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债传股为主的银企债务重组中,政府-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企业四者之间存在着既定的信息结构、契约关系和利益结构,本文通过建立银企债务重组的博弈模型,分析了肖前我国债转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成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以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激励约束机制为研究对象,引入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模型,并利用博弈理论分析了双方的行为选择。对如何构建有效的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结合理论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审计署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报告,利用动态不一致的博弈模型,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出现和膨胀原因,结果显示中央政府默许了地方政府的借债行为,而且当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时中央政府的救助概率较大,加之惩罚约束机制的缺乏,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出现并持续扩张。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监管和风险评估,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扩张及其风险形成有效的约束。  相似文献   

4.
《经济体制改革》2011,(4):120-123
本文运用行为博弈理论中的“最后通牒”模型,对我国目前在高速铁路建设项目中试点的一种新型施工组织模式“架子队”管理团队容易忽视作业层建议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可以通过建立新的激励约束机制来打破原有的博弈均衡状态,使管理团队与作业层都愿意选择更有利于委托人的行动策略,从而提高架子队模式的管理效率,降低工程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行为决策权的获取和转移为视角构建博弈模型,将引发政府债务风险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财政支出行为的权利分别界定给政府和社会资本,构建并对比分析政府先行和社会资本先行的序贯博弈,及政府过度转移风险给社会资本的博弈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一是现有制度短板提供了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债务风险的引致与分担的政社博弈空间。二是提升由不规范支出行为引发的交易费用是防控风险的关键,应构建财政支出的预算管理与合同管理的双重法律保障,优化政府监管。三是可引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谋违规的说服费用产生于综合制度环境,并非囿于单一项目的得失,应重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四是政府过度转移风险虽可在短期内降低财政支出责任,但随之产生的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下降、项目风险控制能力削弱和社会福利净损失等影响,将增加中长期财政支出责任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体制下政府与城市基础设施参建企业的博弈关系模型,进行了信息经济分析,结论表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办一切的作法抑制了企业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形成政府对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基于审计署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报告,利用动态不一致的博弈模型,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出现和膨胀原因,结果显示中央政府默许了地方政府的借债行为,而且当地方政府出现债务危机时中央政府的救助概率较大,加之惩罚约束机制的缺乏,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出现并持续扩张。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监管和风险评估,将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扩张及其风险形成有效的约束。  相似文献   

8.
生态补偿机制是约束企业粗放型发展、降低生态环境污染的政策性措施之一。本文考虑在政府生态补偿政策下,构建近岸海域内中小企业与政府间演变博弈模型及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企业在不同情境下的策略选择模式。研究表明:中小企业是否参与生态治理主要受外部规制强度及补偿力度影响,政府对企业监管力度大、补偿额度高更容易促使企业采取治理措施。而中小企业是否积极主动治理污染物主要受企业内部因素影响,与政府的博弈过程得到更高的经济收入是企业采取积极治理的主要诱导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不同企业的创新策略出发研究激发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积极性的政府激励政策.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从理论上证实了政府扶持企业自主创新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政府选择不同固定创新成本下的激励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政府合理的扶持政策不仅能够改善创新收益外部性和成本内部性的缺失,而且能合理的降低企业创新的风险和成本,从而激发企业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在资本与知本博弈的今天,中国企业对企业高层管理者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已经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在高管激励工具的选择上,最常见的有股票期权、业绩股票、股票增值权等激励模式。文章对这三种常见激励模式进行分析,导出股票期权激励模式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有效的长期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11.
关于智慧社区建设中的政企合作,已有研究多聚焦于合作的两端,将其简单划分为政府主导和PPP两种模式,既不能涵盖现实中的多样化合作模式,也未能对政府和市场主体在不同场域下发挥的不同程度的作用进行精细考察。通过构建“内部激励——资源约束”分析框架,演绎出四种类型的政企合作模式,并对两类非常见、学界亦鲜有关注的模式进行了匹配。研究发现,合作模式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政府的注意力分配,而是政企双方内部激励与资源约束共同作用的结果:政策需求、资源环境与收益形式、企业类型的互动组合,均会影响双方的动机与选择。因此,“先进”经验不一定是可复制的,智慧社区建设须找准政企合作的“时空坐标”。不仅拓展了激励理论在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场景与解释力度,亦对现有的组织行为学解释进行了补充式修正。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时间一致性”模型,讨论了在三种不同的养老保险基金模式下,如何解决政府政策与私人策略的博弈产生的政策不一致性问题,政府必须在确定养老保险政策和养老保险模式的选择上,从长远的角度进行跨时期的考虑,针对我国目前的情况提出建立半基金制是符合时间一致性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3.
彭良浩 《物流技术》2010,29(15):59-61
根据生态物流的具体特点,基于产品生命周期中各参与节点的收益情况,提出生态物流收益评价指标并进一步根据企业与政府间的动态博弈进行分析,建立不同决策下各节点企业与社会总收益的综合评价模型。在企业与政府的动态博弈中对企业的物流策略产生总体收益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企业的物流模式选择和政府监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苏睿芯  杜建国  金帅 《企业经济》2023,(12):139-149
面对高昂的绿色转型成本,投机漂绿成了部分高碳企业难以抵抗的诱惑,并逐渐渗透进绿色金融领域。为了加速高碳企业开展实质性的绿色转型,本研究从金融支持的视角出发,构建由高碳企业、金融机构与政府组成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政府严格监管和金融机构严格审核的“双严”策略以及将企业信用等级与行为挂钩的举措,均能够有效约束高碳企业的投机漂绿行为。增加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服务声誉收益,能够激励其采取严格审核策略。政府的奖惩机制能起到良性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但惩罚效果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因此,政府应重视提高高碳企业绿色转型的主观意愿,鼓励金融机构严格化、标准化绿色金融服务范畴,积极发挥政策引导和监管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融资方式对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是不同的。本文分析了企业的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对管理者产生不同的激励约束作用,探讨了通过优化我国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加强对管理者的激励约束,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6.
雷声 《会计之友》2007,(7S):73-74
不同的融资方式对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是不同的。本文分析了企业的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对管理者产生不同的激励约束作用。探讨了通过优化我国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加强对管理者的激励约束.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隐患,妥善化解存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打赢金融风险攻坚战的着力点。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中央-地方政府”间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过程与机理,并采用200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由激励契约提出的假设条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央政府制定赋予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自主权的“事前”激励手段有助于地方政府努力管理债务;(2)中央政府依据地方政府财政信息披露和税收努力程度两种观测信息设计“事前”激励契约是有效的;(3)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努力水平的激励是“临界型激励契约”,且中央政府的激励水平与地方政府努力水平存在帕累托最优均衡点;(4)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管理显性和隐性债务努力活动的“事前”激励大小取决于两种活动努力成本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雷声 《会计之友》2007,(19):73-74
不同的融资方式对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是不同的.本文分析了企业的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对管理者产生不同的激励约束作用,探讨了通过优化我国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加强对管理者的激励约束,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发展循环经济中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政府既是循环经济的参与者,又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设计者。本文基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过程的博弈分析,认为可以设计出一套既让政府的行为有效率,又能对企业产生激励或约束,使得双方行为结果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制度。  相似文献   

20.
以现金进行债务重组,是实践中最普通和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债务重组方式。但由于我国目前存在多种会计制度同时分别在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企业施行的情况。导致其所得税处理和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本文以新税制的规定为依据,结合现行会计制度、准则中对债务重组处理的不同规定,分析研究各种不同会计制度、准则下以现金进行债务重组的税收及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