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虞晶 《当代经济》2011,(20):34-35
自"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灾区人民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重建家园。本文探讨了四川省农房灾后重建的几种模式,通过农房重建的模式透视四川省的农村产权制度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2.
农房联建是成都市推进城乡统筹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创新尝试,也是解决灾后房屋修建资金不足的有效措施。尽管这一做法与相关法律相悖,但其在实践上破解了灾后农房重建的资金困局,使联建双方受益,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农房流转是当前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浙江省部分地区的调研,发现短期内农房交易规模较小,长期内农房流转需求日益增加。目前,浙江省农房流转的主要形式是农房换商品房、拆旧换新、权益异地置换、拆旧建新、村内集聚等。今后,应将农民集中居住区房屋流转作为农村房屋所有权流转的突破口,明确流转后收益的分配问题,培育和发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放弃宅基地进城落户,建立以县(区)为单位的农房产籍管理平台等,从而推进农房流转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4.
何伟  王夏 《当代经济》2010,(11):88-91
政策性保险的价值在于对保险市场失灵的校正,政策性保险提供的产品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其社会总收益大于社会总成本,这是商业保险公司所不愿或不能提供的。作为政府保险形式之一的农房保险,分为商业性和政策性两种类型。基于广西经济发展现状和从农村实际的发展需要考量,适时开展政策性农房保险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地震灾后住宅重建是"先生活,后生产"指导原则下恢复重建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对"5.12"汶川地震重灾区四川安县晓坝镇农村住宅建设的分析,系统总结了乡村城镇化、统一规划住宅小区、政府规划农民自建、农民自主设计自主建设4种主要农房建设模式。总结经验,提出规划优先、政策引导、动态维护、系统工程、依靠群众等思想,强调农房建设要因地制宜、灵活机动地实施多样化模式统一协调发展,指出今后农村住宅建设主要应是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和维护。  相似文献   

6.
史卫民  曹姣 《经济纵横》2021,(10):114-121
农村闲置宅基地与农房收储制度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与农房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在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中,仅有少数地区进行了探索,尚未形成系统的收储制度.闲置宅基地与农房收储的实践探索主要分为村集体主导和政府主导两种模式.闲置宅基地与农房收储制度应从制定收储指导意见、设置管理模式及机构、明确收储条件和补偿标准、强化收储资金保障、健全收储程序、完善收储监管与责任等方面进行系统构建.闲置宅基地与农房收储后可通过复垦复耕统筹使用,纳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并入市流转,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兴办厂房、仓储或发展特色产业等路径,激活"沉睡"闲置的宅基地与农房,实现宅基地与农房由资产到资金的蜕变.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我国的村镇地区全面推广和普及绿色建筑,实现其建设工作的科学化和标准化,通过分析国内外绿色建筑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农房的施工全过程、材料的选取以及环境方面出现的问题,应用指标初选、德尔菲法和专家调研法确定指标,从绿色农房的整体角度来探讨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以期为未来新农村建设中的建造更标准更环保的绿色农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之间,抗震设防烈度在六度以上的地区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60%以上:从近年来地震预报中圈定的危险区来看,广大的农村遭受地震的几率大大高于城市;农村地区的受灾程度大大高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去年四川“512汶川大地震”农村地区的受灾程度大大高于城市,其中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房屋建设中的抗震设防问题。目前正值新农村的建设热潮,但在农房建设中抗震设访是一个较薄弱的环节,这就对当前农房建设中抗震设访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陈正坤 《经济师》2013,(3):283-284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农房改造集聚建设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分析原因及找出解决的有效途径,从而促进该项工作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一体化规模扩大,尽管近几年有大量农民流转城镇定居,但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有的农民离土不离乡,有的离乡不离土,仍然占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改善农村居住条件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是新农村建设、实现小康社会最基本的硬条件,是当前一项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针对农房改造建设牵涉面广量大,政策性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施工质量安全监管相对簿弱等因素,如何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切实有效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1.
西部生态环境重建投融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锋涛 《经济与管理》2007,21(12):77-80
西部生态环境的脆弱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这就决定了生态环境保护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无法实现预定的目标。因此,必须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借助政府投入和激励民间投资才能满足西部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对投融资的需求,从而逐步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的长期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西部生态重建中农民生态行为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生态行为是影响西部生态重建的重要因素。本文在西部生态重建的背景下界定了农民生态行为的涵义,分析了农民生态行为对西部生态重建的负面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优化农民生态行为、促进西部生态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史永丽  孙淑云 《经济问题》2007,(10):127-129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人民公社时期,之所以能够解决中国广大农村的医疗卫生问题,是因为在"政社合一"体制下,政府发挥了组织、引导、管理、监督的作用,这在形式上契合了公共产品的理论.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推行,政府职能没有随之改革和接续,合作医疗制度随之衰落.上世纪90年代政府试图重建合作医疗制度时,因过分强调农民主体作用,政府只起扶持作用,背离了农村医疗保障公共产品性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导致了传统合作医疗制度重建屡屡受挫.  相似文献   

14.
一、生态重建与生态建设、生态恢复何谓生态重建?生态重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是生态学领域最活跃的关键行动之一。尤其是进入21世纪,由于国际社会和学界对地球生态与环境退化和健康的关注,"生态建设"得到了极大重视,我国政府对生态建设也有极大的投入,生态  相似文献   

15.
孙晓峰 《经济师》2000,(12):58-59
统一后的德国东部重建耗资巨大 ,文章从资金需求、资金筹集和资金投入三个方面入手 ,对德国东部地区重建过程予以分析 ,特别是其资金运作的过程和在整个德国东部经济重建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给四川地区带来重大灾害,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使受灾的民众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因地制宜地进行灾后重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以四川灾区农村产业规划重建为重点,结合目前灾后农村重建中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灾后重建的应用性和合理性进行了论述,试图为今后农村重建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农民生态行为是影响西部生态重建的重要因素.本文在西部生态重建的背景下界定了农民生态行为的涵义.分析了农民生态行为对西部生态重建的负面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优化农民生态行为、促进西部生态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由于自然灾害频发,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越来越多,灾后重建项目是一种特别类型的项目,对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世界银行在总结其参与的灾后重建项目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为此颁布了相关指导文件。本文对世行的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框架及实施程序做了详细的梳理和介绍,以期对我国灾后恢复重建的执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四川大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灾后重建资金是关键.在重建中如何解决资金来源,单纯靠中央和四川财政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一定要拓宽融资的渠道,让社会各界多层面地参与到灾后重建中.因此,政府投入、金融市场支持、吸纳民间资本是筹集灾后重建资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四川大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灾后重建资金是关键。在重建中如何解决资金来源,单纯靠中央和四川财政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一定要拓宽融资的渠道,让社会各界多层面地参与到灾后重建中。因此,政府投入、金融市场支持、吸纳民间资本是筹集灾后重建资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