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剑平 《当代陕西》2007,(12):F0002-F0002,1
志丹县旦八镇,是陕北历史名镇。自古以来,从延安西出甘肃、青海,北抵宁夏、内蒙,旦八镇都是重要的交通关口和商旅重镇,车马如流,商贾云集,经济文化兴旺繁荣,为当地留下了深厚的历史积淀,至今仍影响着旦八人的思维、性格和生活。  相似文献   

2.
樊锦诗 《发展》2011,(1):17-18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祖国版图地理中心,是中原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地区证券、股份制研讨会”综述邱金辉为探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途径,促进我国西部地区证券市场的扩大和繁荣,推动股份制改造的深化和完善,甘肃省证券管理委员会,甘肃省体改委,甘肃证券公司于1994年9月8日至9月11日在甘肃敦煌市联...  相似文献   

4.
《发展》2007,(2):I0003-I0003
甘肃移动甘南分公司自1999年8月成立以来,坚持“扎根民族地区、情系民族兄弟。打造自由沟通、共建和谐社会”的管理思路,以“没有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没有移动通信的进步”的发展定位。积极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等各项事业和谐发展,共同繁荣,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5.
绿染陇原     
“昨夜惠风过,今朝满眼春。”放眼西部,天翻地覆。西部三年大开发,甘肃三年大变化:千里旱塬生机勃勃,濯濯童山绿意盈盈,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结构调整大见成效……。若干个从无列有、由小到大,许多个“名列前茅”、“全国第一”,为甘肃经济提速、社会发展铺平了道路。千百年来以“苦瘠甲于天下”著称的甘肃,开始从根本上摆脱困境,走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甘肃的实践证明:西部的繁荣不是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梦。  相似文献   

6.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区亟待立法管理·李春光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林是我省千里河西走廊的绿色屏障,是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根本保障。祁连山森林的兴衰枯荣,直接影响着河西商品粮基地的存亡,是河西经济、绿洲生态农业的命脉,它左右着河西经济繁荣,民族...  相似文献   

7.
武来银 《发展》2008,(6):16-17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省级电视传媒的甘肃广电总台,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积极做好传播先进文化的工作,不断提升电视作为主流媒体的传播能力,让电视媒体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全力推动电视事业和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8.
李东书  王青兰 《发展》2013,(4):42-42,44
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如何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甘肃转型跨越发展助力,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我们采访了甘肃华夏易经研究院院长墨入源先生。《发展》:墨先生您好!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与壮大起了深远的影响。时  相似文献   

9.
选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层的新闻大厅专门召开一次“深化文化改革,促进文化发展大繁荣”的记者会,是近几年来文化领域并不多见的注重方式,出席会议的政协委员,既有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也有近年来在文化领域资助不菲的万达地产董事长王健林;既有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声名斐然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与甘肃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  相似文献   

10.
张泽林 《发展》2011,(10):21-21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与灵魂,也是甘肃软实力的核心标志。国办发[2010]29号文件明确要求:甘肃要“努力建设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必须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文化大省摆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  相似文献   

11.
民航甘肃监管局成立于2004年7月8日,原名为民航甘肃监管办,2009年5月15日正式更名为民航甘肃监管局,其主要职责是依法对辖区民用航空安全和市场实施行业监管。近六年来,民航甘肃监管局(以下简称监管局)紧紧围绕民航局、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各项工作部署,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动摇,以推动行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实现华夏文明大发展、大繁荣,是甘肃省文化建设的主题.以政府为主导、地区为主体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文化发展的需求,甘肃高校参与地区文化建设、发展和创新的形势已迫在眉睫.为此,要政府主导,高校协调,大力发挥高校的科研、人才培养职能,实施以"发展地域文化特色,文化研究为主体,文化应用和文化传播为两翼"的新模式,逐步实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美好发展,实现建设甘肃文化大省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3.
马锐 《发展》2002,(11):61-62
甘肃省政府“十五计划”中提出:“要从甘肃的实际出发,突出甘肃旅游特色,努力建设旅游大省。”甘肃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拥有属于世界的“敦煌”,这些能否为甘肃带来财富,不仅取决于甘肃旅游业本身,而更取决于甘肃各行各业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形象,树立良好形象的前提就是在实施旅游资源、设施大开发的同时,转变观念,实施全方位的旅游宣传战略。树立整体旅游营销观念发展甘肃旅游业,不只是旅游部门要树立正确的现代营销观念,而是要求全省与旅游相关的交通运输、文化娱乐、商业、餐饮、银行、治安、邮政、通讯、教育、城市建设、医院…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文  景哲 《发展》2002,(4):52-54
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的完全灌溉绿洲农业区,也是甘肃最重要的粮油瓜菜果畜糖棉等综合性的商品农产品基地,其农业发展对稳定甘肃农业和实现省内农产品供需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新形势下,解决河西灌溉农业在“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持续发展已成为河西走廊灌溉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河西走廊灌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分析(一)光热水土资源优势较为突出河西走廊灌区年日照时数2800-3300小时,年太阳辐射总量5800-62…  相似文献   

15.
促进甘肃道路运输业更快更好地发展·陈新年甘肃是一个农业大省,是粮、油及镍、煤等矿产品的主要产地,随着国家发展重点向中西部倾斜和兰州成为西北商贸中心战略的实施,将会吸引国内外的资金和技术到甘肃进行深度开发,使甘肃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商品优势,进而转化为...  相似文献   

16.
甘肃发展的关键和定位 1.甘肃发展有“五大关键” 水。由于雨水的缺少和其他原因,生态问题是制约甘肃发展的最大问题,也是催生甘肃发展的最大机遇。因为,甘肃在全国来讲,其生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也非常突出。因此,甘肃发展需要“反弹琵琶”,高举生态旗,大走生态路,实施生态国家战略,为国家生态保护和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为甘肃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李荣珍 《发展》2013,(2):50-5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同志曾在甘肃战斗、工作过。新中国建立后,他曾有四次甘肃之行,对甘肃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他为陇原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倾注了不少心血。  相似文献   

18.
李宏 《发展》2012,(10):5-5
甘肃文化产业发展非常滞后。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1万亿元,甘肃仅为52亿元,排在西部11省市区的第8位;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75%,甘肃仅为1.26%。因此,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甘肃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性产业,任务非常艰巨。  相似文献   

19.
《发展》2006,(8):I0010-I0011
景泰县位于甘肃中部,地处甘、宁、蒙三省区交界处。这里历史悠久,交通便捷.物产丰富,民风纯朴.是一方“景象繁荣、国泰民安”的热土。在这片热土上,勤劳朴实的景泰人踏着改革开放的春潮,在西部大开发的万里平台上,用聪明、智慧、心血、汗水辛勤耕耘,建设家园.使一个昔日“黄风不断头、风沙遍地走”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今天渠道纵横、绿树成荫、高楼林立、道路畅通”的塞上江南。  相似文献   

20.
陈雪青 《发展》2012,(9):109-1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甘肃就是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大省建设。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笔者认为:推动文化大省建设,除了宏观上的宏图大略和全局谋划外,还必须着眼于微观上的精耕细作和以文教化,充分发挥“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文化涵育力量,让文化入于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让文化见于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