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务报酬所得的税收筹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倩 《税收征纳》2006,(5):39-40
我国现行税法规定.劳务报酬是指个人独立从事各种非雇佣的各种劳务所取得的所得.劳务报酬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20%。对于一次性收入畸高的,可以实行加成征收。实际上相当于适用三级超额累进税率。根据国务院关于劳务报酬所得加成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其应纳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依据税法规定计算出应纳税额后.再接应纳税额加征五成.其应纳所得额超过50000元的部分。依据税法规定计算出应纳税额后。再接应纳税额加征十成.故一次收入数额越大,其适用的税率越高。因此,在签订劳务报酬合同时.  相似文献   

2.
异地作业的建筑安装业中的个人所得税征收问题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建筑安装业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在异地从事建筑安装业工程作业的单位,应在工程作业所在地扣缴个人所得税。从事建筑安装业的单位和个人应设置会计账簿,健全财务制度,准确完整地进行财务核算。对未设立会计账簿,或者不能准确、完整地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和个人,主管税务机关可根据其工程规模、工程承包合同(协议)价款和工程进度等情况,核定其应纳所得额或应纳税额。具体核定办法由县以上(含县级)税务机关制定。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异地作业建筑安装企业核…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第八项规定:“财产租赁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第六条、第四项规定:“财产租赁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4.
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应注意的问题由于税法和会计确认依据不同,企业在同一会计期间根据会计准则计算“会计利润”和依据税法计算“应纳所得额”之间可能产生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需要运用所得税会计进行调整核算。但是,有的企业在计算纳税所得额时往往只对影响企业所得额的...  相似文献   

5.
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的轻重直接影响税后净利润的形成,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企业所得税是税收筹划的重点。从成本核算的角度看,利用成本费用的充分列支是减轻企业税负的最根本的手段。企业应纳所得税数额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和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求得,在税率既定的情况下,企业应纳所得税额的多少取决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  相似文献   

6.
咨询服务台     
《税收征纳》2010,(3):29-29
1、个人在商场取得的赠品所得如何征收个人所得税?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2]629号)规定:个人因参加企业的有奖销售活动而取得的赠品所得,应按"偶然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赠品所得为实物的,应以《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条规定的方法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7.
近期,笔者在日常税务检查当中,发现某些纳税单位,在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纳税申报方面,采取零申报的方式,逃避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造成国家税款流失。  相似文献   

8.
个人所得税是直接针对自然人收入所得额而征收的一种税源,它是国家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所得税主要作用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调整收入分配,最终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性.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还不完善,在个人所得税征收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税率分配不均,纳税意识淡薄,偷税漏税严重,这些都需要从税收源头做起,进一步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完善税法制度.  相似文献   

9.
陈进军 《草原税务》1998,(10):21-22
在税务稽查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少纳税人在计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应纳的个人昕得税时,出现差错的现象较为普遍,那幺.怎样正确计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者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呢?  相似文献   

10.
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的纯所得额(扣除准许抵减的项目)为征税对象所征的税。它是一种收益税,直接对纳税人征收,使用累进税率,采用源泉课征法征收。个人所得税自产生以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西方发达国家已将其作为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对立法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财产租赁所得,是指个人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机器设备、车船以及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其应纳税所得额为财产租赁收入总额减除有关费用后的余额.下面,根据财产租赁所得个人所得税现行有关政策规定,对常见的财产租赁业务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个人所得税2018年改革中,借鉴国际经验,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扣除项目时首次引入了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由于个人所得税涉及到每个自然人纳税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广受社会关注,其中由于复杂家庭关系引起了对于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这两项扣除的热议,本文就与这两项扣除相关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运用法律思维分析纳税人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日阅读贵刊第九期高太君一文《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节税应重视的几个方面》,感觉受益非浅,但对其第五条“改变房产的经营方式”税收筹划中提出商榷意见。第一,2004年个税计算依据何在?该文计算王某2004年应纳个人所得税为30×10%=3万元,不知其计算依据何在?另外王某个人所得税应按月计算而不是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法规定,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每次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20%,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比例税率。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住房租赁市场税收政策的通知》(财…  相似文献   

14.
谢敏 《财会学习》2015,(12):130-13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职工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个人所得税对个人税后收入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企业和个人在自觉增强个人所得税纳税意识的同时,应合理利用个人所得税的规定,对全年个人收入,特别是年终奖金的发放进行筹划,能较大程度地降低税负,增加税后收入.本文通过纳税所得额临界点的计算,列出了年终奖金个人所得税的"无效区间",借助运筹学理论建立了年终奖金个人所得税线性规划模型,同时利用Excel的规划求解功能和Excel VBA自定义函数功能两种方式对模型进行求解,实现年终奖金的最优发放.  相似文献   

15.
王传沐 《上海会计》1998,(5):30-30,17
国家税务总局(199)153号通知规定:“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预售房地产并取得预收款的,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可按预计利润率或其他合理办法计算预计应纳税所得额,并按季预征所得税,待该项房地产产权转移、销售收入实现后,再依照税法有关规定计算实际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税额,按预交所得税额计算应退、补税额。”对上述预征所得税在会计上如何处理,会计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大多数企业在申报计算应纳预征所得税时,不作会计处理;实际预交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预征所得税在资产…  相似文献   

16.
《财会学习》2010,(7):34-35
我单位职工个人向企业借款收取的借款利息是否应纳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是按5%还是还按20%缴纳?  相似文献   

17.
钱肖凌 《财会学习》2023,(7):116-118
本文将详细介绍个人所得税最新政策内容变化,其变化内容包含税率、纳税所得额计算、汇算清缴时限及纳税识别号等,通过专业的研究与调查,精准找出筹划新旧交接期个人所得税的有效对策,并以某个人所得税新旧交接期的筹划案例来详细阐述全新个人所得税在新旧交接期的筹划应用状态,适时加强新税法在税务筹划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财税[2012]85号2012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个人从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其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暂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暂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上述所得统一适用20%的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前款所称上市公司是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挂  相似文献   

19.
丁晓 《中国外资》2012,(20):165
个人所得税是直接针对自然人收入所得额而征收的一种税源,它是国家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所得税主要作用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调整收入分配,最终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性。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还不完善,在个人所得税征收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税率分配不均,纳税意识淡薄,偷税漏税严重,这些都需要从税收源头做起,进一步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完善税法制度。  相似文献   

20.
《会计师》2010,(12):F0003-F0003
<正>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20号现就税务机关检查调增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问题公告如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企业所得税法)第五条的规定,税务机关对企业以前年度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时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凡企业以前年度发生亏损、且该亏损属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允许弥补的,应允许调增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该亏损。弥补该亏损后仍有余额的,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对检查调增的应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