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企业并购理论及上市公司并购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并购是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有力杠杆。文章阐述了有关并购创造价值的三大理论:协同效应理论、交易费用经济学及企业自组织创新理论、代理问题理论;概括了西方国家有关上市公司并购效应实证研究的成果,并对其基本结论即“大多数并购为目标公司带来了价值,收购公司则不尽然”的理论分析作了简要的介绍;介绍总结了我国近年来有关上市公司并购效应的实证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概括其研究现状,并指出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研究发现,国内的研究基本上沿着并购的市场反应检验和并购的公司经营业绩影响检验两条主线展开;两种方法的研究结论都反映出中国公司并购的短期效应、非市场化、非实质性重组等本质特征;涉及股权变化、市场化程度、时间等因素的并购绩效研究是中国目前研究的不足和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获得协同效应是公司并购活动的主要价值体现。非上市公司并购主要以发生在公开证券交易市场之外的协议收购为主,同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存在较明显差异。本文以并购引致的整体现金流变化为标准,通过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对比分析主要考察了在并购协同效应产生现金流的提升幅度,市场导向及政策导向的并购动机,以及横向、纵向和多元化并购方式引起的并购绩效差异,进而揭示基于协同效应的企业并购绩效特征全貌。  相似文献   

4.
王焯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22(1):85-91,112
本文以机械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Wilcoxon秩和检验对样本公司2000~2003年的并购绩效进行实证检验。结论显示:总体而言,上市公司并购后短期内绩效显著改善,但持续性不足;从并购类型上看,收购兼并类公司短期内业缋改善缓慢,长期收效明显;股权转让类公司短期业缋好转,长期业缋下滑。  相似文献   

5.
网络产业所代表的新兴产业部门预示着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随其重要性凸显,相关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作者根据市场有效假说,以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例,用事件研究法对2001--2007年发生并购的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市场非半强式有效假设成立;全部样本短期并购绩效为正,投资者对并购扩大规模以实现规模经济的正向预期显著;各子行业累积异常收益率较高,投资者对并购可带动该行业企业科技进步,提高企业短期绩效具备信心;较之于提供软件服务的子行业,并购可使外部性效应在以提供“硬件”产品为主的子行业得到更好发挥。最后,针对结论和实际情况提出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6.
并购作为企业实现快速增长和扩张的方式,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应。为考察并购绩效,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河北钢铁并购为例,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并购短期绩效进行了分析,并运用主成分修正的会计研究法,建立综合得分函数对并购中长期绩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并购行为短期内虽使得累计超额收益由负转正,但没有显著提高公司的超额收益,CAR仅为1.6%;并购后1年~2年的综合绩效得分有显著提高,但随后起伏波动较大,缺乏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EVA回报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中国企业的并购热潮。本文运用修正了的EVA指标对1998年至2000年发生并购行为的213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跟踪其并购前到并购后三年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的变化,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在进行并购后往往绩效下滑,使其股东遭受到财富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旅游企业越来越重视并购这种资本运作的手段.企业并购的初衷是通过并购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为企业创造价值,但企业并购能否达到预期目标仍需对并购的绩效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医药企业为了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应对日益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基于市场资源、品种资源、品牌资源等因素,进行了一个又一个的并购行为.为了检验我国医药企业并购所取得的的效果,选取53家在2000年完成并购的医药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并购前后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公司在短期内绩效得到提升,但是从长期来看,缋效出现了下滑.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在优化社会存量资本配置、调整企业结构和扩大企业规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2006年至2008年间我国沪深两市中具有代表性的256起上市公司并购活动为样本,以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一年和并购后两年共四个会计检验期作为研究区间,建立一套财务指标体系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因素以及并购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并购虽然是一种利于资源整合、迅速扩张经济规模的行为,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且并购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评价是当前我国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2011年末期118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中ST企业44家和非ST企业74家,分别建立了线性判别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两种信用风险评价模型。通过模型比较发现,两种模型均能对企业的信用风险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但逻辑回归模型的效果更优,具有更高的判别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融资约束理论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分析框架,以2001~2005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之间的敏感性及其成因。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总体上显著正相关,低融资约束公司投资与自由现金流量的相关关系强于高融资约束公司;自由现金流量代理成本引起的过度投资,是导致两者敏感性的主要原因;预算软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融资约束对投资及自由现金流之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多元化—效率—绩效的研究思路,经过对2000-2009年沪深两市三种不同类型的旅游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饭店类上市公司的相关多元化和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资源类旅游上市公司的相关多元化和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这种正相关关系并不是通过效率联结的;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的相关多元化和绩效呈不显著负偏相关,通过效率也和绩效不显著偏相关,但是两者效果叠加则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阐述了高管薪酬契约设计的基本原理在于会计信息的合理应用。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会计信息质量发生了变迁,会计信息可靠性下降而相关性上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变化将会影响会计信息在高管薪酬契约中的应用,表现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下降,减少了会计业绩指标在高管薪酬契约中的应用,而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上升,将增加市场业绩指标在高管薪酬契约中的应用。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我国高管薪酬契约的设计要适应会计信息质量的变迁,调整高管薪酬结构,合理分配企业绩效指标权重,并转变高管薪酬契约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考察对象,首先通过建立现金适度配置下的估计模型确定现金集中程度,然后对内部控制质量与现金集中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探讨了内部控制对现金配置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现金过度集中、过度分散负相关;与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的公司比,内控质量较好的公司在母公司现金过度集中时能够降低母公司的现金持有率,防止现金过度集中,在母公司现金过度分散时能够增加母公司的现金持有率,缓解现金过度分散。研究表明,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减轻母子公司间的代理问题,合理优化现金配置,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股权性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公司的内部治理安排及一些外部治理措施,实际上都是以公司持股人的性质为前提条件.围绕股权性质对公司经营绩效作用这个核心问题,选取部分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持股股东性质与经营绩效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其结论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一些改革,如股权分置改革、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等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现象较为严重,虚假会计信息的存在严重误导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并且阻碍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对与信息披露有密切联系的三方进行分析,找出与虚假会计信息陈述相关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Michael Jensen自由现全流量假说的提出,为综合解决企业投资、融资和股利分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依据Jensen的假说和Gup的实证研究方法,以我国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对不同产业的投资、融资、财务杠杆等进行分析,验证了自由现金流量假说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符合性,并针对发现的管理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旨在降低由自由现金流量引起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9.
选择1999年发生资产重组事项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利用1996年至2002年的财务数据,运用DEA方法,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资产重组总体上能够带来公司绩效的提高,在各种重组类型中资产剥离或所拥有股权的出售的重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监事会特征及其经营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监事会特征和经营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监事会规模几乎不能影响公司的发展态势,监事持股比例、年度报酬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我们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经理阶层的强势地位使得监事会处于弱势.但随着职业经理层的兴起以及机构投资者队伍的扩大和实力的增强,将会有力地改善监事会的这种"跛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