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大受影响,各国为加快振兴经济的步伐,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层出不穷。主要是设置各种贸易壁垒、提供新的贸易补贴和援助、设置新的通关障碍、贸易保护制度化等。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使中国出口大幅度下降、增加了出口成本、增加了与贸易伙伴的摩擦、受影响的行业增多,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正在增强,旨在保护劳工权益的蓝色壁垒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新的形式,社会壁垒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出口贸易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社会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角度提出了应对社会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陈科鹤 《商》2013,(7):52-53,29
2008年底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沉碴泛起。其表现形式多样,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和企业应积极应对,建立健全进出口贸易管理机制,加强区域化经济合作和双边经贸谈判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围城,建立贸易壁垒预警平台和快速反应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应用综合国力等手段反制贸易保护主义,保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进入了寒冷的冬天,贸易保护主义在各国为争夺各自利益时强势抬头并表现出新的特征。中国作为世界出口大国更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贸易保护的损害,尤其是我国的外贸企业。本文基于对金融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表现的分析提出我国外贸企业如何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走出经济低迷。  相似文献   

5.
欧美各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影响下,经济发展受到负面影响且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为促进经济增长促使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其贸易保护中的新特点和新形式,给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对新时期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特点及表现形式进行分析,结合我国国情和其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提出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推进经济一体化和构建和谐经济关系的几项对策措施,以期在理论上供探讨,在实践中能对新贸易保护中的我国贸易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促使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弱势产业划分与贸易保护有效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及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我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本文认为:是否值得与能否对弱势产业进行贸易保护,在大国与小国的答案并不完全相同,可以利用大国规模经济效应提升弱势产业的比较竞争优势;对优势产业与“夕阳产业”同时进行保护、贸易保护的意识形态工具创新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新发展的主要特点;为了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新发展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必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7.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一些国家不断推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措施。比较突出的案例就是2009年末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轮胎特保案。这种行为违反了自由贸易的宗旨,也违反了世贸组织的普遍规则,是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本文将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对我国出口外贸的影响以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一一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近年来理论界探讨的一个重要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有关文献进行综述性研究:首先,总结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的原因、特点、以及各种形式;其次,分析了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面对各种保护政策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国内商品竞争力及国民就业等因素,开始实行不同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这种贸易政策不仅破坏了世界经济的平衡,同时对中国开放式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严重阻碍。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实行的一系列无论是退出TPP还是宣称要对中国所有出口美国的商品征收45%的关税贸易保护政策,对中国对外经济和全球贸易自由化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以美国特朗普政府新贸易保护政策为主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寻求中国对外经济的新思路,为中国在严峻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开展对外贸易提出合理对策,为中国乃至世界自由贸易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0.
王艳秀 《商业时代》2012,(32):49-50
美国经济波动与贸易保护程度存在相关性,本文选择经济波动的主要计量指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进出口增长率等来构建贸易保护风险模型,运用1986-2008年数据,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波动情况进行实证测算分析,由此可验证美国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对美国贸易保护波动的影响状况。在经济波动的情况下,运用这些指标可以测度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1985年以来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经济又出现低速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又逐步回升和加强。我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贸易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拟在本文中提出我们的对策。贸易保护主义由来已久。早在十七世纪产业革命在英、法两国深入发展时,欧洲、北美其他国家的经济还很不发达,工业处在幼年或成长时期。因此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其幼稚工业,于是汉密尔顿、李斯特的保护贸易主义学说应运而生。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受到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冲击,为解决失业和危机,凯恩斯的新重商主义把他的“乘数理论”运用于对外贸易,得出了一国的外贸顺差将引起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成倍增加的结论,因此主张国家干预垄断外贸,进行超贸易保护主义,就是保护其传统的、垄断的工业。  相似文献   

12.
由于经济实力的削弱、长期以来持续的巨额贸易逆差以及经济危机等原因,美国的新保护主义于70年代中期重新抬头,形成于80年代后期.其主要特点是:立法根据加强了、限制进口措施的重点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突出了对知识产权贸易的保护、美国的"单边行动"独断专横.新保护主义保护了落后行业,加剧了贸易摩擦,钳制了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薇 《江苏商论》2007,(1):99-100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演化成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的有力工具,并主客观上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巨大障碍。因此,我国应加强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管理,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隐性贸易保护主义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经济持续下滑的情况下,隐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行为是国际间正常平等贸易交往的无形障碍,它又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和隐蔽性.隐性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国内市场保护、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区的保护,其表现形式多样,并且对我国的出口贸易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建立健全进出口贸易管理机制,建立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以质取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对外贸易中隐性贸易壁垒所造成的损失,保护我国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5.
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蔓延。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国成为贸易保护的重灾区。本文剖析了后危机时代,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在我国蔓延的原因,及对我国外贸产生的危害,提出了后危机时期我国应当如何应对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析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发展到目前,制裁大棒一再指向中国。中关之间的争端既是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的聚焦点,又呈现出一些与20世纪不同的新动向。本文通过对美国对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主要手段、主要原因的分析,进而提出我国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从二次大战到80年代末,世界上主要贸易国的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莫过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非关税壁垒取代关税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这一点在美国贸易立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说在经济上可以把美国贸易政策划分为自由贸易和新贸易保护主义两个阶段,美国贸易立法也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70年代初以前的传统保护贸易立法和70年代以后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立法。这一立法的变化开始于1974年的贸易法(Trade Act of 1974);其后  相似文献   

18.
新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平等、自由的开展,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也深受其害,笔者将围绕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兴起的原因、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面对新贸易保护主义应该采取的对策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浅谈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现状及中国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长期贸易逆差使美国对外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而中美贸易的长期不平衡使中国一直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聚焦点。此次次贷危机,美国经济颓势不可避免,这使得早已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本文旨在分析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政策的主要手段和主要原因,进而提出我国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绿色环境标志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环境标志壁垒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客观上构成我国出口贸易的一大障碍。我们必须对绿色环境标志壁垒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经济效应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