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对后发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发区域与先发区域存在着一定的经济发展差距,这种差距为产业在不同区域间的转移提供了前提条件。后发区域可以通过承接先发区域的产业转移,接受先发区域的技术和产业较高水平的辅射,从而使后发区域得到特有的后发利益。产业区域转移对后发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效应的同时,也有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2.
产业区域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静 《经济问题》2012,(7):51-53,61
经济理论分析表明,低工资未必是吸引产业转移的充分条件,资源价格、交易成本和劳动力素质都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实证分析证实,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速度较为缓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产业区域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转移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在产业转移路径方面,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两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发生行为。将现有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拓展到两类区域的产业转移,并运用产业转移势差模型,基于经济、产业、成本、交易成本和技术5个方面势差,建立产业转移评价指标体系,对两类区域产业之间的转移路径进行探讨。得出研究结论:①基于势差理论的两类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是对两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的扩展,将产业转移的“一对一”模式扩展至“一对多”模式,能更好地解释区域间产业转移发生路径;②以广东(发达类型区)对江西、湖南和安徽(欠发达类型区)三地的产业转移为例,广东至湖南的转移势差最小,相对于江西和安徽更不具有转移优势,通过对各子指标的调控,可以改变其转移势差,以达到改变其转移路径选择的结果。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推动我国两类区域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对政府引导型区域品牌构建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区域品牌内涵、特点及其构建的载体与基础,然后探索了政府引导型区域品牌构建的具体模式。以浏阳花炮为例,对政府引导在区域品牌构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政府以引导为主,干预为辅的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我国区域品牌的创建。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关于产业区域转移问题研究观点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锋 《经济纵横》2004,(6):59-63
本文从经济动因、客体演化、转移模式、转移效应、战略选择和发展趋势等6个方面对产 业区域转移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述评,并对该理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美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期开始,美国制造业带出现了向南部和西部的产业转移,研究者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法、偏离-份额分析法、多元回归法等对影响区域产业转移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由于研究的目的、采用的方法、选取的数据和设计的变量不同,所得的结论往往有一定的差异。文章归纳和总结了美国区域产业转移的时空特征、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对我国区域产业转移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西北地区作为国内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其区域竞争力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理清西北地区区域竞争力影响因子,分析得出产业转移通过产业集聚、资源配置、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方面提升其竞争力,为西北地区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规避负面效应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与产业区域转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趋缓的关键问题不再是体制因素而是经济因素,即是城镇尤其是东部地区城镇吸纳能力不足,使得人口迁移速度减慢从而导致城镇化发展速度趋缓。而制约城镇吸纳能力提高的关键是,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分工体系不完善而造成的就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以及产业规模与城市规模的非优化。城镇化与产业区域转移之间的互动关系表明,解决城镇化问题的落脚点应该是产业区域转移。但产业区域转移也存在诸多障碍,所以,应该通过一定对策来引导产业区域转移以推动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加快承接区域外部产业的转移以及推动区域内部产业的再转移的步伐不仅是促进福建区域经济继续发展,而且是促进福建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手段.笔者就这一问题,首先分析了福建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并且提出了产业转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11.
产业区域转移粘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区域经济二元结构特征,使不同区域形成了明显的发展差距。按照区域梯度理论应该发生的先发区域边际产业向后发区域的大规模转移,却没有按照预期的发生。本文通过对产业区域转移粘性的分析,寻找制约产业区域转移的原因,从而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产业区域转移粘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区域经济二元结构特征,使不同区域形成了明显的发展差距.按照区域梯度理论应该发生的先发区域边际产业向后发区域的大规模转移,却没有按照预期的发生.文章通过对产业区域转移粘性的分析,寻找制约产业区域转移的原因,从而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川渝区域内产业同构现象和人才流失现象导致区域一体化格局尚未形成。从产业转移与人才流动互动机制的角度分析了区域产业发展与人才结构优化的演变过程,指出产业转移和人才流动是最终实现川渝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区域一体化的必由之路。在分析产业转移与人才流动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加快川渝区域产业转移和人才流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区域间产业转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0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福建省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日益突显,主要表现为闽东南的高速发展,闽西北的相对发展滞后.针对福建各地发展水平和资源分布的差异,以及当前闽东南沿海所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从沿海向内地产业转移是企业的一种理性选择.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区域间经济发展现状,总结了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模式,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研究表明,产业转移能否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取决于产业转移质量和接收地的产业承接能力.由于西部地区承接的国际产业主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区域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进而导致区域产业转移显著地扩大了区域经济差距,国际产业转移则表现出相反的作用.当考虑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后,随着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增强,产业转移有助于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但相对于区域产业转移,人力资本积累更能强化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经济差距缩小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由于我国领土幅员辽阔的地区差异,区域之间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而产业转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法,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探讨了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推动国内产业转移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鱼震海 《经济研究导刊》2011,(16):114-115,144
产业转移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国内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动国内产业转移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以及失去竞争优势产业自身寻求发展空间的需要,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成为趋势。在转型经济体的中国,区域产业转移中的地方政府必须深入分析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机理,并从观念上、体制上、政策上作出有利于区域产业转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马静芳  熊曦 《当代经济》2007,(23):108-109
本文系统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提出了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三大途径.并结合北部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战略选择与定位,从北部湾的优势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重点提出北部湾应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打造科技园区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来促进北部湾区域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在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中已取得巨大成就,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过程中,特别是在2008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后,我国外向型经济受到来自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