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是支撑“十一五”发展的关键。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交融度越来越紧密,两者相互的影响愈显突出。因此,认清国际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已经谈论多年。早在1995年,中央就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的方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强调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3.
零售事业蓬勃发展 历经二十七年的改革开放,拥有近13亿人口的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五在经济体,就实质采购能力而言, 中国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中国的经济增长自1992年到2003年,平均每年增长15.5%,2004年为避免经济过热,实施宏观调控,GDP年增长仍高达9.5%,2005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为9.5%。  相似文献   

4.
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货物贸易出口的快速增长,对服务贸易的出口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也是转变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服务贸易出口额年均增长达到20%以上。这对辽宁省加大服务贸易出口也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天津滨海新区已经被纳入我国“十一五”规划总体发展战略布局,将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浦东新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特区之后,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创新区域经济增长模式,寻找一条适合天津发展的道路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前提条件。过去的20多年中,天津成功的承接了国际上的制造业转移,已经发展成以制造业为主的经济区域,而以现代服务业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为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中国过去几十年,单纯依靠提高投资率来推动经济增长,这种模式所产生的经济增长作用已经发挥殆尽了。如果不在今后的几年很快得以改变,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规划的制定,标志着“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第一次贯穿于我国的五年规划。从而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发展进人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与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应的,自主创新方兴未艾,生态环境治理取得初步成效,资源节约意识深入人心。一个爱护自然、节约能源、走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趋势正向纵深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8.
《上海经济》2006,(4):77-7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认为,中国政策将呈现以下五大发展趋势: (1)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是年均7.5%,这明显低于过去五年达到的9.5%的增长速度;同时,要求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降低20%。这是对经济增长速度适度回落的合理预期,也表明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这样一种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乡居民的资源禀赋和生产函数的差别,本文通过构建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了扩张性的财政投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一般影响。研究认为,不断加强的财政刺激在提高城市经济增长,增加城市居民收入的同时,也扩大着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作者利用1980~2008年的有关数据,建立计量经济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上述结论。为了改善扩张性财政投入产生的不尽如人意的收入分配效应,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共河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通过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区域布局、战略举措,规划了后20年的发展蓝图。实施这一《规划纲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必须突出抓好十项重点经济工作。一、要有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在现行经济增长模式下,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必须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社会有效需求,有效需求越旺盛,经济增长就越快。有效需求取决于投资、消费和出口,三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因此,围绕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必须扩大投资、扩大…  相似文献   

11.
增长质量、阶段特征与经济转型的关联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书坚  郑瑞坤 《改革》2012,(1):33-40
基于现阶段我国大力提倡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增长模式背景,通过分解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结构,突破以往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建立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的不足,将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思想引入经济增长质量评价研究中,构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结构与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关系图以及能够反映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1995~2006年为例,测评经济增长质量总指数及其分指数,据此判断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状况及增长模式的进程,以期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研究提供一个实证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2.
增长模式转型在目标上要体现“以人为本”,全面均衡和可持续性;在涵义上要强调改变粗放、低效的增长方式,通过创新形成新的比较和竞争优势,并且对中国经济规模扩大后的对外经济关系作出适应性调整。面对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增长模式转型应当实施扩大内需、自主创新、资源节约、稳定增长、金融改革和开放升级等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3.
速度·效率·增长方式——1949—1979年中国经济增长透视匡家在速度高、效率低是建国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最显著的特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增长历程中,粗放型增长即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带动的增长是常态,是主流。决定这种增长方式的主要变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在"十三五"规划时期的显著特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客观状态,适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谋划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文章从发展理念的五个维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提出新常态下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产业》2009,(11):12-12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日前透露,目前中国政府已开始启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虽然国际环境、经济格局、经济结构将会怎样变化目前还难以判断清楚,但无论世界经济如何调整和变化,中国决心对自身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已成共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很难再维持2003年到2007年那种年均1O%以上的高增长,经济增长面临新的挑战;中国长期以来社会发展滞后局面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社会和谐面临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一年,河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现了中央提出的“九五”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的要求,经济运行有五个特点:一是有效抑制了通货膨胀,同时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基本稳定。二是在局部地区自然灾害较重的情况下,农业获得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增长11%左右,创历史最高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三是名牌产品发展较快,重点企业集团在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壮大,带动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四是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4%左右,金融形势稳定。五是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该文结合当前中国经济所处阶段和克强经济学来分析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克强经济学的核心可以理解为改革和市场化。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四个经济短波和两个经济长波的波底或低谷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赖以高速增长的根本动力正发生深刻变化,中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因此中国经济开始步入增长下降空间,但未来中国的深化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将使中国经济在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其增长的下降速度要慢于日本、韩国、新加坡、以色列等国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所谓经济增长方式,通俗地说就是为了实现经济增长而采取的手段、措施和具体做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淡沦多年的重大话题。1995年中央就已明确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的方针。10年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了很大进展,但从总体上看还未实现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9.
陶国忠 《浙江经济》2006,(23):20-21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基础之年,也是把丽水培育成为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力争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之年。丽水市将高举科学发展观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省“八八战略”和市“三市并举”发展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规划纲要为依据,坚持以改革创新促发展,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今后五年,浙江发展将面临经济增长方式、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全面转型。在这种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服务业水平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在浙江“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服务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咯重点,建立‘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服务业体系,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全社会就业的贡献率”之后,如何进一步推进服务业发展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