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交庇护制度是庇护制度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派遣国在接受国的使馆,领事馆,军营,军舰,军用航空器内给政治犯以庇护,即是庇护国在外国领土上庇护外国人。此做法依托于治外法权理论,但该理论并不为当前国际法所承认。且外交庇护亦有侵犯他国主权,干涉他国内政之嫌。以"阿桑奇"案为切入点,分析国际法中的外交庇护。  相似文献   

2.
朱康榕 《消费导刊》2014,(10):220-221
国际法上对外交庇护这一原则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各国对外交庇护持有的观点存在差异,本文即是从外交庇护的实践现状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与现存法律、条约,明确外交庇护的概念与性质,肯定其符合国际法准则的使用情况,并对其适用可能造成的影响与后果进行研究与分析,进而就如何应对国际社会频发的外交庇护状况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Castor事件综述 2000年12月31日晚,雅典海运公司(Athenian Sea Carriers)的"Castor"轮满载29500吨无铅汽油,在由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开往尼日利亚的拉各斯途中,在地中海遇恶劣海况,船员发现主甲板焊缝附近有一道20米长的横向裂纹.该船首先向最近的摩洛哥寻求庇护,希望到港停留,但对方拒绝,并要求该船保持离该国海岸线至少40海里的距离.随后,该船向直布罗陀求救.但该国给出了与摩洛哥相同的回复.其理由很简单:害怕该船到港后,可能起火或发生爆炸,对本国人民的生命和海洋环境造成灾难性后果.  相似文献   

4.
促进残疾人就业,对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有重大意义。为此,论述了庇护性就业服务基本特点,实证研究蓬江伍威权庇护工场,分析庇护工场在提供残疾人庇护性就业过程中的优势、特色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善残疾人庇护性就业服务质量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传统的外交模式遭遇信任危机,冷战阴影严重制约了政治外交和军事外交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经济外交的地位愈加凸显,国家经济活动逐渐摆脱政治交往的框架束缚,经济外交逐渐成为政府间外交的重要方式。因此,如何把握经济外交的内涵与优势,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实现综合国力的稳步增长,推动我国整体外交的持续发展是当前经济外交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文化外交,作为新型外交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国际形象。日本动漫外交作为日本文化外交的组成部分之一,帮助日本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国文化外交应该在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学习日本的成功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机制,以此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杨宏明 《商》2014,(19):61-61
众所周知,中国的崛起过程中面对着难以想象的结构性压力和挑战,同时长期存在着政治与意识形态鸿沟。这样的外交难题在处理与周边各国的领土争端问题时更加凸显。面对这样的外交难题,我们首先需要再一次审视我们的外交,找到外交中需要提升的相关实力。在今天,我们在外交也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做到外交创新。因此,大力开展公共外交的理念便应运而生。本文将通过对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外交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的分析,来探究我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潘锐 《国际商务研究》2004,(2):51-54,59
冷战持续了40余年,美苏对抗贯穿了战后美国外交的方方面面,并成为美国外交的主线。自杜鲁门以后,历届美国总统无不把对苏外交作为美国外交的首要任务,因此,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全豹完全可以在其对苏外交这一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考察从杜鲁门主义到里根主义的对苏政策,便能了解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9.
2004年8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接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会议代表时,公开使用"经济外交"的概念,此后,中国的经济外交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经济外交已经是我国和平与发展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从"以经济促外交"进入"以外交促经济"的时代。但是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除了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之外,还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中国政府在实施经济外交时要配合政治外交、文化外交,以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良影响,切实达到中国与世界"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郭凤云  褚旭艳 《华商》2008,(20):175-175
邓小平同志的外交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外交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坚持以独立自主为外交思想的基本原则;维护国家的利益是中国外交的出发点,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消除外界对中国发展的疑虑。  相似文献   

11.
外交是主权国家的政治活动,随着中国外交全面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央,涉及不同行为主体和不同领域的各种形式的外交应运而生,其中,科技外交备受关注,特别是全球科技治理中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有关科技外交的战略、政策、规则、方式、风险防范等逐渐成为热点,亟待跨学科融合研究科技外交问题。本文基于现有文献和现实资料,对科技外交的内涵、制度规范、方式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相关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商》2016,(11)
经济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一种,对推动国际交往与合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八大后,中国的经济外交摆在了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位置并有了新的内涵,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为我国开展经济外交提供了重要平台,但我国的经济外交也充满着各种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应该提出相应的对策,处理好和域外国家的关系等来应对这些挑战。  相似文献   

13.
在2007年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温总理引用了管子的"召远在修近,避祸在除怨",表明了中国愿与日本改善双边关系的愿望。管子的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协和万邦"的和平外交理念,折射出了中国外交文化理念的传承性。"协和万邦"的外交理念始终融入到新中国的外交实践活动中,对新中国的外交工作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极大地拓展了我国的外交空间。如今,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条件下,这种外交理念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世界各国、地区相互依存的日益加深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多边外交已演化成为一种普遍性、经常性和日益制度化的外交方式。多边外交主要是指由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参与的外交行为和活动。本文围绕多边外交的终止问题,并先后结合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经合组织、欧盟以及非洲统一组织等实际案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以期能为多边外交实践提供一些法学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张静 《商业科技》2008,(17):16-16
2004年8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接见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外交工作会议代表时,公开使用“经济外交”的概念,此后,中国的经济外交迎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代。经济外交已经是我国和平与发展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已从“以经济促外交”进入“以外交促经济”的时代。但是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国,除了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之外,还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中国政府在实施经济外交时要配合政治外交、文化外交,以消除“中国威胁论”的不良影响,切实达到中国与世界“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莫栎 《市场周刊》2014,(10):44-49
当中国的高铁网络跨越国境铺设到世界时,中国被认为在乒乓外交、熊猫外交、借款外交之后,再次启动了一种新的外交形式——高铁外交。  相似文献   

17.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一直以双边模式为主线,但是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开展多边合作,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理念由传统的双边向多边合作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中苏结盟是周恩来作为新中国领导人所处理的第一件意义重大的外交议题,也是周恩来一生中第一次签署条约。在中苏结盟过程中,周恩来是谈判主角和条约起草的主持者,是中方关于苏联对华援助细节的统筹者,也是旅大中协定的提出者。周恩来为促进中苏同盟关系的建立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展现了外交谈判中的智慧和灵活手段,成功地打开了新中国的外交局面,锻炼了外交能力、积累了外交经验,为新中国外交发展留下了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经过积极探索,中非之间建立起卓有成效的能源外交模式,双方大多遵循自上而下的合作路径,逐渐形成四种各具特色的能源外交合作方式。随着国际能源格局深刻变革,21世纪中非能源外交面临巨大挑战,国际能源消费中心和生产中心的转移已然对中非能源外交的战略、方式造成巨大挑战。中国应积极应对变革,探索适合中国的大国外交之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世界各国纷纷立足科技创新,以科技外交为触手参与国际竞争和规则重构。日本综合科技创新会议(CSTI)是日本最高科技政策咨询决策部门,其重要职能之一便是促进日本科技外交发展。本文基于中国学者张冀燕对科技外交工具的分类,以CSTI的发展、产出成果中展现的工具性为切入点,分析日本科技外交发展特点,为我国发展科技外交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