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嘉倪 《商》2013,(15):361-361
随着社会文明价值体系的不断健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在现实生活中,影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是许多的,比如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留守儿童心理等,这些环节都是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所必须经历的模块,通过对上述几个应用环节的剖析,以解决我国现阶段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商》2015,(47)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经济发展的地域性差距,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了特殊的一个群体。由于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出现的原因,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当前,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和关怀策略为研究内容,发现个人心理素质、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无力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影响,在积极心理视域下,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从家庭积极教育、学校引导教育、社会帮扶三个方面提出几点关怀策略,希望能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甘小娟  陈巧玲  李姗姗  罗杰 《商》2013,(18):374-374
本文从屏山县三个乡镇的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入手,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资料,归结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些教育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对策。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及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他们的心理及学业状况,旨在吸引社会各界人士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现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一个稳定的教育环境,保障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流动儿童的教育现状困境有一个整体性的理解,通过调查研究,探讨流动儿童教育现状及对个体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建立"知识传授、道德教育、情感沟通、生活照顾、安全保护、积极干预"的多元化教育模式,为解决城市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着重从理论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相结合,以学术研究的方式,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大量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何苗 《商》2014,(37):86-86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转移,新社会群体“留守儿童”作为衍生群体而出现。由此,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了高度关注。本文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个特殊群体的现实状况,总结宜宾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主要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从而提出要以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联合的方式作为解决宜宾市此类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拥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比较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文本首先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然后对引起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做了探讨,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农村人口空心化背景下留守儿童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人口空心化是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对中国未来的发展程度有很大的影响。但由于教育不公平等原因,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很大的问题。通过分析留守儿童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晓梅 《品牌》2014,(9):156-157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使得留守儿童数量日渐增加,而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教育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从留守儿童概念入手,阐述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从财政、政策、学校、社会等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从而为我国留守儿童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城乡差距拉大、社会制度缺陷、农民工生存状况等客观、主观、直接原因的影响,目前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问题相当严重。应从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留守儿童产生及教育缺失的原因为切入点,制订实施优惠政策的配套措施,彻底打破多年的城乡“二元分治”体制,发挥农村学校教育的关心和监护作用,打开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大门,办好打工子弟学校,使流入城市的农民工享有与市民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以彻底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的家庭教育中,父亲这一角色在儿童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受传统观念、职业结构的生存压力和父亲自我角色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家庭教育中"父亲缺位"的现象普遍存在。父亲教育的缺失会对儿童认知发展、正常的社会化和良好价值观形成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帮助父亲充分发挥角色的作用,并提出了其参与儿童教育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一便塑造为一定的时代和社会成员。小学阶段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在倡导素质教育的现代社会背景下,结合儿童心理发展的小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新时代的教育不能只是单纯地沿用旧的模式进行,需要在适应现代教育的背景下,结合学生的心理素质,走一条新的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4.
赵东雪 《商》2014,(21):285-285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是否健康,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但留守儿童自身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失衡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新时期,我们应发挥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作用,形成合力,一起促进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陈锐  王磊 《商》2013,(10):267-267
诚信是道德品质的核心,诚信品质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从小对儿童进行有效的家庭诚信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培养儿童良好的诚信品质,促进儿童诚信品质的发展,我们需要对儿童诚信品质培养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家庭教育对儿童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王利锋 《商》2014,(32):76-76
随着城市和农村的差异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体离开农村外出打工,而孩子就被留在农村生活,由此就形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属于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父母的亲身教育和关爱,在心理健康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阻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首先简述留守儿童的概念以及其生活状态,分析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从而探究作为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锻炼活动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进而提出体育锻炼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胡曦元 《商》2014,(44):279-279
一直以来,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一直以耳濡目染的方式伴随我的出生与成长。作为一名女性,关注儿童教育不仅是我的兴趣更是一种本能。研究生三年学习生涯,我曾试图以人类学的视角,去探索少数民族文化与儿童教育之间的关系。纵观我国教育研究史,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研究成果皆能通过对各种“本土化的教育存在”的关注而产生,这也为少数民族本土文化影响下的儿童教育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WTO经济导刊》2008,(7):50-50
为加强四川灾区恢复重建中的教育问题的研究,促进灾区儿童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使灾区儿童青少年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2008年6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与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就合作开展四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的教育政策研究和受灾儿童心理辅导支持项目,在北京师范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19.
文尚卿 《中国市场》2010,(52):188-189
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如早期教育缺位、入学率偏低、生活上缺少照顾、学习上缺少辅导等,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和谐发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①要发挥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推行公共财政制度;②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③整合社会资源,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以及以往教育管理模式的的研究分析,从学校教育管理视角出发,探寻教育管理的新模式,以期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监督指导、在生活上缺乏关爱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