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学方  姜红玲 《生产力研究》2007,28(15):121-123
家族企业特殊知识带来的分配风险是双向的。文章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家族企业选拔职业经理人做接班人后双方关于薪酬的博弈过程。结果表明,家族企业选择外部经理人做管理继承人,掌握了家族企业特殊知识的经理人与家族企业间的薪酬谈判是完全信息下的双垄断讨价还价谈判,具体的薪酬水平取决于双方的谈判能力。相较于高索酬风险,降低交易费用应该是家族企业倾向于选择家族成员或自己的后代做接班人的更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笔者采用分类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类型家族企业的薪酬机制对代理成本影响效果的结构性差异.研究发现:(1)从全体上市家族企业来看,高管人员薪酬机制对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很显著,高管人员年度报酬、高管人员持股比例和薪酬差距都与代理成本负相关.(2)对职业经理人和家族经理人薪酬机制效果的分类研究表明,职业经理人薪酬机制降低代理成本的效果更明显.(3)依据家族自利倾向分类,家族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系数越大,高管人员薪酬机制对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效果越弱.  相似文献   

3.
家族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家族企业规模的扩张和家族成员管理知识的匮乏或者管理人才的短缺,家族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成为必要。但从目前的治理实践来看,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存在许多问题,最基本的即家族企业在聘用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阻碍了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建立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以促进家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旷开源 《生产力研究》2014,(12):148-150
有学者认为,较为普遍的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是家族和经理人共同分割企业的控制权,即"折中治理"。本文则认为家族与职业经理人分割控制权并非"折中治理",职业经理人只是对家族控制权剩余的分割,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家族企业的治理仍以家族控制为主导;家族与职业经理人共同分割企业控制权时双方地位不平等;家族在让渡企业部分控制权时不彻底;家族控制权的绝对权威性特征和职业经理人控制权的被束缚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3~2014年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PSM-DID方法分析家族企业接班人的性质、企业创始人的政治关联以及公司内部制度与公司业绩之间的经验关系,结果表明:首先,当家族企业创始人有政治关联时,职业经理人的入主会提高企业业绩,反之,职业经理人通过"隧道行为"转移公司资源的可能性会增加;其次,企业家后代入主企业后,企业业绩会有所下滑,但当企业创始人仍在公司留职时,下滑程度将减弱;最后,除了完善内部制度,为了权力平稳交接,公司会增加政治关联的有关开支。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家族企业"控制权特征—管理权特征—决策行为"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从投融资政策角度,对经理人的行为选择以及金字塔控制的调节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基于2008~2012年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家族企业样本研究发现:家族经理人倾向于采用低负债、高长期投资政策;金字塔控制对家族经理人低负债政策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对高长期投资政策没有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家族经理人具有明显的控制权偏好和风险规避特征;家族经理人与职业经理人在决策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而金字塔控制对其决策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家族企业高管人员的控股比例和薪酬差距与代理成本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表明高管人员之间的薪酬差距越大,越有利于降低家族企业的代理成本;家族化程度对薪酬差距存在反向的调节作用,这显示当高管人员是职业经理人时,对高管进行薪酬差距的激励措施来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优于高管人是家族经理人  相似文献   

8.
刘晓芸  鲍慧琼 《经济问题》2008,342(2):61-64
在引入职业经理人问题上,西方家族企业是没有障碍的.职业经理人进入我国家族企业的主要障碍有两方面:一是家族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障碍,解决途径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构建职业经理人市场约束机制和扫清企业隐私障碍;二是家族成员的退出刚性障碍,解决思路是建立并硬化家族成员的退出机制,使企业的继承权能够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9.
韩燕  王瑞永 《经济论坛》2009,(22):137-140
家族企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家族成员有限的管理能力,使得家族企业竞争力低下,引进职业经理人成为大多数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主要分析了家族企业在引进职业经理人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和政府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本文关于上市家族企业的界定标准,以2006年在上海、深圳证券市场上公开交易的63家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中国家族企业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与企业绩效的问题。笔者认为,家族企业存在着控制性家族与外部中小股东之间形成的第一重委托代理关系,同时存在着家族控制人与经理人的第二重委托代理关系。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更偏重于家族控制人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  相似文献   

