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隐藏在企业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人员富裕、下岚待业职工增多、企业包袱沉重、离退休职工增多、厂房陈旧、设备老化、领导思想僵化、企业机制不活等等。问题暴露的同时,也对财政职能的发挥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青岛市财政部门在青岛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转变财政职能,更好地发挥财政分配职能,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企业结构调整的新途径,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财政职能作用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由于产业结构优化是财政资源配置的目标之一,财政与各产业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路径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财政和旅游业可以直接通过资源配置建立起深层联系,因为财政具有资源配置的职能,旅游业具有资源配置的效应。如何充分运用这一联系,使之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与旅游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是本文提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周念 《致富时代》2011,(4):11-11
该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特殊背景下讨论了关于财政的职能。正是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我国财政的作用应该在五个较为基础的只能上再增添两个补充职能。  相似文献   

4.
5.
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震撼世界的伟大成就。中国的经济总量、外贸总额已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达2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迈进。中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大: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昂首挺胸.登上国际舞台。这一切.使我们深切体会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相似文献   

6.
李吉雄 《现代商业》2013,(35):90-91
调整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国家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作用。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三大职能间的关系,财政资源配置职能和调节经济职能有所强化,而收入分配职能,尤其是其公平性职能有所弱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准确定位国家财政职能,协调好财政各职能关系,突出财政收入再分配的地位,才能充分发挥财政在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经历了恢复布局和迅速发展两个阶段。回顾历史,中国保险业的发展特点鲜明,不断向前。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立足全球,思考未来,中国保险业的未来发展必须以险种和服务模式两项为基础,同时完善评估监督宣传三位一体的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顺应时代潮流,坚持走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财政支出预算管理、规范财政投资行为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迫切需要财政部门认真履行财政投资评审职能,对财政投资进行客现、公正和专业性评审,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在新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下,如何发展、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正确理解财政投资评审与政府审计在财政的不同作用,并将评审作为财政职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一环,是财政制度公共化过程中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财政投资评审的内涵及特征,其次,就如何发挥财政投资评审的重要职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的发展既有内因也有因。外因与自然条件有关,而内因与政府的财政职能有关,与政府是否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设施、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吸引力有关。政府财政职能的发展与城市化是互为因果的,城市的产生催生了政府更多的服务和产品的提供,扩大了政府的职能,而政府职能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化,二者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1.
傅娟 《财贸经济》2022,43(2):18-38
本文研究财政学主流从德国范式到美国范式的演变史。文章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财政”一词进行文献研究,认为财政学产生于德国而非英国;然后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还原经济学如何一步步取代财政学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财政学并非经济学的分支,二者产生的土壤与哲学根基都不相同;第二,经济学的几次变革反映出其内在逻辑的不一致,无法作为财政学的理论基础;第三,当代主流财政学与现实脱节的原因在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方向是矛盾的,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的财政实践在向德国学习,而英美的公共经济学却取代德国财政学,成为财政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60年:在风雨前行中的辉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金融发展的60年大致可分为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60年来,中国金融发展有着8个方面的经验,即始终坚持以推进发展为第一要务、金融稳定的总方针、以我为主的发展原则、从本国实际出发、围绕推进实体经济发展而展开金融改革、适时有度地展开金融创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以及逐步有序地对外开放。总结60年经验的目的在于再创中国金融的新辉煌。为此,中国需要从货币政策、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改革和金融监管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杨志勇 《财贸经济》2006,(10):34-39
财政的法治化是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法治化财政的理想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现实,对中国财政的法治化进程进行定性评价.理想的财政法治化指标体系至少应涵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财政的民主立法、财政的法律至上、财政法律体系的完备(健全性)、财政的权利保障度、财政的司法公正、财政行政行为的受约束程度.中国财政立法奉行了民主立法原则,但民主立法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财政行为的法律至上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法律体系虽已覆盖财政各领域,但立法层次低,立法质量不高,法律体系尚不够完备;财政的权利保障度和财政司法的公正性正在得到逐步改善;财政行政行为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法律约束,但是财政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从根本上影响了约束程度.  相似文献   

14.
何杨  满燕云 《财贸经济》2012,5(5):45-50
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但是在债务融资的过程中必须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我国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偿债使得土地财政的风险与地方债务的风险交织在一起,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的难度。本文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运行情况和地方政府依靠土地经营城市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发现以土地为杠杆借债融资的模式可能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暴露出显性风险,而在完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法律和监管机制的同时需要启动相应的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走上更加理性和规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财政改革中几个全局性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构想,未来20年里我们将完成经济体制转轨的任务,实现全面小康.这样的构想意味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已从政策设计的角度锁定在1978-2020年的时段内,我们正处在承前启后的转折点上.在政府主导的渐进路径上,政府既推进着市场机制的建立,也同时推动着计划手段的创新,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同时,又始终承担着计划体制下的诸多任务与责任.财政作为政府政策实施的财力保障,以自身的变动见证了这一过程,与体制转轨进程和经济运行状况有着深刻的互动关系.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对财政改革中的一些关系全局的问题进行思考、解释,不仅关系到财政自身的运行,无疑也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的绩效.本文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分析的路径与依据,并做出了基本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品的供给   总被引:42,自引:3,他引:42  
财政激励与预算外收入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考察了财政分权背景下财政激励对地方公共品的供给满足当地真实需要的敏感度(responsiveness)的影响.中国的财政分权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规模巨大的预算外收入会扩大地方政府的规模,从而加重当地居民和农民的负担;其次,地方政府预算外支出的规模效应递减;第三,城市化水平(以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衡量)和地方政府对城市维护方面的支出负相关,表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财税改革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思想指南。本文从财政与人民、财政与国家兴衰、财政与效率和公平、财政与公共权力、财政与国家治理、财政与公共风险六个方面梳理归纳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重要论述,并论证了“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一重大论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的论述从多个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财政“人民性”和“国家性”之间的内在联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为人民理财”和“管理国家风险”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不仅要使不同的社会成员享有水平大体相同的公共服务,而且也要让不同的社会成员公平地承担公共服务的提供成本。长期推行的差异化的公共服务成本分担体制,是我国公共服务非均等格局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公平地分担公共服务的提供成本,并不是让所有的社会成员承担相同数额的公共服务提供成本,而是要根据主流的价值观和判断标准来进行分配。当前,我国公共服务成本分担机制的改革不能仅限于税收负担的公平分配,更应该包括非税负担的公平分配,同时也要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暗税”。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财政体制的目标定位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杰长 《财贸经济》2003,(10):26-30
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明确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是极为重要和紧迫的.用公共财政理论构筑与市场经济模式相适应的现代财政体制,是一个方向性选择.今后一段时期,财政体制的改革与创新要从界定政府事权范围、科学划分政府间税种、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完善支出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吕炜  靳继东 《财贸经济》2019,40(2):5-19
40年的改革进程中,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不仅有效发挥了以"政"领"财",为实现国家改革战略提供根本保障的基础作用,而且积极履行因"财"施"政",根据改革需求优化财政结构,提升财政效率,对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在总结40年财政改革实践的经验、逻辑和特征的基础上,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本质、功能和规律进行深化认识和理论归纳,对于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规律的基本认识,明确新时代我国财政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思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建设的基本方向,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对40年中国财政改革实践和理论建设的思考,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