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云南省在全省范围全面展开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这项“护农行动”的主要内容是: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坚决查处农资违法案件,加强农资质量抽检,创建定点农资市场等措施,有效遏制制售假劣农资行为,保证农民用上放心优质农资。  相似文献   

2.
大众标准化     
大同:四项举措确保农资打假见实效近日,大同市质监局拉开农资打假序幕,采取4项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资打假集中行动,严厉打击生产假冒劣质农资产品违法行为,防止坑农害农问题发生。一是深入农村,服务保优。面向基层,开展打假保优以及送知识下乡等活动,向广大农民介绍正规名优产品标准标识,发放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识假辩劣手册。同时做好“入百村、进百户、抽百样”工作,为农民免费检验农资产品,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二是确定重点,严厉打击。积极开展农资产品执法检查活动,严厉打击生产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不合格冒充合格农资产品等违法行为。对大型农资集贸经销站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抽查,集中整治农资货源产品质量问题,以确保农资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快速反应,维权惠农。认真做好涉农案件的受理、调查、处理、反馈等工作,对农资产品的打假举报迅速出击,快速反应,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形成农民维权快速反应机制。四是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深入农村发放农资产品宣传单8000余份,积极向农民朋友宣传质监法律法规、农资产品的辨假识假常识、农资产品质量以及农资打假维权等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3.
农资监管是工商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工商行政部门树立权威、扩大影响的重要手段。构建健全的农资监管网络是农资监管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证,提高农资市场监管是当前工作的着力点,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以农业行政执法体系为基础的农资监管网络,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遵义赤水市工商局所属工商所针对农资经营流动性、季节性强的特点,结合辖区实际,联手出台四项措施,共同整治农资市场秩序。一是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发现假冒农资产品及时互通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增强执法力度,消除辖区交界处农资市场监管空白;三是建立农资商品送货登记制度,要求农资经营户制作一式二联的送货清单,一份交工商所备案,一份自留备查,及时掌握农资商品的去向;四是统一监管方案、统一行动时间。杜绝少数流动商贩流动作案,增强农资监管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5.
亦喜亦忧话农资刘湘林,张建勇农资市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我们对湖南省、县农资市场进行了专题调查,发现农资市场喜中有忧,完善培育农资市场任重道远。欣喜:主渠道效应逐步发挥湖南攸县供销社从去年9月开始,探索走出了一条联合集团经营的新路子。将县农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资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农资产品全面放开经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福建省农资集团公司紧紧抓住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机遇,与时俱进,坚持诚信经营,服务“三农”的宗旨,异军突起,销售业绩连年翻番,2003年经营收入达23.85亿元,稳居福建省农资流通领域龙头地位,在“福建省100强企业”中名列前茅。针对当前大量假劣农资流人市场坑农害农的恶劣现象,为了探寻福建省农资集团“助农”谋发展的成功奥秘,近日,记者采访了福建省农资集团董事长陈少华先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针对假劣农资充斥市场的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政策,连续6年在全国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初步建立了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的工作机制,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劣农资的违法犯罪活动,使农资市场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广大农民对农资满意度有了较大提高。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06年农资消费投诉举报同比下降20.5%。又到春暖花开时节,在消费者权益备受关注的今天,进一步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民增收,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今年年初,质检总局对全国质监系统农资专项打假做出部署,此次春季农资打假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全国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01406人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8625个,查处假劣农资案件3943起,查获假劣农资货值8227万元,查获假劣化肥21805吨.  相似文献   

9.
蔡以国 《乡镇论坛》2011,(11):14-14
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县邮政局100多个“农资服务站”人员下村入户和到田间地头,为农民配送化肥、农药、种子等,帮助农民扩大生产种植。开春以来,全县邮政“农资服务站”帮助农民配送农资,减少农资流通中间环节.将农资直接从工厂配送到地头,让农民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0.
化肥、农药、种子等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农业生产的效果和安全,假冒伪劣农资常常给农民带来灾难性的损失。当前,农资市场的不规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资企业众多,很多个体经营户规模小,不利于控制农资进销渠道,质量难以保证。另外,农资市场主体规模小、经营分散,相互缺  相似文献   

