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态环境积累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根据河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指出河北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物质、制度、文化、行为四个层面分析探讨制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系统性地提出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范红 《当代经济》2014,(24):88-89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加快绿色城市建设.绿色城市概念无论从定位和建设重点都先进于低碳城市.为此,必须构建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同时,必须加强规划引领、分类考核、政策导向、依法行政和群众参与等方面工作,为绿色城市建设提供措施保证.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既是一种社会理想状态,这种状态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其重要内容;也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观和发展理念。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城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如何立足于我国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系统地解决城镇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仍然是摆在我国各级政府和理论学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湖北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必须要把生态文明的观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全发展过程,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建设的生态化发展.以生态文明为视角审视了湖北城镇化建设在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存在的非生态化问题,提出了湖北新型城镇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态化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5.
肖琳子 《经济研究导刊》2015,(3):169-171,182
城镇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但是,受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惯性等因素影响,存在城镇化质量不高、资源消耗较大、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因此,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文明为指导,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对湖南城镇化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提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合作发展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重点,以现阶段城市建设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分析两者协同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7.
要破解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城镇化的质量,需要生态文明理念和思想的指导。只有将生态文明融入到城镇化的过程中,才能使城镇化过程向着健康城镇化、生态城镇化以及可持续城镇化发展。城镇化过程牢固树立生态保护意识、优先规划空间格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健康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融入新型城镇化过程的重要实现形式。同时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形成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过程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相互关联、彼此促进、融合共生。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相对发展模型,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1—2019年16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成都、绵阳和重庆等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高的城市往往新型城镇化水平也相对较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整体水平偏低但上升趋势明显,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异质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较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90%以上的城市属于领先型地区,且处于良好协调阶段的成都、重庆和绵阳与其邻近城市有较大差距,亟待发挥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衡量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党中央和中央政府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对以往快速城镇化发展道路的休整和纠偏。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尤为注意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建设美丽、宜居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城镇化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也不可避免的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生态文明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并且使城镇化能够更快、更健康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必须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进行探索和发展,改变固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以生态文明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打造精神与经济和谐发展等方法,使城镇化进程与生态文明有机的结合,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更绿色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分别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其动力因素。结果表明:①从综合水平看,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②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东部处于中级协调阶段,中部和西部处于勉强协调阶段。③从相对发展度来看,长江经济带总体和中部为低水平的同步发展型,东部为生态文明建设滞后型,西部为新型城镇化滞后型。④从动力因素来看,动力开发不充分问题突出,且地区间的主要动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水是其他生态稳定的基础,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进程协调发展是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必由之路。从生态文明的概念分析水生态文明的内涵,通过规划引导、发展方式变革、水文化培育和水文明制度建设构建了水生态文明视阈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机制,提出基于城镇化质量提升机制的对策建议,从而建立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城镇。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至2012年底,中国城镇化率已提升到52.27%,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当前,中国城镇化进入由加速向减速转变、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不完全城镇化向完全城镇化转变的战略转型期。面对城镇化建设中用地失控严重、城镇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较为普遍等诸多问题,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必然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城镇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制度体系构建,是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优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短板。民营企业在参与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自身能力不足、参与平台与鼓励政策不完善、经营和交易环境欠优等问题。解放思想,尽快构建起一个系统的促进民企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措施体系,是下一阶段河北省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立足发展阶段并结合城镇化进程来推进。依据生态文明的内涵要求,紧扣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空间形态、基础设施、生活方式、生态功能等内容,构建了生态文明融入城镇化全过程的模式: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基底保障;通过产业结构生态化、空间结构集约化、基础设施绿色化、生活方式低碳化、生态产品价值化等实现过程调控;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绩效评判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生态文明观指导下,我国走新型工业道路又有新的内涵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李肖军 《生产力研究》2014,(12):130-132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包括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内容,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新型城镇化大背景下,旅游文化古镇也要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双赢,要实施工农相结合、城市、乡村互动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旅游文化古镇城镇化建设应围绕组织和管理、公共服务、新旧建设、古新功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六个一体化"进行全面规划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苏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的典型代表,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前提下率先系统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在建设生态功能分区与太湖水域治理方面成效显著,有效地利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对本区域乃至于全国范围内向新型城镇化道路迈进都有借鉴意义。以生态文明的独特视角考察苏州市城镇化进程,以生态建设指标衡量城镇化建设成效,分析其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兴衰关乎人类文明兴衰,亟须世界各国勠力同心、奋楫笃行。围绕“如何认识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华文明传统生态观,从全球视域和人类福祉出发,立于今天的世界大变局时代,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协调国家发展利益与整体人类利益,推动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引领中国做出生态文明的战略创新与率先实践,并为建设美丽清洁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以广西域内14市为评价单位,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对广西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测度它们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水平提升均十分显著,但其协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2)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2010年广西14市均处于拮抗阶段,而2020年则有9个城市处于协调阶段,有5个城市处于磨合阶段。(3)广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上滞后于城市化。2010年广西12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超前于城市化,只有2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城市化。而到了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滞后的城市就达到了8个,仅剩1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超前。(4)2010—2020年广西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发生了巨大变化,由2010年的大量Ⅲ型、少量Ⅰ型,演变成2020年的5种类型即Ⅳ、Ⅴ、Ⅶ、Ⅷ、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