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数字金融驱动创新的契机,着眼于空间异质性视角,考察了数字金融集聚空间分布模式之单中心化、多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多集中于中西部省份,多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省份;(2)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抑制作用,揭示了资源过度集聚的负外部效应,而多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提升作用,并且随着城市空间分布模式多中心化强度的增加,这种提升作用更为明显;(3)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使消费支出和教育投入过度的地理集中化,进而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多中心化驱动下消费支出和教育投入的空间合理配置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注意力经济",又称作"眼球经济"、"视点经济",它是当今信息时代的一种经济理论学说,来自于社会生产和科学实践,又反作用于人们的经营活动。所谓"注意力经济",是指那些品质优  相似文献   

3.
政府注意力是乡村治理的稀缺资源,能否获得政府的关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地区性乡村的发展之路中蕴含着政府注意力在乡村治理中各级主体间的运行机制和传递途径,成都市战旗村的崛起之路就体现了政府注意力的运行过程和对乡村治理客体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政府渐进式政策制定逻辑、组织结构和沟通模式,以及政府官员和村干部理解政策的逻辑与策略性行动,决定了政府注意力的分配、再生产和传播,且均有明显的“结构化特征”。政府注意力是乡村场域中各利益主体竞争的焦点,在具体的分配与传播过程中又被不同行动者的策略性、权宜性的行动不停地调整着。政府注意力的运作逻辑影响着乡村的资源基础,改变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力量对比,进而影响了乡村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唐瑛 《商业时代》2011,(26):27-28
当今,社会信息量急剧膨胀使得注意力资源变得稀缺起来,户外广告如何才能捕获人们的注意力?本文通过对注意力特点的研究,探讨如何结合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度、色彩搭配、新异性和人们的主观状态来进行户外广告的创意和设计。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相对于过剩的信息,人的注意力反而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如何配置企业现有的资源,以最小的成本去吸引客户的注意力,这是注意力经济所关注的重点。近几年垂直B2C的发展出现困境,垂直B2C转型失败最终倒闭的案例比比皆是。文章基于注意力经济,根据4C营销理论和注意力营销相关理论,为垂直B2C的出路提供相关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6.
张网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8):238-239
在网球比赛中,注意力品质是影响比赛胜负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在重大比赛中能够出现"沉浸状态"与运动员的注意力品质有重要关系。通过分析网球比赛是注意力的特点,影响注意力的外在和内在因素,进而提出了控制注意力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户外新媒体正在依靠资本的力量对消费者时间和空间中的注意力资源不断地进行开采,当有限的户外时间和空间逐渐被各种类型的新媒体抢占后,户外新媒体是不是还能够达到像过去一样的传播效果。就成为了未知数。对于户外新媒体来说,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价值创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网络广告的政府监管是广告活动政府监管的新领域。利用国际互联网这种载体发布盈利性的商业广告即网络广告活动,属于广告市场的经济活动。政府应通过制定《网络广告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条例,对网络广告注意力资源的产权加以界定和保护,并建立以国家行政执法机构为主,委托代理的社会监测机构为辅的网络广告监管体制和实施机制,实现网络广告市场注意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9.
姜东旭 《中国市场》2014,(48):79-81
网络群体是在"网络世界"开展交流活动的虚拟群体,既具有扩大个体社会资本、促进知识扩散、推动信息传播等正面功能价值,也具有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基地、降低人际互信等负面功能。网络群体功能日益复杂,发挥了资源整合作用,把闲置的人力资源、知识资源、传播资源和注意力资源集中在了一个即时传递、全时段关注、迅速回应和不断探讨精进的虚拟空间之中,充分利用了网络社会碎片化特点。虚拟空间与现实群体的互动性逐渐加强,应积极规范,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10.
注意力经济,是以客户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它是一种涉及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新兴商业模式。当今全球性的生产相对过剩,导致注意力资源稀缺,由此带来了新的商业关系,即"注意力经济"。广告产业由于其以吸引"注意力"为核心的特性,在当前注意力经济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经济效益创造作用。本文从经济学角度,通过对比广告产业新旧媒体的特性,分析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经济效益的创造,进而对我国广告产业的转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谈注意力经济时代新兴媒体对“无聊价值”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四大传统媒体之外的新兴媒体蓬勃发展,"无聊价值"作为新兴媒体的新锐力量得以体现和运用,它巧妙的利用了人们的"无聊时间",具有针对性强、传播效果好、经济性强等特点,在广告市场上日益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媒体组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将针对注意力经济时代的特性,对利用无聊价值打造私密空间的卫浴视频媒体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寻求更能吸引受众注意力的广告媒体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注意力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注意力假设"同课堂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本文从"注意力假设"的提出及概念入手,着重讨论影响注意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把这个假设有效地运用到外语教学的课堂当中。  相似文献   

