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磊  王业成 《技术经济》2010,29(3):73-78
本文选取1984年1月13日至2008年9月10日香港恒生股指期货的日收盘价作为原始数据,建立了GARCH模型与EGARCH模型就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得出香港恒生股指期货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香港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等结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印度证券市场在推出NIFTY股指期货前后股市整体的波动性是否有明显改变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印度NIFTY股指期货的推出对股票现货市场的影响不大,并且这种影响有效地降低了印度股市波动性的结论,从而给中国能够安全成功的运营股指期货提供理论支持。同时本文也对股指期货的风险进行了阐述,旨在提出我国应结合本国国情进行防范股指期货风险的举措,使股指期货在我国快速发展,从而刺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通过剔除国内经济形势、国际经济形势、投资者情绪及周内效应的影响,基于GARCH(1,1)和EGARCH(1,1)模型,对股指期货推出前后对中国现货市场价格波动性、信息效率以及现货市场非对称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减小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改善了现货市场的非对称效应,投资者对利好信息和利空信息的反应更趋理性。这表明沪深300股指期货已经初步发挥了现货市场稳定器的作用,股指期货的推出改善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质量,信息的变化能以更快的速度反映在现货市场价格上,增强了现货市场的信息效率。  相似文献   

4.
徐珊 《时代经贸》2008,6(19):163-164
因股指期贷交易具有流动性高、交易成本低、市场效率高的特点,成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为成功的金融创新之一。研究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波动性有助于为管理层推出股指期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价格的影响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以期对中国股指期货的推出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指数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验了沪深300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指数收益率之间的领先——滞后关系,发现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指数间存在单边关系,股指期货领先于现货指数约15分钟。另外,股指期货与现货指数都有显著的时变方差特征和波动持久性,且股指期货的波动性向现货指数单边溢出,表明股指期货对信息的反应早于现货市场。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2018年第3季度至2020年第3季度的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2019年8月的大规模融资融券扩容作为准自然试验,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双重卖空机制的实施对现货市场收益与波动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融券扩容能够显著提升个股收益率,并降低个股收益波动率,即融券机制与期指卖空机制共同构成的双重卖...  相似文献   

7.
潜力  胡援成 《经济经纬》2012,(3):167-170
鉴于GARCH模型适合研究金融时间序列的方差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笔者采用该模型研究股指期货的推出能否减少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本文选取股指期货推出前后一年的沪深300指数的日收盘价作为原始数据,通过建立GARCH模型就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股指期货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在股指期货推出初期,人们普遍认为股指期货有利于规避股票现货市场的系统风险,有利于促进现货市场健康发展,因而世界性的股指期货品种迅速涌现。市场波动性是市场价格对信息的反应而引起的波动程度,用以度量市场的风险。波动性对于市场运行效率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与市场信息效率的联系非常紧密。股指期货推出的初衷之一就是为股票现货市场投资者提供一种避险工具,规避系统性风险,进行风险管理。如果其上市后显著加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则无疑加大了现货市场的风险。这便与各国地区交易所推出股指期货的初衷相违背。  相似文献   

9.
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通过GARCH模型,分析了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推出的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对沪深300指数的影响,发现股指期货的推出轻微地增大了现货市场的波动性,同时信息对现货市场的冲击更强;通过TARCH/EGARCH模型发现,股指期货的推出增大了现货市场的非对称效应。  相似文献   

10.
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一直以来备受学术界的关注。目前的研究表明,长期内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不明显,短期内有助推作用。本文基于中金所推出的沪深300指数仿真期货对沪深300指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没有较大影响,但增大了现货市场的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不能证明股灾时期股指期货对现货产生瀑布效应。  相似文献   

11.
股指期货的推出是我国资本市场壮大发展的推动力,也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场革命。它的推出对股票市场投资主体的投资理念、投资结构、投资策略和投资行为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研究这些影响对于投资者在新环境下转变投资理念、投资策略等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到目前为止,我国股市仅有现货交易,却没有有效的风险回避机制,这必将影响到我国股市健康发展。因此,当前开发我国股指期货交易可以回避股市系统风险,增加市场流动性,促进股价合理波动,从而增强证券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在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易和监管体系,并拥有了相当规模的投资群体,开办股指期货的市场条件已具备。  相似文献   

