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宏观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探讨基于低碳经济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措施。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1)中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外向型的经济结构导致了高额的碳排放;(2)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转变地方政府的发展观念,重新构建政绩考核体系,逐步建立区域人居环境评价和公民福利指数评价体系;(3)现实中受强大的土地经济属性冲击,加之缺乏健全的产权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制约,土地的公共资源属性被全面抛弃。研究结论:建立以提高居民福祉、保护资源与环境为前提的发展观念,强化土地资源的公共属性,实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指标评价,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重要依据。近两年来,各地通过加强规划管理,遏制了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保证了国家重点急需项目用地,为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增强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土地利用方式必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调在当代中国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同时又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而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又必须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正是这个主攻方向,要求国土资源管理,特别是土地资源管理,必须给予强有力的配合。  相似文献   

4.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规划强调:"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是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
节约集约用地在发展中位居何处引人深思过去30多年,我国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相对较为粗放。人们强调更多的往往是资本和劳动的扩张,而对土地扩张在经济进步、GDP提高方面的作用关注得较少。其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国家发展方式转变中到底处于什么位置,非常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与公共政策转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通过考察我国土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进程以及现有的公共政策体系,明确土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的目标取向和与之相对应的公共政策转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资源低效利用以及伴随的生态环境问题是落后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与低效公共政策作用的必然结果。研究结论:通过结合公共政策转变可能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认为,明晰土地财产权权利、培育市场竞争主体以及依据公共政策的制定基础变化调整政策目标等方面的改革是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及增进社会福利必须突破的3点。  相似文献   

7.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规划及运行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生态经济是土地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方式.土地生态经济规划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客观要求.通过分析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和进行系统内整体规划的意义,得到了研究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规划的必要性和一般方法,在重点探讨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规划过程的基础上,阐述了在现实中进行规划所要遵循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对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目的:概要介绍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在美国的应用及其保障措施一:法律保障和经济政策激励,以期启示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论:中国应转变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路,借鉴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应用城市发展边界(UGB)技术、建立土地监控系统以及设立并促进土地开发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的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转型创新,强化土地规划引领管控,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完善土地整理发掘土地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涛 《农业经济》2004,(3):51-51
土地整理就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下,对现有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空间、区位进行再配置,充分挖掘土地有效利用面积,以实现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以及土地的持续利用,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由外延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一个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土地的开发、整理和复垦,古而有之.农耕文明的黎明降临中原时,有规划、有组织地开渠修路.将田地分而治之的田制开始了.土地整理的方式,不仅体现一时的科技水平,也反映出当时当地的经济规模和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问题是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各成体系,以各级行政区为单位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很好的整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僵化的控制指标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同时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相脱节,难以有效地控制城市用地规模.因此,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发展方向应是整合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将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融为一体;重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乡村土地利用规划等控制性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相似文献   

13.
土地利用规划与节约集约用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应对新的形势科学合理地编制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构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指导框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约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这一理念全面融入到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当中,制订节约集约型的土地利用规划,从而为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土地使用制度,实现土地产权明晰化和多元化,是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因此也是农业经济理论界十分关注和正在努力探索的深层次问题。笔者结合湖北省宜昌市草埠湖管理区(农场)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需求的增长性和土地面积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从土地利用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入手,分别阐述了两者的关系以及我国实施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施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应积极大力开展可持续的土地利用规划,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土地管理要助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拉开了未来5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战的序幕。《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居民收入、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的主要目标。毫无疑问,《建议》的主题、主线和目标,是未来5年我们做好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期我们特约了相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就《建议》涉及的土地管理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读与探讨,希望有助于大家理解《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揭示土地财政已存在的区域差异规律,为构建更为科学、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推动"征地→批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模式转型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方法]文献资料方法和比较研究方法。[结果]现有研究证实了土地财政规模及依赖程度、财政收入激励下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方式、土地财政推动经济增长、土地财政影响居民收入消费及公共品供给、土地财政与城市用地规模联动关系等方面,在全国范围内都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差异。国外保有环节的房地产税是地方政府持续的财政资金来源;同时,是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抑制城市蔓延的有效政策工具。[结论]未来研究方向是以地市为单元,探明各类土地财政构成要素对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与消费及产业服务化、城市公共品供给、城市各类用地规模增长的影响内在机理;构建区域差别化的保有环节房地产税征收管理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土地需求急剧增加。为了进一步控制土地利用,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有力措施,但在土地管理中存在土地配置效率低下、大量农用地非法转为建设用地等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的经济价值日益显化,农民围绕土地权益而发生大量纷争,为了解决其中的一些尖锐矛盾,我国应积极地创设土地发展权制度,显化土地发展极,建立基于国有土地发展权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于2010年12月18日至21日在合肥市举行,主题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转变发展方式。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部党组成员、中国土地学会理事长王世元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安徽省副省长倪发科、中国土地学会名誉理事长邹玉川致辞。学会老领导代表、专家代  相似文献   

20.
转变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转型,是经济新常态下国土资源领域新趋势的迫切需要。本文以武汉市为例,通过梳理武汉市土地资源特点,分析当前武汉市土地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主要有5个方面:(1)土地资源禀赋不足,耕地保护形势严峻;(2)建设用地规模快速增长,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3)建设用地低效利用,土地集约水平有待提高;(4)城乡发展不均衡,城镇内部建设用地结构失衡;(5)生态用地日益减少,生态承载问题凸显。基于现状特征和面临的挑战,武汉市围绕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转变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与探索,本文对此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坚持规划引导是统领、坚持底线思维是约束、坚持内涵发展是方向、坚持刚柔管控是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