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中,对公业务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对公业务能够为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随着银行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有必要以对公业务为核心进行经营模式的改革创新,及时调整银行发展政策,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公司业务是银行的"吃饭"业务,对公客户是公司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根基。本文分析了对公客户建设面临的新形势,采取对标领先同业的方法,剖析了对公客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提出了下阶段加强对公客户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宋博  白颖 《上海保险》2011,(4):23-25
对公寿险业务是指银行代理寿险公司、养老险公司向企事业单位、团体组织销售团体保险产品并收取代销手续费的一项代理保险业务。相比银保寿险业务(通过银行柜台向个人销售保险产品)而言,对公寿险业务具有费率水平高、个性化强、保障范围广等特点。在银保寿险业务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拓展对公寿险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公存款作为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银行经营和盈利的基础。本文结合诸暨农村合作银行营业部在对公存款业务工作上的成功经验,从以客户利益为中心,细分市场客户群;以队伍建设为基石,提升公存员整体素质;以优质服务为保障,全方位提升服务质量;以奖优罚劣为手段,重点抓好考评机制的完善四个方面提出了银行对公存款业务拓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据报载,自3月起,光大银行上海分行所属26个营业网点,中午时间对公业务照常办理,打破了我国银行营业网点中午停办对公业务的"惯例".读后笔者感叹颇多.  相似文献   

6.
《现代金融》2014,(7):33-34
加快对公业务营销体系建设,提升对公业务竞争力,是实现城市主流银行和一流标杆银行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对公业务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从更新对公营销理念、发展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营销体系和对公经营机制入手,不断加强对公营销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银行业务体系中,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一直以来都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板块,由此,相应的人才队伍在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市场拓展模式等方面也是相对独立的.对公业务服务于客户的企业需求,零售服务服务于客户的个人需求,财富管理业务或者私行业务一般是作为零售板块的一个部分,服务于客户的可投资资产部分.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多年来的银行服务方式使得他们习惯了这种公私分离的服务模式,跟对公的客户经理谈对公,跟零售的理财经理谈理财,恍如两个平行世界.  相似文献   

8.
银行如何利用资本市场繁荣发展的机会呢?就对私业务而言,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理财产品,特别是跟资本市场有关联的产品;就对公业务而言,投资银行、财务顾问等方面的业务需求将会提升很快.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探讨银保合作发展对公寿险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合作的内容、方式及业务流程.分析结果表明,在银保寿险业务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拓展对公寿险业务的发展,对充分利用银行的对公客户资源、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银保业务收入多元化具有积极的作用.针对合作中可能出现的各方重视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通过成立工作组、加强沟通宣传以及强化考核等方式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随着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和多样化,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商业银行传统的对公业务开始出现增长疲态,要在对公业务上继续保持高利差已不可能。因此,调整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个人业务已成为一种趋势。个人客户是银行发展个人业务的基础,是银行利润的重要源泉。银行之间的竞争直接表现为对客户的竞争,加强个人客户价值管理,力求客户价值最大化,已成为制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建设银行总行提出的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业务转型的发展战略,对于在基层从事对公业务的同志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全行发展战略,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加快推进对公业务转型,加大客户结构和信贷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市场营销能力,全面提升我行对公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对公业务经营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企业对银行对公业务产品的需求,包括对公司存、贷款产品以及现金管理等中间业务产品组合的需求越来越强,这些都为银行拓展公司业务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从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分析外部原因和内部现状的基础上对业务营销转型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对公业务营销转型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加快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对公业务经营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企业对银行对公业务产品的需求,包括对公司存、贷款产品以及现金管理等中间业务产品组合的需求越来越强,这些都为银行拓展公司业务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从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分析外部原因和内部现状的基础上对业务营销转型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对公业务营销转型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下半年以来,在内外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之下,国家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过渡,社会流动性资金出现一定程度的缩紧。政策效应下,银行业经营也开始进入一段疯狂的"吸金"时期,银行间对负债业务的竞争与日俱增。本文对唐山市的对公存款市场进行初步分析,并对当前形势下银行对公负债业务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方向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相当长时间内,实体网点仍将是银行对公业务的主要形式.网点柜面在对公业务营销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如何充分发挥柜面渠道对公业务营销作用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剖析了发挥柜面渠道营销作用的必要性,由发挥营销作用的三个重要支撑出发,从管理体系、功能定位、柜面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存款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商业银行经营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存款就谈不上银行的经营;没有强大的存款作为实力和后盾,就谈不上银行资金营运的良性循环.对公存款作为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金额大、成本低、效益好,成为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也是业务营销的重点.努力增加对公存款,对壮大银行的资金来源、平衡信贷收支、实现各项经营目标,最终促进银行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我行历史上一直处于对公存款大行的地位,但近几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家股份制银行的入住,各家银行在对公存款领域竞争力度不断加大,我行正面临着对公存款市场份额逐年下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国内银行一直以来都以存贷利差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尤其是对公业务是银行贷款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优质公司客户的资金来源渠道越来越广泛,贷款占其融资的比重越来越低,加上激烈的同业竞争,银行对公业务市场趋于饱和。而个人资产业务凭借其较高的收益率、广泛的客户群体、较低的风险水平和较好的产品关联性,引起了国内金融同业甚至外资银行的普遍关注,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8.
金融业务品牌开发,警惕"泡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文 《银行家》2003,(12):86-87
"品牌"来了 今年年初以来,中国银行界开发业务品牌的步伐开始提速,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推出自己的业务品牌.如招商银行继成功推出"一卡通"、"一网通"和"金葵花"理财等知名业务品牌后,又推出了对公银行业务品牌体系--点金理财;民生银行推出"非凡理财"品牌概念,包括了"富林理财计划"、"保得投资理财计划"和"外汇结构性存款"等一系列机构投资理财产品;而广东发展银行则推出"民营100"金融服务方案,制定"重点服务民营企业"的市场定位,随后又推出个人金融业务品牌"真情理财",提供现金管理、投资计划、保险计划、退休计划、税务计划、遗产管理等六大类基本产品和配套服务;此外,广东发展银行还推出"民赢通"网上银行服务;中国农业银行推出"债市通"服务;中国建设银行最近也隆重推出个人金融业务品牌"乐当家"和电子银行的品牌"e路通".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国际金融体制的流行模式将是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融入一体,不同金融产品之间、不同金融服务业之间互相渗透.传统业务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已不足40%,银行服务的综合化、全能化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银行涉足资本市场或金融衍生品市场,大量非银行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成为当今银行的重要产品,似乎也是水到渠成之事."金融超市"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银行如何利用资本市场繁荣发展的机会呢?就对私业务而言,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理财产品,特别是跟资本市场有关联的产品;就对公业务而言,投资银行、财务顾问等方面的业务需求将会提升很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