13.
基于VaR的沪深300股指期货风险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以沪深300为标的指数的股指期货即将推出。股指期货在具有控制风险功能的同时,也与其他金融衍生产品一样,具有风险性,且其风险远远大于股票现货市场。因此,必须采用积极的风险管理技术,加强对股指期货的风险防范。在GARCH模型的基础上,采用VaR方法对我国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进行定量研究,计算出它们的VaR值,并将其与期望值进行比较。经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基于GARCH模型的VaR方法适合我国的股指期货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仿真交易的股指期货定价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刚 《财经科学》2007,(8):21-28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仿真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之间的关系,发现仿真股指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在一定滞后阶数上构成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期货价格在统计意义上是现货价格的Granger原因,反之并不成立.另一方面,尽管现货与期货价格之间的基差不稳定,但通过计算现货与期货收益率基差发现其存在稳定的关系,而且收益率基差的异常值有助于预测未来沪深300指数和股指期货的相对趋势.  相似文献   

15.
股指期货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指期货属于金融期货的一种,是以股票市场的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在很多发达的股票市场乃至资本市场中,股指期货扮演着规避风险、套期保值的重要角色.在利用股指期货对股票组合进行套期保值时,可能面临各种风险,其中,基差风险是套期保值者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可以估计最小风险套期保值比,为投资者综合选择风险最小的套期保值策略提供了现实的、可操作的定量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我国股票型基金十大重仓股构建投资组合,并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的日数据对这两种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效率进行比较研究,以探究两者在套期保值效率上的差异和造成差异产生的原因。在利用OLS、VECM和ECM-BGRACH等静态和动态套期保值模型和基于风险最小化的套期保值绩效指标对沪深300股指期货与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的套期保值效率进行研究后发现,在静态最优套保比、时变最优套保比和套期保值绩效指标的比较中,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都要优于沪深300股指期货。这种套期保值效率上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两个金融工具间的合约与交易规则的差别。建议通过设立适当时间的晚间电子盘交易,并允许金融机构在规定的份额内进行期指套利交易,以提升沪深300股指期货在套期保值市场功能上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陈灿平  刘武 《经济经纬》2007,(2):140-143
线性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股市得到快速发展和市场交易制度改善后,我国股市量价因果关系阶段性异质特征明显,我国股票市场量价关系从因果关系不显著发展为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同时,非线性因果关系检验也得到类似的结论,不同之处在于在取消涨跌停板制度后的第二阶段,虽然不存在交易量对收益的线性因果关系,但存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关系.所有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股市在交易制度转变后,市场结构也同时发生了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8.
秦伟广  杨瑞成 《技术经济》2010,29(11):103-109
本文对2002—2009年中国股票市场与国际主要股票市场的每日收盘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相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了上证综合指数、深圳成分指数分别与香港恒生指数、道.琼斯指数、日经225指数、法国CAC40指数和伦敦金融时报指数之间存在相关、协整关系。进一步研究我国股票市场与国际股票市场的联动性,结果表明,国际股票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这表明中国股票市场日趋成熟,逐渐与相对完善的国际股票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Our paper examines the profitability of technical trading rules in Southeast Asian (SEA) ‘tiger cub’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s during and after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GFC) of 2007/2008. Using daily closing price data from 2007 to 2012, we explore technical trading rules such as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s (EMA (20), EMA (100), EMA (20,100)) and 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divergence (MACD) in Indonesia, Malaysia, the Philippines and Thailand.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after applying trading rules that account for transaction costs and risk, abnormal profits cannot be achieved above a naı¨ve ‘buy-and-hold’ strategy (with the exception of EMA (100) and EMA (20,100) in Indonesia, and EMA (20,100) in both the Philippines and Thailand). There appears to be some degree of succes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longer-term trading rules; however, unless transaction costs can be reduced, investors are best advised to pursue passive investment approaches. Despite the economic uncertainty associated with the GFC and ongoing market volatility, it appears that SEA tiger cub stock index futures markets are weak-form effici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