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目的:对2016年福建省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并分析影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以缓解城市人地矛盾,保护耕地资源。研究方法: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通过障碍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从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看,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2)开发区区龄、开发区至县(市)中心距离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之间不存在明显规律。研究结论:经济发达地区影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第三产业比重、社会商品零售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次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化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欠发达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预警问题及其时空格局变化,旨在为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文章运用PSR模型构建预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各指标权重,对200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警情格局进行综合分析,并利用GIS技术分析其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变化,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探索其障碍因子。[结果](1)2000—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综合预警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生态预警状态由"较不安全"转为"临界安全",警度亦由"重警"变为"中警"。(2)从空间格局来看,空间上各县域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差异明显,研究初期西部地区土地生态安全状态优于东部地区, 2016年呈现出中部高、东北—西南部低的态势。(3)近17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各县域土地生态环境状况有所改善,安全状态经历了"极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的发展历程。(4)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单位面积耕地农药负荷、人口密度、单位面积耕地化肥负荷、土地垦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单位面积耕地地膜负荷等。[结论]研究期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土地生态安全得到明显的提升与改善,并在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低碳理念下的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从发展低碳经济和转变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出发,建立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ANP方法,障碍度模型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998—2009年南京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总体上升态势,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投入水平在发挥着主要作用,但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低碳水平的障碍度最大。研究结论:本评价体系较客观地反映了低碳理念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发展水平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文章通过对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进行合理划分,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出发确定15个指标诊断安徽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状况,以加强安徽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析的准确性,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可拓物元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6—2016年安徽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进行诊断研究。结果 2006—2016年安徽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在不断改善,经历“差—一般—良好”的等级演变过程,但2016年呈现出的“良好”等级状态并不稳定;历年来制约安徽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障碍因子主要是城市污水处理率、就业率、人均GDP、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单位耕地农药负荷、单位耕地化肥负荷和人均水资源量,目前最主要的是教育投资强度不足,应进一步加强教育方面投入。结论 熵权可拓物元模型可以在对各指标综合质量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反映其稳定程度,障碍度模型进一步对主要障碍因子障碍度进行诊断,能够揭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存在的具体问题,对其评价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西北生态脆弱区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及动态演变趋势,文章借助三角模型从经济持续性、社会和谐性、生态合理性三方面选取19项指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兰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持续性指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非社会和谐性指数和非生态合理性指数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土地生态安全状态由不安全状态(2008—2015)向弱安全状态(2016—2018)转变;土地生态安全趋势呈现很安全—一般安全—很安全的波动发展趋势。(3)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GDP、城市绿地面积、工业三废的治理是影响城市土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4)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年变好,并朝好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6.
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加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广东省惠州市城市发展现状,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使用强度、土地使用效益和土地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12项指标构建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惠州市2009—2013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3年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波动状态,2012年的水平为近5年最低值;(2)2013年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虽有所改善,但从整体看,研究时段内集约利用水平都处在"较低~中等"等级。惠州市应该努力转变城市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积极探索"低投入,高产出"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实现城市土地配置科学化、布局合理化、使用高效化,进一步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测度2001—2009年湖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基础上,选取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率为社会经济因素,采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城市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均为一阶单整序列;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城市土地集约度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68.36%。因而,政府应采取长期和短期结合的策略,加大城市建设的投入,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使经济和城市化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产城融合型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本文以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首先,运用PSR模型,定量评价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2014—2020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研判其综合情况以及各子系统变化情况;然后,运用协调度模型,分析系统以及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情况;最后,运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14—2020年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从0.097 8增长到0.224 2,整体呈上升态势,稳中趋好;各子系统层面,压力层与响应层呈上升态势,土地压力系统由0.075 8增长到0.093 9,土地响应系统由0增长到0.026 2,土地状态系统先上升后趋于稳定,总体上由0.021 9增长到0.104 1。(2)系统的障碍度中,压力层障碍度最高,其次为状态层,响应层最低,各指标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4—2016年)以人口密度影响为主,第二阶段(2017—2020年)以建设用地增长率为主。(3)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开发区内土地基本全部供应,尚可供应土地面积较少,导致...  相似文献   

