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看的两本经济学书中,都讲到同一个故事:两个经济学家在街道散步,年轻的经济学家突然发现大街上有一张100美元的钞票,便对年老的经济学家说:“那不是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吗?”年老的经济学家很有把握地说:“肯定是假的,不然早就被人捡走了。”年轻的经济学家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两个人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散步去了。  相似文献   

2.
《上海企业家》2005,(5):54-55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回答记有关”三农”问题的提问时,引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获奖演说中的一段话:”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温总理借用舒尔茨的观点,说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旨在用以破解中国”三农”问题。如果我们将眼界放宽,便会发现,温总理提出要懂得”穷人的经济学”,还有更深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命运     
一天,我刚进办公室,科长就一脸笑地向我招呼:“你自己算算,看你有几两命。”说罢,递给我一本算命书。科长指点说:“你看后面,很简单,把你出生年月日时的总量加起来,就是你的命。再看后面的歌诀,就知道你这一生是个什么样了。”“有这么神?”我嘴上这么说,但心里明白,这是民间流行的《称骨歌》。  相似文献   

4.
多研究点"穷人的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不久温总理会见中外记者的招待会上,总理回答有关“三农”问题的提问时说:“我想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位叫舒尔茨的经济学家的一句话,他说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言语间。总理心忧黎民、情系百姓的情怀,令人动容。这里也向经济学家提了个醒,该多研究点“穷人的经济学”了。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的中国,人们用不同的腔调呼唤着市场机制,那只看不见的手好像是上帝之手,能够把中国人从贫困和封闭中拯救出来。然而英国经济学家安东尼· D·道顿却在向人们提出忠告说:“对经济学和对任何一种事物一样,都要冷静地看到其两面性”,亚当·斯密描述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时而拥抱我们,时而抽打我们的耳光”。(安东尼· D·道顿:《经济学的两面性》 P9)   很少有人会愚蠢到卖什么却又把他所卖的东西的短处揭示于众,那样做肯定会影响他眼前的生意, A·道顿所做的,只是说明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摸准了人们的心理,当人们对佳肴荤腥习以为常时,冷不丁地加点辛辣和苦涩,倒能吊一吊人们的胃口。这可能就是当今西方又流行“反思经济学”的原因吧。   在纷繁缭乱的现代世界经济面前,经济学家们的预言屡屡失败,人们给经济学家们起了各种难听的称号:巫婆神汉、江湖术士。经济学家们摇唇鼓舌,把一个个新出现的社会现象解释得貌似合情合理,但是,令人反感的是他们用同一个范式(主流经济学的)能导出完全相反的两种结果,很像是早年间中国落地卦摊上铁嘴算命先生的“两头堵”。道顿说,“按照流行的经济理论,同样一项经济政策,既可以解释为有利于增加就业,也...  相似文献   

6.
尽管有些心理准备,但当搜索结果出现的时候,我仍大吃一惊。你知道已经举办了8年的博鳖亚洲论坛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有多大吗?不妨看一下几家大报对博鳖论坛的报道情况吧,或许你也同样觉得不可信.但这都是真的:英国《经济学人》.零报道;美国《纽约时报》唯一一则新闻,是报道“胡萧会”;《华尔街日报》,三则新闻,其中两则报道“胡萧会”,一则是google在中国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忽然一笑     
实在想不清 两个医生碰面.其中一个矮个子满脸阴郁。“怎么了?”另一个问,“你刚治好了一个疑难病人,很成功嘛。”矮个子说:“我实在想不清,究竟是用什么药把他治好了。”  相似文献   

8.
忽然一笑     
《湖北审计》2009,(4):F0003-F0003
实在想不清 两个医生碰面.其中一个矮个子满脸阴郁。“怎么了?”另一个问,“你刚治好了一个疑难病人,很成功嘛。”矮个子说:“我实在想不清,究竟是用什么药把他治好了。”  相似文献   

