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锐文摘     
《中关村》2011,(5):52-53
陈功:中国应做"温和的巨人"经济崛起之后的中国将会怎样?中国将以何种角色与这个世界相处?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从中国自身发展和世界的感受来看,中国的确应该清楚地展示未来的发展期望和战略定位。在陈功看来,这个定位应该是"温和的巨人",这也应该是中国面对世界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最看重的春节即将到来了。与过去春节不同的是,人们来回走动拜年少了,代之以邮件和短信互致问候。地球正变成一个村落,这是互联网普及之后人们的感慨之言。一网联天下,邮件传书分秒即达,哪怕人在天涯。如果说互联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解决了"随地约见"的问题,那么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无疑更是颠覆式的里程碑:基于Wifi和3G网络的无线传递,让人们"随时"接入互联网——仅仅需要一部智能终端,不管是手机还是PAD。世界是一个大舞台,如今却被浓缩于方寸之间,掌握在人们手中。  相似文献   

3.
梁小民 《中关村》2004,(10):63-63
每年《财富》杂志公布500强,我们的媒体都会把它当回大事。今年中国内地企业上榜数量达到14家,媒体又是一番热闹。中国的许多企业把进入500强作为自己的目标,中国也是惟一把进入500强作为政府方针的国家。原国家经贸委就把海尔、长虹、北大方正、宝钢、华北制药、江南造船等6家企业作为冲刺500强的“种子选手”。所以,当今年有14家企业进入500强时又是上下一片欢呼。500强的含金量真的那么高吗?进入500强的一定是世界最好的企业吗?500强是《财富》杂志从自己的资料库中按营业收入确定110家候选公司,要求它们提供资料,然后核对评出的。由于企…  相似文献   

4.
张彤  曾颖 《中关村》2004,(5):50-54
当美国媒体把中关村评选为世界八大文化圣地之一的时候,中关村已经不仅是海淀的中关村,而是世界的中关村。如今,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关村在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从市场占有率看,中关村的应用软件、手机和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均为全国第一;从人力资源看,中关村拥有两院院士、大学生、企业家等人才的数量在全国无可匹敌。从技术创新看,中关村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都居全国第一。如今,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关村现在处于历史性发展的关头。在一度网络泡沫的投资低潮之后,中关村能否再度辉煌?中关村的价值与前景又成为人们探讨的话题。4月15日,《中关村》杂志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举办了上述问题的论坛。  相似文献   

5.
卫汉青 《中关村》2005,(7):11-11
短短七、八年时间,《财富》论坛三次会晤中国,从一个角度佐证了所有“地球人”都看好中国的发展,乐见夺标热门的冲刺表演。难得中国能有整整25年“风调雨顺”的健康生长!但是,我们就能满足现状吗?不,不能。25年算什么?250年前,当西方列强铆足劲儿实行工业革命,一大批科技、人文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08,(3)
林毅夫:破解李约瑟之谜工业革命为何没有发生在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中国?这个疑问被李约瑟归纳为如下的两难问题——为何在前现代社会中国科技遥遥领先于其他文明?为何在现代中国不再领先?——这就是业界称谓的李约瑟之谜。日前,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著文,提出独家见解。我个人认为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原因不在于恶劣的政治环境抑制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创造力,而在于中国的科举制度所提供的特殊激励制度,使得有天赋、充满  相似文献   

7.
马文良 《中关村》2016,(4):22-27
雷军要做一个推动国货崛起的"工匠",在中国迎来创业最好年代的当下,希望更多的"小米"发扬"工匠精神",制造出打动人心的"新国货",重新定义"中国制造",讲好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一本《硅谷之火》成为雷军萌生创业梦想的源泉,那一年,他18岁。这本书讲述了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等一群人创办苹果电脑公司并改变世界的故事。"乔布斯说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因为  相似文献   

8.
《信息产业报道》2005,(6):10-11
当这个世界到了已经没有人在玩游戏,或者说没有游戏可玩的时候,我们会如何去面对?我们能够找到可以替代的形式吗?没有!这个神奇的东西,当我准备抛弃它的时候,才知道它的宝贵,我不能!  相似文献   

9.
这个地方不大,这个地方很大。不大是因为地理面积不过几百平方公里,很大是因为这个地方的影响。这个地方就是中关村。中关村的影响是世界性的!中关村的影响力构成因素很多,如它的研发能力——中科院;如它的高新技术产业——一区七园和14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如它域内的大学——清华北大等68所高等院校。不论什么组织和机构,都是由人来运转的,而层次如此之高的组织机构的人群则是这个国家的精英人物。这些精英人物对于自己的地区——中关村;对于自己的城市——北京;对于自己的国家——中国;乃至对于世界;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发言权。这就构成一个…  相似文献   

10.
硅谷主要是为微半导体服务,我是1998年来到中关村,也是第一个把中国硅谷的照片发给报社。1998年在北京出现了计算机热,到处都在卖计算机,很多小商店人都非常多。所以当时我发了几条消息介绍了一下这些小商铺,在1998年我写这个新闻发给美国时,当时计算机的市场不到100万台,而现在是1400万,而且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PC消费国。由此可见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硅谷以及其他的技术集群的情况如何?其他地方怎么搞集群,怎么建立创新中心和技术研发?这里有很多共性的地方,我们在自己的集群当中也会碰到这样的现象。硅谷是所有技术之母,它最初并不是…  相似文献   

