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绩效预算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绩效预算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也是预算改革划时代的阶段。OECD国家近五十余年预算改革的历史充分说明了绩效预算改革的复杂性,一部分原因在于绩效预算本身的复杂,另一部分原因却在于人们对绩效预算认识的偏差。我国在推进绩效预算改革中,不但要面临OECD国家改革中曾经要面对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我们由于本身国情特殊性所产生的问题。一、绩效预算改革要获得政府高层人士和立法部门的支持绩效预算改革必须获得政府高层人士和立法部门的支持。绩效预算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预算编制方法,在预算部门支出总额决定以后就必须坚…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路径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它对政府与市场的根本转型,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都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将在借鉴美国预算管理制度的经验及教训,总结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现有弊病的基础上,提出进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实现经济社会成功转型和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积极推进和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是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实践命题.预算作为一种以有限财政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求的政治过程,其实质在于通过预算的权力控制实现政府对公民委托责任的制度安排.当前,我国预算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预算从政府管理功能向公民控制政府功能的根本转换,重点方向是实现预算权力结构的民主化和理性化.在历时性与共时性彼此交织、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相互叠加以及政党-国家体制等复杂的环境下,预算改革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经济转轨的阶段性要求、既有改革的经验路径以及改革过程的约束条件,寻求指导改革的实践路径和政策举措.  相似文献   

4.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是预算收支管理理念的重大变革,时于现行的预算收支管理将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对于学校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亦产生影响,可以预见,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更为现实地对非税收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孟祥真 《时代经贸》2007,5(7):88-89
从2002年迄今,我市部分县区财政系统推行部门预算改革以来,部门预算改革在我市部分县区政府财力运行、发展地方经济等诸方面的作用是显著的,改革成果是比较明显的.在此,笔者草拟本文从我市部分县区在推行部门预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些初浅探讨,以期对有关部门和专家能够有所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樊轶侠 《经济经纬》2008,(2):144-147
预算管理监督是政府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建立"全口径、全组织、全过程的全面预算管理监督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特别是我国从2007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这样一套完整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必将对我国全面预算监督制度的构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监督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地方预算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对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特别是地方预算管理进行历史性回顾,分析预算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研究地方预算管理改革与创新,这是财政体制改革所需要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当前,应对地方预算管理改革中的主要模式之一——标准周期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分析探讨,并结合天津市此项改革的实际进行研究,为今后地方预算管理改革提供一个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60年:历史演进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预算制度的产生与缓慢发展阶段(1949~1978)、体制转轨时期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起步阶段(1979~1998)以及公共财政建设时期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深化阶段(1999年至今)。由于受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影响,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深化政府预算制度改革还面临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因此,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公共化目标的实现必须突破路径依赖的制约,寻求制度创新的路径替代,现阶段的改革重点应该是强化政府预算的法律效力,改革预算编制方式,充分发挥人大在公共预算改革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9.
在政府间财政关系改革和税制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后,中国从2000年开始将财政改革的重点转向政府预算和公共支出管理领域,取得了积极而有限的进展.但若要使预算成为政府施政之利器,尚需继续努力.而以强化控制和配置功能为导向的预算改革,将为转向以促进绩效与治理为主要目标的更高阶段的预算改革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0.
