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我国制造业的能源替代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1978-2005年制造业中的能源与资本、劳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能源与资本之间存在很强的替代关系,能源与劳动之间也存在较强的替代关系.这种性质的替代关系的存在意味着:在保持给定的产出水平下,政府可以选择提高能源税收水平的政策,从而提高能源使用成本,促进资本对能源替代,达到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To overcome the drawbacks in estimating the rate of input substitution in existing econometric models, our paper is first to estimate the absolute/net rate of input substitution of capital and labor for energy in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 Based on trans-log cost function with constant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and combined MES method with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output effect, our paper finds a significant substit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r and energy and an uncertain substit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capital and energy with some complementary characteristics. Furthermore,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output effect are found to have enhanced the substitution of labor for energy in the past 30 years. Based on these empirical findings,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re made concerning the medium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nergy in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Shuliang jingji jishu jingji yanjiu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The Journal of Quantitative & Technical Economics), 2008, (5): 30–42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比较国内外不同能源制造业标准中的差异来对涡流检测进行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方法 (PLS)对区域层面1986-2010年劳动-能源的替代弹性进行估计。结果显示:样本前半期(1986-1996)替代弹性表现为稳定态势但后半期(1997-2010)表现出波动下降趋势;总体而言替代弹性保持了一定水平(均值为1.007);区间替代弹性存在差异且差距变动不大。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技术进步、市场化水平等差异可能导致了地区间替代弹性的不同。基于能源耗竭与就业增长的双重约束,需要不断提升劳动对能源的替代能力和替代质量。切实改变经济高增长偏好与不断提高劳动力素质有助于实现就业增长与能耗降低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王明益 《技术经济》2012,31(4):82-86
构建了一个包含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4种能源投入要素及时间趋势变量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实证检验了1979—2009年山东省各能源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及技术进步差异。结果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能源要素投入系统存在中性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山东省各能源要素的产出弹性逐年提高,按其均值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电力、石油、煤炭和天然气;1979—2009年期间煤炭与石油、煤炭与电力、石油与电力以及天然气与电力的替代弹性均大于1,石油与天然气的替代弹性虽然小于1,但自2000年后逐渐增大;山东省各能源要素的技术进步差异较小,按能源要素的技术进步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煤炭、石油、电力和天然气。  相似文献   

6.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述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向东倾斜,梯度推进”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大致也体现了这种转变。同时,东中西部地区迅速扩大的差距也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我国区域不平衡的现状及研究价值,用变异系数分别从整体层面和三大经济区层面对1978~2015年的区域差异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省域划分为四个等级并提出了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总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已经作为一个响亮的名词被世人所熟知,但由于近年来劳动力成本、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因素,中国制造业成本也随之上涨。文章选取1978-2010年中国制造业生产中资本-劳动-能源投入价格及成本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上述三种生产要素间AES和MES分别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制造业生产过程中,资本-劳动-能源相互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替代关系,并且能源需求较资本、劳动对价格的变化更加敏感。文章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增长以及能源消费在不同区域中存在显著的差异,导致这种差异的因素很多。本文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区域差异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主要为四个方面:工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和科学技术水平、能源资源集中度和环境约束以及人口密度和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史红亮  陈凯  闫波 《技术经济》2010,29(9):56-59
本文运用中国钢铁行业滞后一期的产出代替劳动和资本变量,把钢铁行业能源投入要素分解为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的投入,建立了一个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用岭回归估算了中国钢铁行业各能源品种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结果表明:煤炭与石油、煤炭与天然气、煤炭与电力的替代弹性在1左右,中国钢铁行业可通过用石油、天然气、电力替代煤炭来实现其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外商直接投资、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劳动需求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业行业的FDI与外包具有提高中国制造业劳动需求弹性的作用,这一影响是通过替代效应与产出效应两条渠道实现的。FDI流入与外包可能通过提高劳动需求弹性对中国制造业部门劳动者产生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12.