11.
农业部自2005年起开始转变农资打假工作思路,由“以打为主”转变为“疏堵结合”,启动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探索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的有效途径和模式。2008年,根据中央1号文件关于“启动实施‘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工程”的要求,农业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由试点转为示范,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县(市、区)建设。据统计,  相似文献   

12.
让农民监督农资市场好木子报载(《币场报》1996.5.1),江苏丹阳市农资总公司经农民评议、推荐。在全市聘请了15位农民作为农资质量监督员,让他们参与主币主要农资商场的管理,有效地制止了假农资坑农害农现象的发生。聘请农民监督员参与农资市场管理有许多好...  相似文献   

13.
目前正值春耕繁忙季节,武鸣县质监局和武鸣县工商局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行为,让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产品.春节刚过立即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农资打假第一线,严把农资产品质量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农资流通渠道的进一步放开以及加入WTO,农资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活动已不是传统的“采购加供应”,农资市场出现了农资公司、农业“三站”(植保站、土肥站、农技站)、个体经营户同台唱戏的局面,市场化趋势不可阻挡。这对长期处于国家行政保护下的农资流通企业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农资企业亟待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为使农民使用上合格可靠的农资产品,确保农村春耕春播正常进行,百色市质监系统在全市12个县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下乡”活动。活动紧紧抓住春耕期间农资产品购销两旺的有利时机,以农资生产企业和农资批发点、零售店、仓储地为重点检查区域,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 针对目前农资打假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国家质检局将从今年春耕开始,重点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以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去年以来,全国质检系统在农资打假工作中,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案件44517件,查获假冒伪劣农资货值48242万元,捣毁制假窝点1386个,破获制假团伙85个,为提高农资产品质量,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做出了积极贡献。据悉,国家质检总局今年的农资打假工作将从春耕开始,贯穿全年。一是以大案要案为重点,集中查处一批农资制假案件。突出农药、化肥、农机和农机配件等四类重点产品,严厉查…  相似文献   

17.
全国各地     
《物流时代》2010,(11):31-31
北京:开建现代农资物流服务中心10月30日,北京现代农资物流服务中心在顺义区开工建设。中心集农资展销、质量检测、农技咨询和信息发布等多项功能于一体,2011年7月建成使用后,将成为本市农资供应主渠道,为农民提供品种齐全、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农资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8.
愿这类“保证书”多起来日前,山东省胶州市农资公司在致全市农民的公开信中保证:若在本公司买到假货以一罚千。笔者闻此,不由得为这种承诺叫好。规范农资市场,净化农资环境,虽然需要全社会的齐抓共管,但农资部门严把进货关与销售关是堵住假冒农资之源的关键。胶州农...  相似文献   

19.
“’97赤峰质量行”的第一个战役,“打假”保春耕活动告捷。这次对农资市场的检查,共检查生产企业56家,销售企业677家;抽查样品2496批次,其中合格样品2067批次,伪劣产品448批次;检查农资产品总标值9510万元,查获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标值62.86万元,销毁伪劣农资产品标值13.02万元;共检查农资产品市场28个;处罚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企业183家,其中销售不合格农膜企业7家,查处不合格农膜479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标值为77.305万元。严厉打击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有效地净化了农资市场。赤峰市技术监督…  相似文献   

20.
春耕时节,农资市场进入销售旺季。福建省各级质监部门紧紧围绕“农资打假惠农保春耕”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3月10日起,在全省扎实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专项行动,集中执法力量,对农资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开展拉网式检查,在农资集散地、粮食主产县加强了衣资产品质量抽查力度,以保障农民群众用肥、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