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贯彻党的三中全会路线以来,全国经济形势大好,农村经济形势更好。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和不断完善,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国家又采取了提高部分农产品收购价格,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等重大措施,农村经济大大活跃起来。当前,我国的农业一马当先,方兴未艾,农村经济将会出现新的发展高潮。振兴我国农业的时间不远了。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商品生产蓬勃兴起,以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为内容的经济运动,带来了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新局面,农民群众努力挣脱传统经济格局的束缚向分工分业和专业化生产发展,农村中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专业村、专业队、专业户,形成了村为基础的农业服务体系。由于新的经济体制受到旧的经济关系和思想观念的顽强抗阻,服务体系薄弱、服务内容单一,难以发展,这个矛质表现在农村  相似文献   

3.
一、调整农村信贷结构的必要性   (一 )调整农村信贷结构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新时期农村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农村信贷结构调整的必然性。新时期农村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 ,农产品的供给由原来的受资源约束转为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 ;第二 ,农民已由解决温饱的需求转向进入小康的更高要求 ;第三 ,农业经济由计划调节转为市场调节 ,农民要以自身收益为目的 ,面向市场发展商品生产 ;第四 ,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方式转向现代生产方式。这些特征体现了二十多年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丰硕成果 ,证明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已…  相似文献   

4.
酒泉地区是一个农业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全区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村生产、生活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农村市场已由单一的消费品市场,向着以消费品市场为主体,农资市场、农机市场、建筑建材市场和各种服务业市场等专业市场为辅的综合市场的方向发展,为满足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出现工业过热,农业偏冷,农业生产徘徊不前,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此,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增加农业资金投入的通知》,实行向农业倾斜的产业政策,一再强调要增加对农业的投资。然而,担负聚集农村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的主要部门——农业银行,所面临的却是农村资金流失日趋严重,信贷资金来源日益枯竭。农村资金倒流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6.
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整了农村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开始搞活了,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村这些深刻的变化,必然引起农村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对田东县几年的工农业生产、商品流通以及当前农村货币流通状况进行了调查.田东县1983年工农业总产值11523万元,比1981年增长70.6%;其中农业总产值1983年7464万元,比没有全面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1981年增长137.4%.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货币量亦随之增加.1983年底全县货币流通总量为1114万元(已剔除流出、流入因素),比1981年增长38.7%;其中,农村货币流通量804万元,占全县货币流通总量的72.17%;农村人均持币量1983年为26.80元,比1981年增长37.93%;农村货币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几年来农村经济出现了如下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回顾新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历程,最宝贵的经验是通过变革农村生产关系来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并把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作为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与农业科技进步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农村资金的大量流失,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乃至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截止农村资金流失,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笔者对如何把农村资金稳定在农村作些思考。一、确立农业银行、信用社筹集和融通农业发展资金的主渠道地位农业银行、信用社一直担负着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赵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抓住农业、能源交通和教育科学三个战略重点,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要发展,农村会计必须要相适应。 农业生产走上了集体化道路以后,按照三级核算队为基础的体制,从无到有地建立起一支农村会计队伍,并相应地制订了有关制度,设计了账务组织系统,通过许多年来的实践基本上适应了生产的需要,但前些年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农村储蓄是筹集农业现代化资金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变化,农村储蓄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把握住它的规律,使我们的储蓄计划和种类、利率、网点设置等得以适应,更好地把农村闲散资金组织起来,壮大农村信贷资金的力量,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本文试就农村货币流向的变化和农村储源结构的变化这两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 发展外向型经济,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本文拟探讨农业银行如何支持农村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一问题。 一、支持农村发展外向型经济应坚持五个重点 (一) 必须把支持粮食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只有抓好粮食,才能带动整个农业的全面发展,促进农村外向型经济的起飞。  相似文献   

13.
华北农村经济正在迅速地起着深刻的变化。由于农业生产的提高,中农已成为华北农业生产的主力。(中农户数佔八○%以上)劳动互助组也已广泛的发展。目前,组织起来的农民已佔全区劳动力的五五%,农业生产互助组进一步发展便是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一新的农业生产组织,也已在华北地区出现并正在增长中。广大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他们的迫切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内保险恢复时间不长,农村保险基本上是个空白。近几年随着农村形势的发展变化,广大农民对保险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试就如何适应农村大好形势逐步建立农村经济补偿制度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保险是我国农村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一)农业生产的特点需要建立灾害损失的补偿制度。农业生产的生产周期长,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影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农村经济出现了一个大飞跃,呈现一个快速发展的局面。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在经济领域中作用的加大,农村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暴露出了各种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农业发展正面临一个...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保险是推动农村经营承包责任制,支持科学种田,发展乡镇经济,促进社会安定的重要杠杆。秦道夫等同志的文章论述了发展我国农村保险的宗旨和重要意义,主要是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民生活服务。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我县农业银行和信用社认真解放思想,发放的农业生产贷款一年比一年增加,统计1979年至1984年六年间,共发放各项支农贷款13319万元,在贷款对象和用途上,也逐步冲破旧的条条框框,由单纯支持发展集体生产转到支持各种承包户、重点户、专业户;由单一支持粮食生产转到同时支持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由支持生产转到同时支持流通和支持农工商综合发展。从而促进了以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体制改革和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农民收入增多,农村经济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南宁地区内各县之间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差异大,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状况也不平衡。在发展农村商品经济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模式;各种模式的制定和选择,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产业政策,本文拟就制定什么样的农村产业政策和信贷投向才能适应本地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南宁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分析南宁地区是个传统的“耕种型”地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2.2%,大大高于全区(86%)水平,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农业生产经营单一,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从农业生产结构来看,1979年工农业产值比例是36.2:63.8;在农业总产值中,传统农业占75.96%,而粮食又占了其中的59.77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只占6.78%,农业人口人均农业总产值也只有162元,从信贷投向上看,乡镇企业贷款只占全部农业贷款的0.9%,这种畸型的结构明显地反映了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实现2000年的经济发展规划,必须从解决农村经济深层次的问题入手,以摆脱目前农业发展的不稳定状况,使农业与其它产业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信贷投入是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作为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农业银行和信用社,也从各方面拓宽了信贷资金来源渠道,实施向农业倾斜.但是,农村信贷资金“斜不而倾”,就是说,在信贷资金计划的安排上,农村信贷资金已切出部分用于倾斜农业,而计划执行的结果,往往是未用足用好这部分资金,出现了农贷资金转为工商业贷款,出现了逆向流动.为了克服这种现象,笔者试图从以下方面分析农村信贷资金在倾斜中出现难点的原因及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外沿与内涵的重大变化,不仅给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给我国农业的生产模式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新的课题。对此,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几年来,尽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