13.
姚璐 《商场现代化》2005,(29):155-156
网络广告的政府监管是广告活动政府监管的新领域.利用国际互联网这种载体发布盈利性的商业广告即网络广告活动,属于广告市场的经济活动.政府应通过制定<网络广告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条例,对网络广告注意力资源的产权加以界定和保护,并建立以国家行政执法机构为主,委托代理的社会监测机构为辅的网络广告监管体制和实施机制,实现网络广告市场注意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20年云南省快递网点POI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云南省快递网点分布呈现空间集聚特征,空间分布均衡性较低;(2)云南省快递网点总体呈现"东西多,南北少,多核中心聚集"的空间分布特征;(3)人口密度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影响中国邮政和私营...  相似文献   

15.
注意力经济时代背景下,旅游信息量远远多于旅游消费者的注意力,注意力已经成为一种有限的资源。传统旅行社发布的旅游信息备受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挑战,对于旅行社来说,如何吸引旅游者的注意力已经成为旅行社未来发展的关键。为此,要加强旅行社品牌建设、促进旅行社营销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实施旅行社内部注意力的引入,实现传统旅行社的变革和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消费者搜索引擎使用行为特征及其营销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互联网搜索引擎应用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消费者往往会通过搜索引擎来搜寻商家以及其他消费者发布的信息,分析消费者引擎搜索使用行为特征,对于提高企业网络营销效果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搜索引擎营销应用中的"注意力资源"问题及消费者搜索引擎使用行为特征,并针对这些行为特征提出企业搜索引擎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对众创空间的含义和特征进行了总结,将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结构化为创客生态圈、资源生态圈和众创精神三个维度,分析了众创空间的创业资源整合、"能量"转化和生态系统代谢等三大核心机制。基于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含义、结构、特征和运行机制,提出了丰富并优化创客群体、集聚优质的创业资源和实现创客与资源的无缝对接等三大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张雷 《商业研究》2002,(15):16-19
在信息社会,信息严重过剩,注意力成为最为稀缺的资源之一。商业活动对社会注意力资源的争夺空前激烈,我们已经进入注意力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典型特征是生产、流通和消费都紧紧围绕着注意力。大量的消费是为了吸引注意力、构筑社会身份,大量的商品是各种各样的消费符号。名人体制是注意力经济的一种商业模式,它是以名人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经济体系和经济机制。名人体制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普遍有效的商业模式和经济体制,是因为名声所包含着的巨大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造节营销便是电商企业在注意力争夺战中取胜的重要法宝,也是保持消费者黏性的利器。在知识爆炸的后信息时代,电商的营销手段并非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般的"润物细无声",而是强调"先打雷后下雨","造节"即是电商营销手段中的一记响雷,将消费者注意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而且,仅通过抓住传统节日契机展开营销已经无法满足电商企业掠夺消费者注意力的"野心","有节过节,无节造节"成为电商企业尤其是"电商大佬们"所奉行的营销准则。本文主要从买卖双方即电商和消费者两个角度分析造节营销。  相似文献   

20.
“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是迈克尔&;#183;戈德海伯在1997年发表的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Attention Shoppers)的文章中提出来的。戈德海伯指出,在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中,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对人来说,信息已经不再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而是相对的过剩,稀缺的资源是人的注意力。因此,目前以网络为基础的新经济,其实质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社会形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