11.
刘占远 《中关村》2004,(7):114-116
当游历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证明了在经济发展中的人们,在文化和精神生活上获得的相当程度的提升。当我们搭乘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以后现代的效率实现久已愫念的移动向往,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这一天。我们突然发现:现实已经远远地离开了人们当初的美好期待。城市——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标志的过程,正在文化中消失。城市的文化特征还能保持多久?每个城市的独特价值是什么?人与城市到底如何互容?这些问题不容回避。当我们这一代人走过的时候,留给后人可以领略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环境也许是一段文化的真空。这一点,比较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所认识的城市就更加明显。要议论这个主题看来很大,我们计划驾着这趟用一种文化挑剔的车轮构成的旅行车开始我们的颠簸旅程,“城市批判”从能够代表繁荣历史的沿海城市开始。  相似文献   

12.
《中关村》2009,(2):30-33
中国经济起飞30年 《中关村》: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发30年。许多年以来,我们都在谈北京是“世界革命中心”和“政治中心”,可是如今谈论更多的是北京已经成为“经济中心”,这个观念改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张林明 《中关村》2008,(8):90-91
“龙”、“功夫”和“熊猫”是西方文化视阈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符号。自然而然,这些中国符号就成为了想象力丰富的西方人必要的想象中国的元素。当神乎其神的中国功夫和憨态可掬的熊猫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想而知会产生多大的聚变效应。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字高速公路,当猛然间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时候还真有些不适应,那时刚刚听到数字电视的概念正在流行,什么时候高速公路也变成数字的了?追本溯源,这还要从1998年说起。话说当年一月份,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处科学中心举行开幕典礼,在仪式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的戈尔发表了一篇题为"数字地球"的演说,大概的意思就是说,如今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已经拥有了广泛的计算机、多媒体以及存储技术作为基础,通过目前已经成型的宽  相似文献   

15.
10大成长CEO     
《信息产业报道》2003,(12):84-93
成长>一切 2003年,我们又看到一批极富生命力的企业和人成长起来,他们从一个阶段走向了另一个阶段,从一步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让我们记住这些企业,记住这些人. 一个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除了一一声响亮的哭声外,更多的是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新鲜.他可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但他却要选择以最勇敢的方式进行下去,让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的色彩.当他从哭学会了笑,当他从爬学会了走,当他从无知变成了有知,当他从默默无闻走向了成功……,我们一起为他骄傲.  相似文献   

16.
胡鞍钢  CFP 《中关村》2006,(9):36-41
关于中国在不同领域取得飞速进步的信息令世界其他国家兴奋不已。但是,中国快速增长的动力对于学术界和政界仍然是一个谜。中国使如何实现和保持高增长的?在未来的几年里这种动力还将继续吗?中国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印度能从邻国的不同发展经验中借鉴到什么?所有这些经验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每个国家都应该设计一个最适合自己国家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的发展范式。中国表现堪称一流中国的发展对世界也是最重要的经济大事,因为当“亚洲四小龙”的发展只影响着大约7000万人口的时候(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而中国的发展却影响着13亿人口的…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视线     
《中关村》2007,(2):12-13
众望所归:盼世界平民的福星袁隆平获“诺奖”“民以食为天”。和谐世界离不开粮食。“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中国和世界的粮仓奉献出一把“金钥匙”。他研究的成果,在前两期计划中已经实现了亩产700公斤和800公斤的目标,日前,袁隆平兴奋地告诉我们:“到2010年,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将达到亩产900公斤,这是我立下的军令状!”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辛勤耕耘者。当他誉满天下的时候,不忘初衷,依然心在田头。播种智慧,收获喜悦,毕生的梦想就是让世界上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过上幸福的生活。美国的一位经济学家曾向世界发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袁隆平用他的科研成果回答了全世界,“中国人通过科技进步和艰苦奋斗,不仅养活自己,而且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目前,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60多亿亩,增长稻谷6,000多亿公斤。20多年来中国  相似文献   

18.
李政  曾颖 《中关村》2004,(11):15-19
总部经济的重要性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成绩解决不了问题,量变在促成质变。中国需要一个解决方案,需要一个能够保证经济与社会良性发展的一个路径,使得经济社会有一个整体的跃迁。总部经济和总部基地的出现,第一次在理论与实践上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和平台——所有的经济、科技、文化,甚至政治元素都会在这个理论框架中得到整合梳理。对于中国而言,这个重要性是显在的。正因为如此,总部经济一出现便红遍大江南北;正因为此,总部经济的根据地、发源地和基地——总部基地的实践备受中外瞩目,既有商界的瞩目,也有政界、理论界的关注。总部基地会为中国带来什么?这种区域经济板块的搭建模式所通向的未来又将是什么?总部基地董事长许为平会用他的激情告诉你——那是梦想和明天。无论如何,许为平勾勒了总部基地的蓝图,而这蓝图不仅仅是描绘他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物流大国之一。中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已居世界第一位;世界集装箱吞吐量前5大港口中,中国占了3个。世界航运中心正在逐步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中国港口物流业已经进入世界前列。目前,我国主要港口城市普遍重视港口发展,实行"以港兴市"或"以港强市"战略,从而推动了港口物流的新一轮发展,与此同时也带动了信息技术在港口物流中的广泛应有。  相似文献   

20.
如何超越仰视和俯视的心态,用一种平视的心态观察世界和自己,就是我们当下需要努力的。最近,人们在热议中国人的形象问题和中国人的自我认知问题,引发了高度的关注。人们一方面感受到了中国的高速经济成长和社会发展,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更加引人注目,也更加具体生动;另一方面,人们也感受到在其中所呈现的诸多"形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