推行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难点与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已成为各国政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由于我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原因,目前在我国推行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还存在诸多难点,如制度约束与路径依赖、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绩效预算信息匮乏和绩效评价主体不清等.因此,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建立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制度,确立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目标取向,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度设置和配套改革,达到推行政府绩效预算管理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政府向公众提供政府财务报告,是提高财政透明度、强化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财政透明度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要求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提高财政透明度,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具体而言,应当从报告目标、报告主体、会计基础、核算范围等方面对现有的预算会计制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以逐步建立我国的政府会计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但是,政府会计改革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构建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工程,应当采用分阶段、逐步推进的方法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绩效预算是20世纪公共预算管理的重大改革,是政府公共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作为公共预算理性主义理念的应用,绩效预算对于提高政府预算决策的科学性和预算支出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理性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预算理念并不是完全矛盾的,在公共选择的视角下分析两种预算理念实际上是将公共预算作为政治程序的一部分,以经济的视角去分析其决策机制和最终要达到的绩效目标。同时,两种预算理念对于我国目前的预算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预算是政府的血液,政府预算管理改革能否实现增强政府机构的合法性、提升政府治理的公众满意度等目标,不仅与预算管理决策者和实施者的素质、技术、意愿有关,而且还取决于改革与预算以及行政生态的匹配程度。本文以2000年以来全国范围内推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为背景,尝试引入预算生态的分析框架从财政状况、民主程度、沟通网络和符号系统以及改革基本功能的发挥等方面阐述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与预算生态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指出政府预算改革必须重视其核心生态要素,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如何设计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最优契约关系,减少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代理成本,并使其控制在最佳水平。而在政府公共管理中,政府与社会公众、政府与社会之间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契约关系和委托代理关系。本文对委托代理理论的相关原理、应计制、现金制会计基础和应计制政府预算与会计改革进行了阐述,并相应提出我国应计制政府预算改革的途径设想。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实践和新公共管理运动下的国际潮流体现出强烈的呼应性和清晰的耦合轨迹。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绩效预算管理改革,需要进一步从改革动因、控制模式、实现路径、制度框架等多个方面入手,比较和解析国内外改革实务的差异,同时吸取借鉴一些成熟有效的管理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6.
面向绩效预算的基层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财政部近期预算绩效评价部署与远期绩效预算改革定位的政策基调,提出面向绩效预算的预算绩效评价视角,整合绩效目标与预算管理流程,规划绩效预算导向的基层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弥补现阶段国家主要以中央部门为对象的重点专项预算资金局部试点的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17.
The stressed financial situ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and the continuous aspiration for austerity in western governments and public bodies is omnipresent. As one core element in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shift, Germany, like many other countries, ha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reforms in public sector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in the last decade. We analyse the effect of new accounting and budgeting regimes. We therefore analyse the cost efficiency of German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 state of North Rhine-Westphalia over 3 years using a stochastic frontier approach. This study presents evidence for increased efficiency amongst municipalities due to the adoption of accrual accounting.  相似文献   

18.
Drawing on modern macroeconomic literature focusing on the study of politico-institutional determinants of public polic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stitutional design of the European fiscal policy laid down by the Treaty of Amsterdam and the 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 Both documents provide countries in the EU, and in particular those that have adopted the euro, with a common code of fiscal conduct that is expected to uphold discipline in the management of government finances. Nevertheless, a simple review of this code of conduct shows the existence of serious drawback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asymmetry between the treatment given to outcomes of fiscal policy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given to the procedures followed in generating them. It seems that the current design of the European fiscal coordination system does not really take into account the findings of modern macroeconomics and does not pay du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 between budgetary processes/institutions and outcomes in fiscal policy. Moreover,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road reforms needed to achieve a sustainable fiscal consolidation, there are political complementarities (in the sense that the ability to gain political consent for one reform depends on the acceptance of other reforms) between the setting up of new fiscal policies of expenditure containment and new fiscal procedures.
All in all, this analysis points to a sorely needed procedural reform in public sector budgeting as the best contribution to pursuing the stabilization of European public finances: the fuller use of accrual concepts in budget reporting. Much more than an isolated technical exercise, the shift to accrual budgeting could be quite a useful tool to facilitate wider reforms aimed at improving public sector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while enhancing 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管理理念和模式及组织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行的预算管理已难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变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把战略地图的思想融入预算管理,对预算框架进行重新构建,可以增强预算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Exploiting the Norwegian boards of directors’ quota reform of 2003,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impact of increased diversity on firm performance. Applying difference-in-difference approaches to accounting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2003–07, the paper compares the return on assets for non-finance public limited companies (PLCs) and ordinary limited companies (LTDs), whereof only the former were affected by the reform. The impact of the reform on firm performance is negligible. Neither changed return on total assets (ROA) nor changed operating revenues and cos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reform. However, following the reform PLCs have to a larger extent accumulated capital, financed by debt or by a combination of debt and own capit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