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女大学生就业存在就业率低、就业质量差的问题,产生这种社会现象的原因主要有我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制约、高校职业培养滞后的影响和女性自身特点的限制等。引导社会公众转变思想、提倡男女平等、建立公共监督的就业制度体系,以制度的形式确定公共就业制度的主体、客体、内容及责任,是实现我国女大学生就业制度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以对外直接投资的东道国女性就业效应为视角,基于2006-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别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OFDI显著促进了东道国女性的整体就业比重,并且显著优化了女性在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上述影响会由于东道国OFDI存量规模和劳动力资源丰裕程度而产生异质性。"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也显著提升了沿线国家女性就业比重。居民受高等教育水平与政府治理水平在中国OFDI对女性就业影响中发挥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逐年增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形势愈来愈严峻.在此背景下,高职高专女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就业的难度可想而知.高职高专女生就业难表现在初次就业率明显低于男生,就业满意度(就业层次、待遇等)也远远低于男生.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女性生理因素、女性就业观念和就业态度都影响高职高专女生的就业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其就业难度.高职高专女生要确立积极的“自我意象”,提高她们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掌握心理训练和调适方法,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发挥性别优势,培养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应对自身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调适与指导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重大转折,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他们在自主择业的就业新形势下,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焦虑不安、不满、自卑等就业心理问题.因此要正确引导和合理调适,使他们顺利就业,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就业性别差异概念的描述,回顾了西方对就业性别差异的主要理论,在此基础上按照就业前、就业过程中以及就业后三个阶段时我国现有的就业性别差异就行了分析,得出现有就业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对女性既定印象的错误;女性人力资本投入不足以及相关反对歧视法律法规的不足等,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速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和途径.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将遇到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阶段、经济高增长的支撑和"后发优势"等是我们应该并能够发挥的有利因素.农村人口多、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下降及经济体制改革导致的城市失业增加等因素将对我国的城市化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卢静 《财会学习》2018,(2):165-166,172
退休年龄的确定关涉到劳动者劳动权和社会保障权的实现.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差龄退休制度,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该制度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引发了女性就业受到不公正对待、直接经济利益受损、制约女性职业发展等问题.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潮流,保护女性的平等权利,应着重从平等权角度进行分析,从消除退休年龄身份差异、完善养老金制度、制定弹性退休政策等方面进行完善该制度.  相似文献   

8.
面对近年新就业形态下的劳动者保护问题,提出"不安定就业"这一新的观察视角.以家政服务为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不安定就业的概念、特征与规制路径.我国的不安定就业现象是国有企业改革和灵活就业政策的产物,并随着各类新经济形式的涌现而越发突出.其"不安定性"主要体现在劳动者与相关方之间关系的不安定性、工作时间与收入的不安定性、权益保障的不安定性和行业形势的不安定性这四个方面.规制不安定就业问题的思路是平衡就业灵活性与安定性.具体而言,需要在《民法典》背景下重新定位《劳动法》的私法功能,正视"雇佣合同"的价值,从法律层面为"安定"劳动者提供基础;发挥社会团体组织的"润滑"功能,建立相关工会以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行业协会以规范行业秩序;并加快有关公平就业的立法,整治各种形态的就业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9.
如何将经济增长和就业更好地结合起来,一直就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方面经济快速稳步增长,另一方面,就业问题却日益严峻.本文研究1999年实行"扩招"政策以来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各种经济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在于入城农业人口市民化,然而现实产生的种种难题,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本文立足于入城农业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困境,结合现实情况,具体分析入城农业人口在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难题,在入城农业人口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等方面具体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在就业制度与培训、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建议,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土地征用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及社会保险中的养老、就业等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就业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社会转型将是"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人口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其中,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未来最主要的民生问题。让每位劳动力拥有就业岗位,是缩小收入差距、维持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和速度也逐步提高,导致城市化工作中失地农民就业难问题严重,对于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十分不利.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化过程失地农民就业的相关背景,然后分析得出失地农民因不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征地使用率低下等原因导致的就业问题,最后提出了整改集体经济,实行促进就业和社保的双重手段来保证就业等措施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希望能够对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晓 《财政科学》2021,69(9):99-109
三孩生育政策背景下,女性就业与生育的矛盾更为凸显,政府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可以降低养育成本,有利于平衡女性生育与就业矛盾,是实施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的重要内容.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与女性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对女性就业有显著促进作用.基于女性受教育水平与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与女性受教育水平存在联动效应,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对高学历女性就业促进作用更明显;经济发达地区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对女性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地方政府应在继续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供给的基础上,构建差异化成本分担机制,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可适度提高分担比例,契合人口分布与流动特征合理规划学前教育布局,提高财政资金利用效率,并逐步拓展0-3岁幼儿托育公共服务供给,以缓解幼儿看护对女性就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首先,通过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的分析,揭示出我国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其次,利用相关系数矩阵、就业贡献率等指标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得出第三产业对促进就业具有巨大的作用.再次,深入分析了TFP和DEEP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发现现阶段的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对劳动力产生了替代作用.最后,提出了促进劳动力流动和扩大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工进入城镇就业和生活,这其中女性农民工就占农村流动人口的40%多,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大军.女性农民工集农民、工人、女性诸项身份于一身,她们为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是当今中国社会中最需要关注的一大弱势群体.许多进城女性农民工由于遭到农民户口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再加上不够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其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害,诱发了诸多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障碍因素.本研究借鉴现有有关女性农民工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从社会学、管理学等角度论述了女性农民工的群体特征与社会功能,分析女性农民工的权益缺失状况及其基本成因,探讨了女性农民工的维权障碍与维权机制,提出了构建女性农民工维权长效机制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7.
这些年,由于就业压力增大、"基本工资"在月薪中的比例降低,劳动者的生育保障和生育时的工资保障出现了诸多问题。"公司高管因为怀孕,变身史上最贵的清洁工""生育前工资8000元,生育后工资变为1800元"等新闻屡见不鲜。是什么动摇了用人单位对女性劳动者生育权利的保障?又是什么动摇了女性平等就业的权利?专家说:是因为缺乏法律、法规的强有力约束。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地区还没有实行生育费用社会统筹,一  相似文献   

18.
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十六大报告充分论述了就业将是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随着农村征地规模的扩大,农村"失地"人员就业谋生问题日益凸现,如不加以重视,今后将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刘璐 《金卡工程》2009,13(8):239-240
我国的新《劳动合同法》是一部"就业保护法"。但是,这部强就业保护立法在失业率水平、长期失业率等方面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其实施不久,正值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使得《劳动合同法》的正负效应的争论甚嚣尘上。本文运用成本-收益的经济学理论分析说明了新《劳动合同法》的就业保护立法对我国失业率水平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就业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晓虎 《中国外资》2011,(4):216-217
本文通过对就业性别差异概念的描述,回顾了西方对就业性别差异的主要理论,在此基础上按照就业前、就业过程中以及就业后三个阶段对我国现有的就业性别差异就行了分析,得出现有就业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对女性既定印象的错误;女性人力资本投入不足以及相关反对歧视法律法规的不足等,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