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借助连锁网络模型、残差分析模型等方法综合分析了长三角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演化格局,包括节点城市的层级变化、网络格局的空间演化和城市功能的演进过程。结果表明:(1)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具有显著的层级特征,但层级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2)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城市网络呈现出明显的位序关系,但传统的核心区域正在向外扩散,扁平化趋势加强。(3)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分布特征差异明显,除了法律、广告功能,其他服务功能分布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网络连接更为充分。  相似文献   

2.
陈红霞  吴姝雅 《经济地理》2020,40(4):110-118
文章基于六大类生产性服务业内十大细分行业,选取709家企业,利用其5420个总部及分支机构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差异性角度解析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都市圈的城市网络结构,并比较中心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表明,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是城市网络结构差异的形成原因,一方面,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都市圈结构的支撑作用不同,另一方面,中心城市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承载力"和"选择性"也强化了都市圈城市网络的结构性差异。依据城市节点特征,以及传统和非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网络特征,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市圈分别属于单中心成长型、多中心稳健型和双中心超前型城市网络,进一步地,节点连通水平由高至低依次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在几乎所有非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中长三角城市网络均占相对优势,京津冀和珠三角分别在IT,设计和广告行业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3.
朱鹏程  曹卫东  张宇  袁婷  章屹祯 《经济地理》2019,39(11):41-48,133
基于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通过引入网络聚集度、节点中心性指数以及两种网络关联测度方法,对长三角地区人口流动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后划分出中心城市网络腹地范围,并揭示出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网络方面,长三角人口流动具有显著层级特征,形成"一主四副"多核心结构,网络联系整体呈"Z"型空间分布,具有地理集中性与强烈空间差异,且城市省际联系较弱;腹地方面,各中心城市网络腹地空间结构与人口流动网络特征相对应,具有重叠性、邻近性特征,并存在区域差异。可为合理制定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百度指数的长三角核心区城市网络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全球化和信息化影响下的城市网络研究是近十几年来城市与区域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借助百度指数,获取2009和2012年长三角两两城市间的用户关注度数据,通过计算模拟城市信息流,分析长三角城市网络的时空演变.对比研究发现:①城市网络层级变动大,但上海依然是网络的绝对核心;②城市网络结构逐渐优化:由以南京、上海、杭州和宁波为支撑节点的“Z”型,发展到以扬州、南通、南京、上海、杭州和宁波为支撑节点的“8”字型,越来越多的城市融入成长为网络中的重要节点;③城市网络内部稳定性日趋增强:各城市信息联系总量增加,但年际变化减小.进一步研究表明,基于百度指数的区域城市网络时空变化受经济发展基础、城市功能定位、大事件效应以及城市网络营销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区位模式及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具有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综合优势,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上海未来城市的职能定位,不仅要服务于长三角各城市,更要服务于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  相似文献   

6.
运用DEA模型、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协整耦合关联度,对我国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和竞争力提升的关联以及两类产业的耦合关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的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以及珠三角区域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和金融保险业分别与本区域的制造业集聚显著正相关;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性服务业各细分行业对本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有促进作用,但其增值贡献较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耦合关联,但存在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耦合结果显著性的非对称差异,且长三角区域的该方面差异表现略大。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特征与演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性服务业以其在区域创新系统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成为现代服务业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的作用表现突出.利用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数据,引入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对建国后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时空集聚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及各行业在空间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集中分布特征,但不同行业的集中程度有很大差别,其中科学研究与综合技术服务业集聚特征最为明显,大多数行业集中半径均小于1km;同时,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空间集聚的“热点地区”有演化和迁移的现象,逐渐由老城区向外围地区特别是城市副中心推移,空间结构模式逐渐从单核心集聚模式到次一级中心集聚模式再向多核心集聚模式演变.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6,(1)