能源要素作为考察资源配置效率不可或缺的因素,其配置是否有效与经济和环境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判断我国制造业是否存在能源错配现象,厘清行业异质背景下能源错配影响碳排放效率的理论机制,基于2012—2017年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在测度行业能源错配指数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能源错配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制造业各行业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能源配置扭曲。(2)改善能源错配显著影响行业碳排放效率,但行业异质性使得影响的程度和方向有所不同。研究结论对宏观角度及时调整行业能源配置、加强环境保护约束,完善环境补偿机制、引导低碳创新技术研发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制造业发展落后是新疆经济欠发达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国家对新疆的支持主要在能源矿产和农业等产业方面,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和重视略显不足。随着新疆内外环境的变化,大力发展制造业成为促进新疆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新疆今后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填补"空白"制造业,扶持弱势制造业;以外向型经济为方向,发展制造业集群和专业化市场。与此同时,还应完善鼓励制造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制造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经济“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内部区域经济的开放属于某种"二重"开放--区际开放和国际开放.以中国区域经济开放的"二重"性特征为前提条件,分三个层面实证考察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中的区际开放和国际开放因素:一般层面的"二重开放"与制造业区域集聚之间的关联性;省际层面的制造业集聚诸因素中的"二重开放"因素;时间与地域有别层面的"二重开放"集聚效应差异.借助成熟模型进行的数据分析表明.在这三个层面, "二重开放"的制造业集聚效应均明显可鉴.研究还显示,入世前,国际开放的制造业集聚效应大于区际开放;入世后,区际开放的制造业集聚效应超过了国际开放.国际开放与区际开放对制造业集聚影响力度的改变,与中国区域经济"二重开放"路径模式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力行业能源利用有效性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喜平  姜晔 《技术经济》2011,30(5):53-58
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构建了我国电力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模型,对2001—2008年我国六大地区电力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进行了求解并对其进行分解分析,测算了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变动对电力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贡献程度;运用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指标分析了低效率的决策单元提高电力能源利用效率的瓶颈和途径,为电力部门合理制定能源利用政策提供了相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A greater use of recycled wastepaper would preserve virgin forests as well as reducing the amount of wastepaper going to landfills. These environmental goals depend critically on th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pulp and wastepaper in producing paper and paperboard. Since most of the pulp consumed by U.S. paper mills and paperboard mills is transferred internally from vertically integrated pulp mills, the price data on pulp is not availabl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conometric model which enables us to estimate the substitution possibility between unpriced pulp and wastepaper in the U.S. paper and paperboard industry.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unpriced pulp and wastepaper is positive, but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重点工业行业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菠阳 《经济地理》2012,32(3):82-88,106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政策和市场力量的双重推动下,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同时,工业地图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选取了1993—2008年来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的四个工业门类:电子信息制造业、钢铁产业、化工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深入刻画了四个行业空间变化的历程及现状分布特征。这四个行业从一定程度上均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空间分布从"遍地开花"到向沿海省份集聚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以位于京津冀腹地的河北省无极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其农村居民的生活能源消费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分析发现:生物质能源利用不充分、利用方式不科学导致目前农村居民家庭能源消费向化石能源转变;农村居民对生物质能源的认知程度有显著提升,对生物质能源也有较大需求,这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需求基础;生物质能源产品与化石能源产品的能质差异、两类能源利用便捷度的差异、生物质燃料供应的持续性以及政府宣传和政策支持力度,是制约农户以生物质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主要因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China's Energy in Transition: Regional and Global Implication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hina is the largest energy user in Asia and the second largest in the world after the US. This paper documents substantial changes of the structure of China's energy use over the past decades. It explores the puzzling phenomena of China's low gross domestic product elasticity of energy consumption. Econometric analysis applying the 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 finds that factors such as institutional reforms and structural change can account for a substantial fraction of the downward impacts on the elasticity level. The paper also studies the future energy growth and energy security issues in China, and examines the regional and global impacts of China's rapidly growing energy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