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环境经济》2008,(5):I0007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明确指出:“要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这一重要指示为环境监测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春伊始,我们召开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2.
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环境经济》2008,(5):I0012
今天上午,生贤局长从战略高度阐述了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了先进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科学内涵,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生贤局长的讲话,高屋建瓴,为环境监测工作指明了方向,是指导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会后,大家要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下面,我结合如何落实好生贤局长的讲话及全国厅局长会议精神,讲3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环保事业已经进入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环境监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国务院领导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明确指出要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完备的执法监督体系。目前全国环保系统  相似文献   

5.
构建适应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需求的环境监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的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基础能力逐步增强.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全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存在很多薄弱环节,环境监测体制、队伍、技术、分析能力、装备、投入、内容等方面还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必须尽快构建适应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需求的环境监测体系:垂直管理、政事分开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敬业、专业、复合型的环境监测人才队伍体系,技术全面、方法科学的环境监测技术方法体系,静态评价与动态分析、微观评价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的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体系,先进实用、种类齐全的环境监测装备体系,稳定、协调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社会需求的监测内容和业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因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环境监测长期的滞后于环境管理发展的需求,让环境监测管理相对的薄弱,环境监测的基础性和支撑性地位还不牢固,环境监测本身仍存在网络体系不完善、技术装备能力不足等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如何加快推进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既是环境监测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建立和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对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运行机理和目前我国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存在的不足,提出构建完善的产业损害预警体系的基本架构的建立5组(正常、关注、警惕、预案、启动)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及相应的预警方案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环境监测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为环境保护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了大量科学的、准确的、及时的监测信息,为维护国家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因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环境监测长期的滞后于环境管理发展的需求,让环境监测管理相对的薄弱,环境监测的基础性和支撑性地位还不牢固,环境监测本身仍存在网络体系不完善、技术装备能力不足等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如何加快推进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既是环境监测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全面深入分析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成因的基础上.借鉴前人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经验,提出构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安全管理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分析其生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下生态安全管理对策:将环境管理纳入公园管理体系;健全森林公园旅游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游客的生态环境教育,建立森林公园环境解译系统和学术型团队引领其旅游开发管理来完善生态环境教育体系;建立长期定位的环境监测保护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健康管理体系和完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来构建生态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公园的政策法规和加强执法的监督来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发行生态彩票和民间资本融资方式来构建多渠道的生态环保资金筹措体系。  相似文献   

11.
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基于一定的环境监测数据,因此环境监测是科学环境评价的前提.但是,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需要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本文主要是对环境监测的职能、环境监测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影响、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论述,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腐败预警预控体系架构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内涵、组织以及流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腐败预警的风险点与风险地图出发,表述了腐败主体的表现形式、滋生的双重诱因并提出了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风险点制定;基于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风险,着重分析了腐败风险点的角色、诱因、意识和评测;针对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风险点,提出了角色监督、诱因控制和引导教育的预警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保护本地区商品的安全和消费者利益,欧盟建立了当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贸易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即“非食品类商品快速预警系统”(RAPEX)和“食品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从这两个系统发布的数据通报,可以较全面地分析出某一贸易国家输欧商品的质量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在我国建立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界定了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定义和内涵,建立了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结构,并详细阐释了腐败预警预控体系的运用流程,为我国腐败的预警预控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证券公司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及其规避与防范一直是证券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而证券公司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无疑会对证券公司的风险规避与防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证券公司风险预警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建立的原则及风险预警体系的内容等方面出发 ,建立了完善的证券公司风险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体系对于一国的银行及金融安全极为重要,而预警指标体系设置成为构建银行危机预警模型及体系的基础.本文对于银行风险、银行危机及其预警体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在分析和比较发达国家预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和国际通行惯例,对我国的银行风险及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了做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所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系统是指通过构建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利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宏观经济运行状态作出统计测度,反映经济运行所处状态的过程。国外经济预警研究分为四个阶段:早期(1860—1930年),中期(1930—1960年),近期(1960—1980年),现代(1980-现在)。国内经济预警系统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宏观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的作用,政府作为经济的管理部门,及时了解经济运行状况,并对宏观经济进行实时监控预警,根据监控预警结果及时调整和制定相关宏观政策,避免经济运行的异常波动,以确保宏观经济健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春雷  孟枫平 《技术经济》2007,26(4):125-12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商业竞争愈加激烈,应收账款的增加将成为拓宽市场、增加竞争力的必然趋势。应收账款的增加势必会导致其风险的加剧,及时准确地对应收账款风险做出预警,是规避风险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分析应收账款预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预警体系应具备的功能入手,认为应收账款风险预警体系应包括预警防范和预警处理,预警防范侧重于日常的跟踪监控与事前发现“警情”;预警处理着力于处理“警情”,是事后的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化工园区准入门槛的提高,规划环评制度的全面落实,江苏省化工园区的环境管理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部分早期建设的化工园区环境污染问题仍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存在缺陷、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低,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的法定义务履行不到位,违法排污行为时有发生,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达不到要求,影响到园区周边环境安全和群众健康,成为群众环境信访投诉的主要行业和敏感区域。  相似文献   

20.
基于logistic回归的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所有关于财务危机预警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财务危机概念的界定;二是预测变量(判别指标)的选择和预警模型的建立(企业财务危机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并直接表现为绩效指标的恶化,因此,可通过一定的财务指标来构造企业的财务预警模型)。运用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数据及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构建基于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预警的Logistic模型,经过检验,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