11.
突破家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困境,需要引进外部职业经理人,建立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权力的分离将带来如何界定权力、权力如何影响企业经营、如何实现权力最优安排等问题,这些问题又再次成为学者们的关注焦点。对有关家族企业控制安排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内容包括控制权、剩余控制权、特定控制权、实际控制权的基本内涵、各类控制权的权力来源,控制权对经理人行为影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的控制权分配。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应是家族企业尤其是中小家族企业不完备契约下的控制权特别是剩余控制权的安排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创始人自身特征的异质性,本文研究家族创始人职业经历与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家族创始人具有公共部门职业经历的企业,创始人具有企业部门职业经历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更高。进一步地,在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行业,家族创始人的企业部门职业经历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正相关关系更强。研究表明,具有企业部门职业经历的家族创始人更偏好风险,其所掌控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也更高。本文发展了基于代理理论和控制权理论的家族企业风险承担研究,论证了家族创始人职业经历特征对企业风险承担的重要作用。同时,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投资者识别企业风险。  相似文献   

13.
王秋兰 《生产力研究》2006,(4):232-234,237
家族企业两权合一式的治理结构的效率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而成本和收益的大小又决定于家族成员的能力及行为取向。家族成员的行为并不是利他的,而是在考虑了权威、道德、利益、血缘关系、惩罚机制和企业发展六个因素基础上的相机抉择行为,且家族成员的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家族企业两权合一的效率是不确定的。从目前看,中国家族企业两权合一是有效的,在经理人市场和公司控制权市场缺位的情况下,要继续维持其有效性,可以从五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家族企业高管薪酬机制对代理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我国338家上市家族企业2006年的数据,研究高管人员薪酬机制对上市家族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高管人员薪酬机制对降低上市家族企业代理成本有显著作用;(2)高管人员家族化背景对薪酬机制效果有负向调节效应,职业经理人薪酬机制的效果比家族管理者更明显;(3)家族自利倾向对薪酬机制效果也有负向调节效应,家族自利倾向越明显,薪酬机制的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5.
家族企业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屈寰昕 《经济与管理》2006,20(12):45-47
家族企业与一般的非家族企业相比,除了存在企业目标和股东目标之外,还存在家族目标,家族企业承担目标的多重性常常使家族企业处于矛盾冲突当中,因为企业、股东和家族在目标、成功标准和权利平等性等方面各不相同,家族企业因为混淆了这些方面的不同规则,因而导致冲突的出现。家族企业的矛盾冲突包括家族成员经济利益冲突、权力地位冲突、经营思路冲突、角色冲突、家族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冲突等等,每一种冲突都是对家族企业的严峻考验,家族企业必须及时识别和化解这些冲突。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家族企业继承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但第一代开拓者,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财富继续地积累,让自己的企业世代传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职业经理人和家族后代继承,是目前家族企业的两种主要继任模式。文章主要探讨了后一种模式,并就如何选择、培养家族企业后代接班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古典家族企业向家族式股份公司演进的路径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所有权和企业控制权是考察家族企业制度演进的两个重要维度 ,家族企业要实现长期发展 ,客观上需要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在家族不同成员间分割的具体化、明晰化。在家族内部引入股份制 ,通过企业所有权股份化、股权结构多元化 ,把古典家族企业改制成家族式股份公司 ,是实现产权和利益具体化、明晰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控制权的代际交替和家族最终出让企业控制权 ,家族式股份公司会缓慢地向现代公司演进。  相似文献   

18.
对家族企业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家族企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家族成员对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控制,其演进过程经历了原始家族企业、纯粹家族企业、泛家族企业和现代家族企业四个阶段。家族企业的发展趋势将呈多元化的态势:有的将进一步引进职业经理人和外化所有权,并逐步向非家族企业发展;有的将与非家族企业长期共存,但也会借用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只有家族企业外壳、具备现代公司内核的现代企业组织。中国家族企业在发展中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企业制度,而不可一味追求所谓的制度创新,盲目推行两权分离。  相似文献   

19.
黄海艳 《生产力研究》2006,(6):213-214,236
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考虑建立领导团队问题。家族企业管理层的人力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引进职业经理人便成了大多数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主要分析了引进职业经理人的风险,主要包括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风险、新职业经理人与家族企业员工的融合过程漫长等。提出了家族企业规避风险的措施: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健全对经理人的约束机制;完善家族成员退出机制;建立有效的经理人激励机制;加强“以人为本”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完善经理人市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的大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家族企业中高管选择对资本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外部职业经理人与家族股东利益不一致,投资期限相对较短,所以当企业选择外部职业经理人担任高管时,资本投资规模会显著减少。独立董事和制度环境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可以对经理人的短视投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职业经理人投资效率也相对较低,监督机制对与低效率投资行为的约束作用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