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节能减排的两个约束性指标没有完成。无论是从中国还是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都急需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优先发展水电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2.
2007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节能减排的两个约束性指标没有完成。无论是从中国还是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都急需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优先发展水电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  相似文献   

3.
2007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节能减排的两个约束性指标没有完成。无论是从中国还是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都急需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作“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优先发展水电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然而,《中国国家地理》“走遍世界去问河”却指责我国的水电开发事业。  相似文献   

4.
2007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节能减排的两个约束性指标没有完成,无论是从中国还是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都急需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优先发展水电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然而,《中国国家地理》“走遍世界去问河”却指责我国的水电开发事业,为维护中国政府“优先发展水电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这一立场,本刊将针对《中国国家地理》误导公众的不正常的舆论宣传,组织水电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开展评论,用“公正的声音,科学的论证”实事求是地宣传党的西部开发政策和我国的水电开发事业.  相似文献   

5.
2007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节能减排的两个约束性指标没有完成。无论是从中国还是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都急需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优先发展水电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然而,《中国国家地理》“走遍世界去问河”却指责我国的水电开发事业。为维护中国政府“优先发展水电是中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这一立场,本刊将针对《中国国家地理》误导公众的不正常的舆论宣传,组织水电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开展评论,用“公正的声音、科学的论证”实事求是地宣传党的西部开发政策和水电开发事业。  相似文献   

6.
2007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6年节能减排的两个约束性指标没有完成。无论是从中国还是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都急需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联合国水电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优  相似文献   

7.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4年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发展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开工一批水电、核电项目;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长期以来,能源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能源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大乌江的水啊,流动着蓝色的向往,啊哎哟喂,高原是大海,森林是波涛……”多少年前,一曲《乌江之恋》唱出了令人神往的乌江之美。在“西电东送”的能源格局中,华电集团承担了开发乌江水电的重任。17年来,华电集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子,致力于水电开发与生态环保的良性互动,在乌江水电开发中创新生态水电开发模式,践行了“开发一个水电,留下一片风景”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工程、环保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萌 《商业时代》2005,(28):26-27
面对中国对能源需求迅速增加的现状,中国企业界急需了解世界,与各国企业界建立联系,以便“走出去”发展自己。国际社会也需要了解中国能源状况以及中国的能源政策,以便寻找商机,扩大同中国的合作。鉴于此,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与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于2005年9月初,在北京联合举办“中国的能源需求与可持续发展:投资未来”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会议由中  相似文献   

10.
2013年6月5日,伊顿中国在第八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能源效率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分论坛,发布了《2012年伊顿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聚焦伊顿进入中国20年成就报告系统全面地解读了伊顿过去一年中在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实践进展和成果,并聚焦伊顿进入中国20年的各项成就。这是伊顿白2008年首次发布中国地区可持续发展报告以来的第五份年度报告,更全面也更系统深入地诠释了伊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打造国家能源基地夯实广西跨越发展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水电资源丰富,但一直属于能源净输入省区。特此建议“十二五”期间,广西应全力打造国家能源新基地,夯实跨越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2.
广西水电资源丰富,但一直属于能源净输入省区。特此建议“十二五”期间,广西应全力打造国家能源新基地,夯实跨越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3.
《WTO经济导刊》2012,(11):12-13
中国发布能源政策白皮书明确能源发展八方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24日发布了《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在过去三十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82%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0%的增长。其中,中国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风电并网装机容量三项指标占据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4.
《财经界》2005,(12)
能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强调,要全面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做好能源资源工作。国家也对中国未来的能源走势,提出了“开源、节流与可再生发展”的工作方向。一、开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  相似文献   

15.
声音     
《中国对外贸易》2005,(12):13-14
东海春晓油气田开发均按原有计划进行;100%验收通过率绝非好事;2010年保险资金余额将达4万亿;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2020年有可能达到5万亿美元;201O年中国大型铁矿石码头能力将达3.5亿吨;优先发展水电是必须坚持的能源发展方针;“中国因禽流感死亡数百人”纯属谣言;农业税将成历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电技术及相关理论研究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在“碳中和”及“一带一路”背景下水电联网项目成为海外能源市场投资的优先选择。为降低投资风险,研究考虑接网成本分摊与东道国上网电价机制,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理论(LCC)分析海外水电联网项目的成本构成与收入构成,提出成本—效益测算模型;最后,以巴基斯坦某水电站项目进行实例分析。研究表明:水电联网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与设计建造阶段应当作为投资关键管控阶段;东道国的上网电价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海外水电联网项目在选取投资区域时,应当重点关注东道国的接网成本分摊方式、上网电价机制等能源优惠政策,利用该框架可降低海外水电联网项目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是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能源的紧缺正逐步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在能源利用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面临的能源问题并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刘涛 《浙商》2009,(14):30-30
被业界奉为“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目前已由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并将在条件成熟时择机出台(最快7月出台)。根据这一规划,到2020年,除水电外,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占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有望从目前的1.5%升至6%以上,总投资也将超过3万亿元。  相似文献   

19.
我国能源紧缺,能源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国际国内水电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这一事实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小水电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有很大的发展前途。小水电的发展对弥补能源短缺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水电虽然小,但由于其分布地域广、数量多,然而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地方积累资金起着重要作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制约因素。文章论述中国小水电发展的制约因素,突破小水电的制约因素,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小水电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CSR月度报告     
《WTO经济导刊》2012,(11):12-17
法律·法规·政策CSR Law&Policy中国发布能源政策白皮书明确能源发展八方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24日发布了《中国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在过去三十年,中国能源消费以年均5.82%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0%的增长。其中,中国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左右。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风电并网装机容量三项指标占据世界第一。白皮书指出,中国将通过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