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一般依赖于资产升值与信用扩张之间的循环。但是,如果这一循环演变成全面而巨大的资产和信用泡沫,泡沫破灭后经济就会面临大调整。在信用货币制和货币扩张政策下,调整会采取经济持续停滞的慢性形式。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以房产市场接替了股市泡沫,最终形成了巨大房产泡沫。美日泡沫在性质上都具有全面性,都涉及房产市场、股票市场与信用市场;在规模上都特别巨大,远超历史记录;基本原因在于金融自由化和货币扩张政策。因此,美国可能将陷入持续停滞或缓慢增长的日本式后泡沫困境。  相似文献   

2.
美国经济正陷入七年内第二次泡沫后衰退时期.美国经济的衰退将产生全球性影响.政策的制定必须在美国资产泡沫和储蓄偏低双重问题的背景下进行.我们更需要严格的沃克(Volcker)式货币管理方法-而不是偏向市场的格林斯潘-伯南克式方法.货币调整不应该被看作是治愈美国经济衰退的妙药,也不能被当作是针对全球失衡的良方,这种失衡是由美国资产导致的消费增长造成.打压中国会把世界推向保护主义.  相似文献   

3.
孙稳存 《新金融》2007,(11):34-36
货币升值会导致资产价格重估,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状况是决定资产价格的另外两个关键因素。货币升值如果导致了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资产泡沫就可能产生;反之,在紧缩的货币政策条件下,货币升值不会伴随全面的资产泡沫。如果货币升值削弱了本国产业的竞争力,那么货币升值可能仅仅导致不可持续的资产泡沫;如果货币升值促使本国实现了产业升级,经济增长潜力得到改善,那么货币升值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长期可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4.
<正>各经济体采取的扩张政策可能导致资产泡沫风险形成,后者可能比传统意义上的通胀更具破坏性,因为它在表明上看会是一种很健康的发展:更高的资产价格将提振实体经济,反过来又会把泡沫吹得更大。  相似文献   

5.
从2010年下半年起,我国经济运行逐步呈现出经济增长减缓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困境。本文认为危机后低利率和货币信用扩张政策,在推动经济较快恢复增长的同时,也导致国内生产结构和资产结构出现扭曲,推涨了房地产价格上涨和通胀预期,进而推高劳动力成本,挤压消费需求,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建议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矫正负利率局面,促进经济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6.
一、资产泡沫与货币政策关系新论 资产泡沫虽然在破灭时对实体经济有巨大的杀伤力,但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资产泡沫的不断膨胀和破灭不仅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自我调节机制之一,也是资产财富创造的不可或缺环节.一是经济成长阶段,投资创业繁荣需要泡沫拉动.二战后以IT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其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资本市场泡沫.二是从通胀角度考虑,资产泡沫是对超额货币的有效分流.正因为规模庞大的交易性资产的存在,使得超额货币得以分流,从而减轻实体经济的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7.
由于货币信贷扩张不可能创造资源,因而货币总量增长不可能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但信贷结构调整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货币信贷政策始终要控制总量和优化结构,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达到预定目标后,要逐步回归到正常宏观经济环境下所需要的状态,以防止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相似文献   

8.
由于货币信贷扩张不可能创造资源,因而货币总量增长不可能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但信贷结构调整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货币信贷政策始终是控制总量和优化结构,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达到预定目标后,要逐步回归到正常宏观经济环境下所需要的状态,以防止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  相似文献   