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异发端于知识局域溢出,而城市等级体系演变以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作用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机理表现为: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正相关,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单位能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0.354个单位的提升;城市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正相关,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总是依赖核心城市和城市核心区,城市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极明显的推动作用;城市群区域的工业增加值相对比值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负相关,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制造业的规模扩张具有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经济背景,将房地产价格引入中心-外围模型(即C-P模型),提出区域房价差异将降低制造业集聚水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同时基于长三角2007-2018年27个主要城市的相关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与中介效应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其他因素一定的条件下,相对房价的上升,将减少当地劳动力的流入而增加流出,从而抑制当地制造业集聚.另一方面,区域房价差异的扩大将提高制造业厂商的生产成本,缩减生产者的利润空间,促使制造企业向成本较低的经济边缘地带转移,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腾出空间,促进当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作为二者的"合力",其发展趋势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一致,与区域房价差异呈正相关.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对产业集聚存在直接影响.最后,本文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基于长三角一体化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将东部100个城市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测算各层级城市2003—2008年生产性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向少数核心城市集聚,而制造业向外围城市扩散。基于Duranton-Puga模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总部服务的传递成本或生产部门运输成本较高时,厂商选择空间一体化;反之,当总部服务传递成本较低并且生产部门运输成本也较低时,厂商选择空间非一体化;大量厂商生产组织方式的选择进一步影响城市的就业格局及经济结构,不同类型城市经济表现出按功能集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企业网络和网络可视化相关概念的同时,从企业间网络和企业成员间网络两个角度对网络可视化在企业网络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在揭示各个应用中,可视化所起的不同作用,并根据目前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后续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刘德文  鲁若愚 《技术经济》2009,28(12):12-16
针对基于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网络,本文对部分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回顾、现象描述和逻辑推理,认为对服务创新网络应该从认知网络、价值网络、社会资本网络和市场网络等多个视角进行分析与说明,并认为服务创新网络是无边界的动态混合网络。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不仅仅是生产相同产品或具有上下游产业关联关系的企业向同一地区集中,更重要的是形成以地方网络为基础的产业体系。从经济性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产业集聚的网络特性、网络关系、网络结构和网络效应。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复杂网络弹性的视角,运用专利数据分析了中国ICT行业创新网络的弹性。结论如下:整体来看,中国ICT行业的创新网络具有无标度网络结构特征,少数网络主体间存在技术知识的非对称性依赖,局部网络锁定效应降低了创新网络弹性,网络关系瓦解导致创新网络弹性下降;随着行业创新主体的不断增加,创新网络的均衡性和异质性增强,创新网络弹性整体呈上升趋势,中国ICT行业的创新网络抵抗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冲击的适应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闫俊周 《技术经济》2012,(9):19-24,113
以中德两个大学科研团队为例,利用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典型案例研究方法,对两个大学科研团队合作网络的结网特点和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由于两个样本科研团队的规模一致且团队规模较大,因此其合作网络的密度具有一致性,即均较低;两个科研团队在合作网络的集中度、网络结构和稳定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两个科研团队的领导人对其合作网络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雷宏振  贾悦婷 《技术经济》2013,(11):9-13,80
利用体现复杂网络结构特征的指标,比较了IT微博网络与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和聚集系数,分析了网络节点的度数、介数和接近数,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度分布进行拟合,并分析了"度-度"相关性。结果显示:IT微博网络具有小世界和无标度的特征;绝大多数用户只有少量的关系人,介数最大的节点不一定是接近数最大的节点;关系网络的度服从幂律分布;实验网络具有度的异配性,即度值小的节点倾向于与度值大的节点连接,新增加的个体更倾向于与大度数的个体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万达订单商业地产为背景,从交换网络理论角度对战略联盟网络的建构与运行机制及其对企业成长的影响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发现,万达战略联盟网络的构建与运行过程就是联盟网络中各个联盟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联盟网络中各个联盟关系之间的积极与消极网络连接为整个战略联盟网络的运行提供了一种内在的稳定机制与自我强化功能;联盟网络的构建与运行过程对万达的企业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进一步拓展了研究发现的理论意涵,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走集成的道路构筑未来综合服务信息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传统电信网和计算机网络在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方面的差异,展望了在新型网络应用环境下这两种网络可能的演变,认为从网络体系结构的角度把握不同网络技术的集成和融合是未来网络演变和发展的关键之一。提出了未来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电信、计算机、电视以及无线卫星等网络的资源,集成相关领域的技术,成为能够支持多种网络应用、提供综合服务的全域的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19.
杨欢 《经济与管理》2004,18(9):75-7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网络化以势不可当之势渗透到各个领域,为会计领域带来了一定活力和契机。网络时代的来临必将使会计由传统的形式演变为网络会计。使会计经历了由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变革,由传统的会计形式演变为网络会计。在此,本文将就网络会计的利弊及其发展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企业网络能力的创新网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学光  徐金发 《技术经济》2007,26(3):42-44116
对企业创新网络的研究中,较多的研究都得到其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积极影响的结论,对企业而言,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主动影响和利用其创新网络,提高创新绩效,本文引入企业网络能力的概念,从企业层面,提出构建企业创新网络分析框架,最后,从企业资源要素和组织间学习两个维度,探讨企业网络能力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