9.
采用熵值法,STIRPAT理论模型和面板模型,构建城市产业结构竞争效应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效应模型,以厘清城市产业结构竞争效应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以促进区域城市土地利用集约节约利用,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优化,但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竞争效应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差异性;广西柳州和来宾产业结构竞争效应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影响边际效应乘数分别为0.46eDIFLZ和-0.04eDIFLB,其直接跟区域当年的城市产业结构竞争效应水平相关;在2003—2014年间,其边际效应乘数变化不大,柳州市落于0.61~0.67,来宾为-0.04左右;城市人口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基本不存在空间差异性。研究认为柳州市产业结构具有竞争力,产业结构竞争力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产业结构竞争力主要依赖于重工业的发展,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应加大产业结构高级化,优化第三产业生产效率和提高产业结构竞争力水平;来宾产业结构缺乏竞争力,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抑制作用,产业结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矿产资源粗放开发和利用,应改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加大力度进行传统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及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不同职能类型城市的用地水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人均用地水平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城市性质和职能的差异就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城市地理的研究成果,将全国设市城市按职能分成6种基本类型,采用1990年和1998年的统计数据,研究各类城市的职能特征,分析比较各类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指出今后土地集约利用挖潜的方向,为建立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指标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珠三角城市-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用时间序列的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权重,进而分析区域和城市尺度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间特征,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珠三角城市-区域土地集约利用随时间变异的程度较小,大体呈现"U"型变化特征;2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由"广州-深圳"等核心城市向"肇庆-惠州-中山"等外围城市不断降低,存在空间圈层结构;3土地利用结构、投入强度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重要因素,城市空间规模和人口规模的分散化发展降低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而经济增长、环境绩效和科技投入有利于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释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社会-经济-生态"(SEE)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对遵义县30个乡镇土地集约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对"社会-经济-生态"协调性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遵义县各乡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南白镇、虾子镇处于高度集约水平;石板镇、泮水镇等处于中等集约水平;乌江镇、尚稽镇等属于一般集约水平;新民镇等土地利用不集约。就协调度分析得出:经济层指数最高,社会层其次,生态层指数最低。总体来说,协调性水平与集约度相关性显著,且两者均表现出较高的空间相关性。并提出土地集约优化利用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实现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市场发育、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方法:面板数据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总体上全国土地市场化发展、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都对碳排放效应有着显著的反向减缓作用;(2)1998-2011年期间,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就会减少1.906个单位;土地市场化程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就会减少1.528个单位。研究结论:可以通过提高土地市场化程度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来减缓碳排放。  相似文献   

14.
从"两型社会"的视角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常用的德尔菲咨询法和熵值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武汉城市圈2000—2015年的土地利用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对其趋势发展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部各城市间发展的差异性较明显,9个城市正经历4种土地利用阶段;受区位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具有典型的圈层效应和带状分布的特点;基于"两型社会"特征的建设成效显著,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生态环境效益均取得了较大的正向发展,但是城市圈内部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性趋向扩大化;预测结果表明,城市圈整体在2030年左右才能实现武汉市2015年的土地利用水平。针对研究结果,以提升土地利用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科学用地水平、加强环境治理力度以及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以形成可持续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FUZZY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扬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快速城市化、工业化阶段,城市土地粗放利用普遍存在,而土地供求矛盾却日益尖锐,如何提高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经济、社会、生态和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扬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扬州市土地集约水平一般,处于第三级,其中,社会和生态环境因素是制约集约水平的主要因素.同时结合扬州市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其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有助于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高效利用;在综合考虑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内涵和指标选取原则的基础上,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的条件基础、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等5个方面构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和障碍因子分析法,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测度,结果为广西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为低度利用,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前3住为城市人口与用地弹性系数、固定资产投资额与用地弹胜系数、地均年固定资产投资额。  相似文献   

17.
文章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变异系数法、重心转移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淮海经济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变化与分异,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研究区20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从时空分布来看,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化程度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位于区域东部及北部江苏和山东下辖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增长速度快于西部及南部城市;(3)2000—2015年研究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重心多数年份位于徐州,迁移方向向东向北;(4)2000—2011年研究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异系数整体呈现出增大的趋势,2012—2015年变异系数差距虽未增加,但依然较大;(5)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时间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江苏省如皋市各乡镇土地资源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针对其各乡镇的土地资源特点,选取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地均农业产值、地均工业产值、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与建设用地比值等6项指标,应用分层聚类分析法,得到如皋市5个土地集约利用分区及其集约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9.
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模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宏观上建立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等方法,得出目前福州市城市土地利用仍处于适宜利用水平,对集约利用的隶属度为0.34,未来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潜力主要包括存量建设用地和一定量的旧城改造潜力、土地置换潜力:今后必须适时实行"挖、储、供、管"等一揽子集约用地工程,制定并贯彻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和制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观点。研究方法:文献法,比较法,归纳法。研究结果:国内外关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认识存在差距,也有内在的本质区别。研究结论:对国外的研究成果和理念可理性借鉴:(1)就根源而言,国外的土地集约利用是由于土地的"弹性匮乏",国内是由于"刚性匮乏",因此不能盲目照搬;(2)国外以社会、经济、生态兼顾为标志的、全面发展的广义集约思想值得借鉴;(3)国内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和实践在系统性及针对性方面存在不足,以城市的结构优化和整体优化为目标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需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