9.
桥墩鬼     
华凯 《乡镇论坛》2009,(11):36-36
每逢村里有人娶媳妇,奶奶就要躲开.在野外过一夜。第二天才回来。有一次,夜里下大雨.奶奶被淋得像个落汤鸡。我拉住奶奶的手.难过地说:“奶奶,全村人都高高兴兴的,为什么你要一个人独自躲开?”奶奶长叹说:“唉!奶奶是个桥墩鬼.不吉利。”我不解地问:“什么是桥墩鬼?”奶奶望着远处的大江.给我讲起一件令人伤心的往事。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位司城,名乐喜,字子罕,掌管朝政。《左传·襄公十五年》载有他为政清廉一事:宋国有人得到一块宝玉,把它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献玉人说:“这块玉已让玉匠鉴别过,玉匠以为是块宝玉,所以我才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视为宝,你把玉视为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咱俩就都失去了宝.不如你我各有自己的宝”。子罕不接受这位国人的馈赠,是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对为官者来说,廉洁的品格比任何宝物都宝贵。  相似文献   

11.
我家里有一只古壶.据说是爷爷那时候买的。我儿子小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次,壶嘴略有破损。由于年代较久,壶颜色已不鲜艳了,我几次搬家,也觉得安置它极为不便.正好有一天我同事王某来我家串门,好像对这只壶特别感兴趣。我说.“你感兴趣我送给你好了”。王某想了想说:“这样吧.我给你50块钱.如果以后这壶值钱了,你别找我要。”  相似文献   

12.
【阅读】     
《数据》2010,(12):7-7
亲爱的卧底经济学家 作者:(英)哈福德 著,李凤、李虹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11月 简介: 潜伏在生活中、具有多重身份的卧底经济学家,用最权威的经济学观点和最新锐的经济学理论,将困惑读者的棘手问题一一化解。本书变成了一个以经济学为锅底.把生活各个方面的话题当佳肴来涮的美味大火锅:让读者轻松学会用微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博物经济学与心理经济学化解生活难题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雾都孤人     
边杰 《中国企业家》2004,(8):153-153
在中国.德国人的古板印象是出了名的。从机场一出来,操着东北口音的导游就介绍说,德国人很死板,最出名的笑话是关于问路的。如果你问一个德国人到哪里怎么走,对方一定会告诉你.但如果你接下去问,多长时间能到,他一定会摇摇头说:“我不知道。”等你转身走了几步之后,德国人会追上来告诉你需要的时间,因为只有看过你走路.他才能判断你要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浩民 《陕西审计》2004,(6):47-47
当经济学家与法学家面对面的时候,他们会有共同语言吗?是“各说各话”,还是制造一场“头脑风暴”式的互动交流?日前,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术报告厅,出席“中国财经法律论坛”的吴敬琏与江平——我国经济学和法律学界的两位泰斗级人物,上演了一场经济学家与法学家的“双高”对话。吸引他们的话题是“改善宏观调控需要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中国新时代》2012,(5):18-18
"中国将成为最后一个摆脱全球危机的主要经济体。" ——这是知名经济学家MichaelPettis在日前发送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对中国经济做出的预测。与一批投行经济学家周期性地唱多唱空中国经济不同,Michael近年长居中国,一直唱空中国经济。他与《经济学人》打了两个赌:他认为中国未来9年经济平均增速将低于3.5%;他认为中国经济总量在2018年绝不会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6.
一位富人去拜访一位哲学家,请教他为什么自己发财有钱后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学家把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的世界有许多行人和汽车来来往往。”哲学家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只有我自己。”  相似文献   

17.
《监督与选择》2010,(12):168-169
你能想象一个“长相幽默”的人是什么样子吗?没错.个性的胡子、眯眯的笑眼,以及艺术家的身份。这些也让于涵的朋友对他如此评价。如果你见到于涵,更能感受到他内在两种气质的冲突:一种是很多艺术家们都有的特意独行的范儿.另一种则是东方士子的温文尔雅。  相似文献   

18.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回答记者有关“三农”问题的提问时,引用了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获奖演说中的一段话:“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1995,(1):48-48
一位经济学家预测:90年代的工业品竞争.将主要靠产品设计.而不是一味地靠产品的售后服务和降低价格.而产品设计与美学是密不可分的.于是有人把产品设计称为美学设计.而更多的人说它体现了一种设计文化。  相似文献   

20.
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保罗·A·萨缪尔森说:经济学研究是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同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美国经济学家佳林·C·库普曼斯简单地表述为:“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的学问。”这些经典概括表明,经济学的双重主题:稀缺和效率,都是建立在资源的基础上的。一般意义的资源在《辞海》里被解释为资财的来源。英国《地理术语辞典》把资源解释为:一是在需要时可以提取或开发的原料与储备;二是为维持生存和防御所拥有的各种资料:三是从人类生活环境中可能得到的客观需要的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