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第二大旅游城市,享有"2012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第二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等称号。本文通过分析市场调查问卷,分析牡丹江市本地居民在环城游憩旅游中的行为偏好规律和影响因素等,为更好的开发牡丹江市环城游憩旅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鉴于牡丹江市的具体环境,发展环城游憩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基础接待设施尚显不足;管理与服务水平较低;旅游产品有待开发;环城游憩目的地知名度不高;环城游憩意愿与实际选择差异较大;居民对景区满意度不高,认为景区特色不鲜明,硬件和软件设施欠缺,导致居民的重游度很低等问题。应积极开发新产品,加强景区建设与管理,进行有效的宣传营销。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市民游憩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下,成都市郊逐渐形成环绕城市外围的游憩活动频发地带,即环城游憩带。对成都环城游带游憩用地进行空间组合分析,将对分析成都市民日常游憩活动,探讨城市居民休闲行为规律及对规划休闲娱乐业发展、布局,制定游憩产品供给政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娄娜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8):94-95
随着国内外城市旅游的迅猛发展,假日经济的日益兴起,环城游憩带逐渐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新宠。对环城游憩带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外城市旅游的迅猛发展,假日经济的日益兴起,环城游憩带逐渐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新宠。对环城游憩带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作为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游憩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如何规划游憩地布局,引导环城游憩带规模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需要迫切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动力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系统的概念,并构建了环城游憩带创新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居民休闲方式的转变,以及休假制度的改革,居民旅游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环城游憩带(ReBAM)的形成和发展正是这种趋势的反映.南京周边已形成明显的环城游憩带.本文对南京环城游憩带的区域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南京环城游憩带的旅游发展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以城市周边为目的地的近距离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黄金周旅游在食、住、行、游、购、娱乐等各方面出现了许多丞待解决的问题。应对哈尔滨环城周边旅游资源进行定性定量评价分析,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优势,提高人们休闲质量,增加重游率,并为旅游地的等级划分提供客观科学依据,促使旅游地的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郑州环城游憩带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郑州环城游憩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定位,提出了郑州环城游憩带对接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许多大城市外围形成了以近城乡镇景观为主的环城游憩带,这是经济发展、都市人休闲选择的结果。环城游憩带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交错带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一些负相关作用,超过环境承载力的旅游者、超过文化承载力的都市文化等的涌入等导致当地农村社区环境恶化、文化变更,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的矛盾凸显。本文以济南市为例,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济南市环城游憩带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的高级化发展思路,并从客源系统、出行系统、目的地系统和支持系统的建设促进环城游憩带高级化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环城游憩正在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热衷的一种休闲方式和生活方式。本文选取武汉市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期望差异模型,测度城市居民环城游憩的满意度,比较了其期望和感知的特征差异,同时还对城市居民环城游憩的总体满意度和感知差异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期望和感知实绩均显著地大于3,超过一般水平;感知实绩均小于期望,存在负差异;感知差异为负而总体满意度较高,且感知差异与总体满意度之间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旅游业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人们的休闲形式也在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环城游憩带业正在兴起,哈尔滨市环城游憩带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文依据哈尔滨市现有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对相应的旅游产品的开发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现代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但环城游憩带上的乡村旅游地不同于一般的乡村旅游地,其目标客源市场依靠的往往是其附近的大中城市市民,更为重要的是它需要市民反复多次的消费才能生存发展下去.而在重游意向的研究中,游客感知价值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还对顾客满意度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上海新“三城七镇”发展环城游憩带特色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城游憩带理论简述 1.环城游憩带的基本慨念. 环城游憩带的概念最先是由吴必虎教授提出的,他在<大城市环城游憩带研究--以上海市为例>(2001)一文中,界定了环城游憩带的定义,即以城市居民为主,并拉动相当数量的外来旅游者参与的游憩活动和支持这种活动的游憩设施和土地利用,发生空间位于城市郊区,环绕城市外围、处于城乡镇景观中,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运动、教育等不同功能.这些土地利用构成的游憩活动空间称为"环城游憩带"(ReBAM,Re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清远为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在旅游逢勃发展的背景下,分析闲旅游发展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环城休闲旅游发展的总趋势,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必须依托珠三角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促进清远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锦州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本地旅游在锦州地区高校中蔚然成风,受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青睐。本文将对锦州地区大学生本地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阐述锦州地区高校大学生“旅游三体说”现状,提出锦州地区高校大学生本地旅游消费行为的特点及优化思路,为锦州当地文旅企业经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北京市城市森林公园为关注对象,发现:(1)游憩者主要是靠近市中心、有着较好的教育背景且有家庭和孩子的中青年女性为主;(2)居民出游频率不高,多选择双休或节假日参与游憩活动,且限于在半小时和2小时之内的路程;(3)居民较为偏好静态休闲活动项目,以满足森林游憩的情感和自然体验需求;(4)整体满意度评价分值64分,处于基本满意,其中资源环境状况、森林覆盖率和交通状况是影响北京市居民森林游憩满意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增加,本文对北京居民的能源消费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北京市居民能源消费行为,可以为今后政府加强和改进培养居民节能认知和节能行为的有关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参考,使节能理念转化为消费主体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19.
城市RBD游憩者消费行为研究--上海城隍庙的问卷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立生 《消费经济》2006,22(1):65-68
本文通过对上海城隍庙游憩者的问卷调查分析,对城市RBD游憩者的消费行为作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比较有新意的结论,希望这些结论对城市RBD的理论研究和规划、管理等实践发展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政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政策;国际社会上,低碳发展方式备受关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改变居民消费方式,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再一次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绿色消费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延伸,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了环境价值观与绿色消费行为关系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