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4年是世界经济强劲复苏的一年,世界 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增长周期的扩张期。2005 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仍处于新一轮 增长周期中的复苏阶段。高油价和美国以双赤 字为特征的经济不平衡,将是制约2005年世界 经济发展的主要危险。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世界经济:趋势、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种意义上讲,刚刚过去的2004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颠峰之年。自2003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后,2004年世界经济呈现快速而广泛的增长态势,不仅增速进一步加快,而且增势好于预期,有望成为近30年来世界经济增速最高的一年。据主要国际经济组织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将达到4-5%,比2003年高1-1.5个百分点。在经历了强劲增长之后,加上高油价及一些主要经济体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等因素的影响,人们普遍预计,2005年的世界经济会继续维持增长势头,但增幅将较上年有所减缓。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发布的初步预计表明,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张锐 《新经济》2005,(5):70-72
国际市场的原油价格自进入2005年以来狂飚不止,并一度突破纽约商业交易所从事石油期货交易项目13年以来的最高记录。面对着发疯的油价可能阻挠自己刚刚复苏的经济步伐,作为全球石油进口和消费第一大户的美国总是怨天尤人,他要么责怪产油国限产抬价,要么指责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石油需求过甚。但稍作分析可知,美国才是真正制造高油价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4.
2009年世界经济发展经历了由衰退到复苏的变化,世界经济失衡状况有所缓解,国际经济合作与贸易摩擦冲突同时并存。本文在对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对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2010年世界经济将会继续复苏和回升,但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同时各国经济刺激计划退出时机的选择也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加快,同时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和美元汇率的持续贬值也给世界经济的平稳运行造成巨大威胁。虽然2005年世界经济增速预计将有所回落,但仍将继续保持相对较快增长。总体上看,2005年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还是比较有利的,外需继续保持稳定和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重新回升有利于我国继续扩大出口和吸收外国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世界经济展望及中国外贸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由于主要经济体的强劲经济复苏和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出快速复苏势头,有望进入一个较长的增长期,但其持续增长的前景仍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宏观背景下,对2005年世界经济形势进行展望并探讨其对中国外贸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世界经济的发展可谓有惊无险.尽管受到高油价的影响以及数次自然灾害的突然侵扰,但全球通货膨胀水平依然在控制范围内,全球经济在波动中保持了较为强劲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在2004年增长5·1%的基础上,2005年继续稳步增长,但增幅略有减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5年9月的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为4·3%,比上年少增0·8个百分点;其中美国增长3·5%,比上年少增0·7个百分点;欧元区增长1·2%,比上年少增0·8个百分点,欧元区经济继续缓慢复苏;日本经济增长2·0%,其经济展现出多年未见的新气象,呈现了稳定复苏的趋势。但2005年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在全球经济增长火车头———美国,巨额“双赤字”靠借助巨额海外资金支撑的一种刀刃上平衡取得的;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特别是美欧对中国纺织…  相似文献   

9.
自1997年-1998年遭受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已持续复苏了近两年的时间。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如: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收支以及主要货币汇率特别是欧元与美元汇率之间等方面存在不平衡状况,以及一些受危机影响的国家面对金融体系改革的难题等等,都是未来不稳定的因素.上述因素对今后世界经济发展影响如何,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但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整体上继续保持增长,为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超常规的政策干预下,全球经济衰退趋向结束,但世界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不利因素,金融市场仍存隐患,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国际贸易保护升级,通胀压力较大。2010年全球经济将处于低增长的温和复苏阶段。未来的世界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1.
赵坤  张茉楠 《发展研究》2010,(10):36-39
今年上半年,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及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较快回升,经济复苏的趋势进一步确立,标志着世界经济普遍进入复苏周期。但受欧洲债务危机及一些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主要依靠政府政策刺激的世界经济快速回升将告一段落,下半年开始世界经济增速将放缓,明年可能进一步回落,但世界经济今年和明年出现再次衰退的可能性不大,2010年整体将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方琼 《广东经济》2004,(1):116-119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伊拉克战争、非典型肺炎等影响经济的各项不确定因素的消除,及各国刺激经济复苏的一系列政策发生作用,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明显加快。本文对2003年美国、欧元区、日本、亚洲国家等世界各大经济体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展望2004年世界经济将走入经济增长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3.
2011年世界经济及中国外经贸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增幅略高于趋势水平,但整体表现依然缓慢,且不稳定和不平衡。展望2011年,世界经济将延续这种态势,缓慢复苏的局面不会发生根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东亚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基本度过和经济复苏,世界经济开始恢复性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99年9月 22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和金融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最近陷入危机的大部分国家都已开始复苏。” 经济大国经济形势和世界主要经济指标预示,2000年全球经济继续看好。如果说1998年世界经济形势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1999年世界经济形势是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开始复苏或持缓增长,那么,2000年世界经济将继续增长。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国际机构和各国可以高枕无忧。1999:世界经济恢复增…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新兴市场经济体仍然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亚洲和拉美新兴经济体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其它经济体也温和复苏,就业形势好转,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复苏。但普遍面临较大通胀压力,也存在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未来新兴市场经济体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但面临发达经济体复苏放缓、通胀压力较大等问题。我国应汲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教训,加快对外合作和投资的步伐,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提高粮食自给率。  相似文献   

16.
祝宝良  赵坤 《发展研究》2009,(10):26-28
今年二季度以来,在世界各国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下,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出.观趋稳迹象,房地产市场触底企稳,实体经济渐趋触底,世界经济衰退趋势开始放缓,并有望在今年年底结束衰退。但全球金融体系尚未稳固;美国的消费模式仍处于调整之中,消费难以明显增长;全球产能严重过剩将抑制圉定设备更新,阻碍世界经济复苏;各国大规模救市政策造成通胀预期,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因此,全球经济复苏将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7.
(2005·12~2006·1)宏观经济研究2005·12积极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刘世锦中国应对高油价的战略选择/李朴民等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刘树成等“十一五”时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王一鸣等“十一五”时期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杨朝光等改革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强大动力/朱晓明等缓解基层财政困难的措施与设想/周建元宏观经济管理2005·12如何理解我国“十一五”时期若干重大战略任务/马凯2005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06年展望/张立群构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体制/张安农业投入不足的成因与对策/袁建歧逐步完善我国农…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国际经济合作更加广泛和深化,但各方围绕各自利益进行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贸格局中地位上升。同时,世界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如居高不下的油价和美国的巨额“双赤字”等风险,2005年世界经济预计仍将继续增长,但增速会略微放缓。  相似文献   

19.
2008年,由美国次货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经济,世界各经济实体遭受严重打击。当前,各国经济发展企稳回暖,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都逐渐复苏,经济危机最为动荡和黑暗的时期已基本过去,由此进入相对平衡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但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并没有或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消除,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增幅略高于趋势水平,但整体表现依然缓慢,且不稳定和不平衡。展望2011年,世界经济将延续这种态势,缓慢复苏的局面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下行风险继续困扰着世界经济。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