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意产业企业空间分布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江  胡晓鸣 《经济地理》2011,31(11):1851-1856
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基于调研所获取的杭州市创意产业企业基本情况,借助CIS空间分析手段,通过对杭州市创意产业的总体及各行业空间分布强度特征、圈层特征和功能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创意产业空间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旨在寻找创意产业发展规律与当前存在问题,为国内相关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深圳市域文化创意产业为研究对象,首先简要说明其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利用Geoda软件测算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进而分析其集聚度与集聚中心。研究发现深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程度并不明显。结合分析结果,针对发展现状,文章结尾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以期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布局可以更加合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4.
卫东 《大陆桥视野》2014,(2):66-66,68
通过对目前我国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创意产业园区所需的空间特性,以使城市创意产业更好地与城市生活相融合。  相似文献   

5.
创意产业城市集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创意产业在全球蓬勃发展,成为21世纪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综观全球,创意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城市集聚发展趋势,其集聚模式多种多样.根据集聚形成的机制、要素特征、推动主体和空间布局的不同,创意产业城市集聚模式有所不同.与传统产业集聚相比,创意产业城市集聚具有集聚主体的创造性、对"三T"型城市的根植性、知识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相结合以及独特的城市功能.基于创意产业城市集聚论的集聚化发展战略,不仅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上海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创意产业园区是一种新的生产空间组织,1990年代末以来在一些国际著名大都市中发展迅速.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演变、形成机理、网络关系,研究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上海创意产业园区是都市工业园区的伴生与再升级,空间形态上则由黄浦江和内环线围合而成的半环状地带和苏州河沿岸地带,向东北、西南地区地带拓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旧城空间秩序优化、创意阶层兴起并集聚是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驱动力,而园区内部组织的网络关系是维持其运转的支持力.  相似文献   

7.
创意产业集聚的动力主要源于集聚对创意产业产生的促进效应和品牌效应.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是创意产业集聚的理想场所.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证明,创意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集聚化发展趋势.因此,我国必须结合实际,加强城市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和城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  相似文献   

8.
创意产业集聚的动力主要源于集聚对创意产业产生的促进效应和品牌效应。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是创意产业集聚的理想场所。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证明,创意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集聚化发展趋势。因此,我国必须结合实际,加强城市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和城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创意产业价值曲线的剖析,并运用拆分———组合的方法在四个范畴内挖掘创意产业的价值增值机制,并将成果用于探究产业的空间发展是可行的。由此得到创意产业的空间发展与其价值机制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好的创意环境、富集的创意资本加上创意整合是机制有效的基础条件,而透析创意产业的价值创造机理,有助于解释和解决该产业的空间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创意产业集群:城市的另类增长空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纵观世界范围内创意产业集群发展概况,梳理出一条清晰的集群发展演化脉络。在此基础上,诠释了城市创意产业集群三种不同类型的增长空间:艺术空间、经济空间和社会空间。结合苏荷、鲁尔、硅谷和张江等案例,深入剖析国内外城市创意产业集群的增长轨迹,并就四种不同模式的增长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上海的创意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呈现出不断向创意产业集聚区集聚的发展趋势。在良好的经济环境、雄厚的文化基础、丰富的创意人才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等因素的推动作用下,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达到75家,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依托传统文化集聚的苏州河沿岸带和依托大学集聚的大学圈。  相似文献   

12.
创意产业中企业创意扩散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约瑟夫·奈于在2002年提出“软实力”概念,指出国家的竞争能力不仅仅在于以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为基础的“硬实力”,更重要的是在于以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影响力为基础的“软实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等硬性指标比追发达国家的同时,在根基夯实的基础上,提高中国文化在国人心中的认同感以及在世界的影响力成为决定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以文化传播为经营内容的创意产业如何在保持文化产品高品住、多元化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利润主体的作用,成为“中国式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利用创新扩散理论,本文着重分析了创意产业中企业微观层面创意扩散的影响因素,试图在理论上为更加有效地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贡献。在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之后,所建构的模型在经过调整后基本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3.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而言,文化是基础,创意是核心,产业化是方向。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对于文化资源利用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在投融资、产业链、产业集聚、政策扶持和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最后,从投融资、政策支撑、人才支持、产权保护、对外交流等方面提出发展扶持对策。  相似文献   

14.
谭娜  高长春 《技术经济》2011,30(2):42-46
在回顾绩效评价一般理论与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创意产业园区的特性,构建了创意产业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海18家创意产业园区进行了绩效评价与分级。结合总体绩效评价结果,在分析各项能力差异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根据绩效能力差别对上海18家创意产业园区进行了分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使其绩效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创意产业的外延内涵、集群网络组织以及产业组织链等角度入手,对现有文献进行了述评。研究表明,创意产业定义及分类的差异源自于各国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创意集群的网络化特征主要体现在生产网络、创意网络以及社会网络三个方面;而创意产业价值链形成包括"价值扩散"与"分工协作"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酒店业效率的空间特征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运用DEA模型,对中国城市尺度酒店业效率的空间特征以及优化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中国城市酒店业综合效率总体处于一般水平,纯技术效率最优的城市多于综合效率最优和规模效率最优的城市,并且还揭示了纯技术效率是造成综合效率处于一般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②从区域特征来看,中国城市酒店业综合效率呈现出"东部高于东北,东北高于西部,西部高于中部"的空间格局,从分类特征来看,高效率类型、低效率类型和中间两种类型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空间分布格局。③中国城市酒店业投入产出指标普遍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现象,并指出可以通过大力引进新的技术,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调整要素投入结构和规模,提高要素的转化效率和推进资产重组等措施来综合提升中国城市酒店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从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整合的可行性研究入手,通过极核模式、点—轴模式及圈层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八点、五轴"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整合模式,构建平顶山市郊农业区为极核、县郊农业区为一级节点的点轴模式。根据农业生产环境条件和农业产业用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规划布局了三个农业圈,构筑科技核心区、农产品配售区、农产品生产加工腹地区三圈组合的农业产业空间开发结构。资源型城市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研究能够促使农业产业的发展,使农业成为资源型城市的重要产业支撑,推进资源型城市平稳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和变化趋势,揭示了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总体集聚程度一直相当高,且存在明显的行业间差异。对人才、知识、技术要求较高的创新性行业空间集聚水平高,越来越向沿海省区集中;而主要服务于本地居民的行业,空间集聚水平较低,呈分散布局。通过系统考察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其重要因素依次为规模经济、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产业政策因素、文化环境和区位通达性,但不同行业的省区分布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单许昌 《财经研究》2012,(8):135-144
空间经济学研究的兴起,主要有两条理论路径:第一条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到"马克思主义地理学"的研究路径,第二条是以马歇尔、克鲁格曼等为代表的空间要素模型分析研究路径。文章认为这两条路径有内在关联,前者是关于经济空间的动力机制的理论,后者是关于经济空间运动形式的理论。空间经济的深层逻辑和具体规律互为表里,为当前中国空间经济学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产业结构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1995、2000、2005及2010年各县、市产业结构系数为研究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空间变异函数、克里格空间插值等方法,对江苏省县、市的产业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来,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总体空间格局分异显著,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整体上呈现出南-北差异性;由冷热点区演化来看,江苏省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空间集聚趋势明显,苏南地区尤其是与上海毗邻地区为高水平集聚区,而广大苏北地区及多数苏中地区多为低水平集聚区;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连续性与自组织性逐渐增强,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分异越来越显著,空间关联效应的作用范围增大,各方向产业水平的空间不均衡有扩大的趋势.最后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4个年份的产业空间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