9.
一、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金融是指资金的融通。资金融通可分为债权融通和股权融通,前者在资金融通过程中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即使用关系。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理解:1.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货币是现金和存款,它们都是信用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持有者的资产;存款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它是商业银行的负债,持有者的资产。货币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少的,没有货币,就没有商品经济,经济就会瘫痪。货币多了,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货币少了,发生通货紧缩,引起经济衰退,所以货币是引起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世界经济结构性变化与经常帐户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亚洲依赖美国市场来弥补需求,美国依赖亚洲的廉价出口和官方储备来抑制通胀和实现低成本融资,二者形成共生模式,经常帐户失衡是其枢纽。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结构性变化,即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膨胀。经济全球化造成的竞争加剧和廉价出口抑制了商品通胀,为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货币扩张政策提供了空间,后者转而推动了金融膨胀。基于金融膨胀的负债消费扩大了美国的需求和进口,因此美国与亚洲为主的其他国家之间形成经常帐户失衡。但失衡局面不断腐蚀美元信用,使得模式不可持续,因此利益各方将会追求渐进式调整。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主要发达经济体增长持续低迷.为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去杠杆化对实体经济的冲击,促进经济持续复苏和就业增长,美国先后三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直接向市场注入美元流动性.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美元流动性增加不但对美国自身经济产生影响,还会对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造成较大的冲击.本文通过研究美国第一轮、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影响,定量分析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我国GDP和CPI增长指数不高,但根据当年货币供应量和明显趋涨的房地产市场来看,经济"景气"其实已经来临。2012年的经济形势与十年前相似,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供应量增长不快,但社会融资总额实际上迅速膨胀,房地产价格也居高不下。本文对比了2002年通货膨胀形成原因,深入分析了2012年经济下行压力和由此进行的宏观政策调整效果,提出了引发通货膨胀反弹的四大因素,即西方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我国货币供应量基础过于庞大,银行不良贷款可能带来的"倒逼机制",以及地方政府所面临的大规模负债压力。经初步判断认为,201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货币信用已经出现膨胀趋势,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谨防经济泡沫,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13.
从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出现复苏好转的迹象。但是,通货膨胀像一个幽灵,徘徊在各个角落,通胀预期下的资产价格空前高涨,信贷和货币供应量也持续高位。下半年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会不会发生调整?资产价格泡沫是否会进一步吹大?对此,相关人士和学者争议较大。  相似文献   

14.
美联储为应对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而采取的各种货币政策措施使其资产负债表快速膨胀,加之今年3月美联储宣布正式实施数量宽松政策,引起各界对未来资产价格是否会再次出现泡沫的讨论。本文认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对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科技股泡沫和本世纪初的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及膨胀提供了宽松的货币环境;而本次美联储为应对危机的各项货币政策措施将使利率保持较长期低水平的同时带来基础货币的大量投放,在美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没有发生改变、美元的国际霸权地位没有动摇的背景下,全球资产泡沫可能会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5.
货币的逻辑     
人类的经济史,也是一部货币演化史.货币伴随交易深化而演进,唯一不变的是货币本质——信用.因此货币的逻辑就是信用的逻辑.货币从交易媒介演化为一种金融资产后,就有了金融市场上的货币资产定价问题和资产泡沫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剖析,揭示出现代货币的本质意义及其货币政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持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巨大的信贷投放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危机、恢复增长的“头号功臣”。而这种史无前例的高速信贷投放也导致了通胀预期、资产经济泡沫等风险。而宽松的货币政策需要综合利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给适度增加和合理的贷款结构,支持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7.
观点     
《证券导刊》2011,(32):12
微言大义鲁政委:美债危机是中国的一道坎在新兴经济体宽松货币会带来表面上比较高速的经济增长,但也积攒了巨大的资产泡沫风险。一旦泡沫破灭的话,中国极有可能重蹈日本覆辙。未来的10年当中,如果中国迈过去了这个槛,中国才能跻身真正的全球强国的行列:如果迈不过这个槛,那我觉得日本就是我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对我国货币对内、对外安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分析,指出在未来经济潜在增速下降、货币增长减速过程中的主要风险与隐患.劳动力增长率以及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双放缓”带来潜在经济增速下降,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与经济驱动力向消费的转换导致货币供给高增长基础改变,此轮经济周期累积的局部“过度负债”问题使经济、金融系统相对脆弱,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将通过下行周期中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对经济产生加倍收缩;经济再平衡过程中,货币错配导致开放经济下的金融加速器效应放大资本流出、汇率贬值的冲击.因此,在经济减速过程中,资产泡沫的调控政策与手段要渐进与审慎,货币政策需建立灵活的资产价格应对规则,房地产等资产泡沫的调控应回到市场化的轨道上,经济稳定、货币稳定、金融稳定三者需纳入统一的目标框架.  相似文献   

19.
张鸿 《理财》2011,(12)
自7月份以来,随着标普降低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事件的发生,全球市场开始进入“后美债危机”时代。其代表性的事件之一便是全球资本市场信心缺失,股市恐慌性暴跌,大宗商品市场同样如此。而其背景则是全球经济增长减缓甚至停滞,衰退风险高涨,欧债危机等类似标普评级降低的黑天鹅事件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20.
郑良芳 《南方金融》2007,(11):67-67
1、要防范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萧条进而牵连中国经济萎缩的风险。目前,美国经济萧条风险仍在上升。美国正在走软的房地产业与其信用萎缩相结合,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造成了财富的损失。同时,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在下降,房产市场上的每一新动向似乎都在加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