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寿光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全力兴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依托“城乡一体、均衡寿光”建设,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让全市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均衡的优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国宾体检”迈向纳斯达克 认识周雅芳已经好多年了,尽管这一年来我们见面不多,但她的热情、率真以及漂亮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她是一个精力充沛的女人,是一个对事业全身心投入的实业家,更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3.
贾晓蕊 《魅力中国》2010,(12):33-33,34
师爱是平凡而伟大的,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以爱动其心方能赢得收获;教师必须兼顾全体对象,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身心的投入,爱护、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4.
于国祥 《魅力中国》2010,(14):205-205
政治课能否受学生欢迎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与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一、备课的投入。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的道理。而要备好课,则需要教师做全身心的投入。为了备好每一节课,我一般都是在通览全书的基础上,从每一节内容的前后联系去把握它在全书中的地位,找出本节内容的重点、难点,再围绕重点难点的解决去选择例证,  相似文献   

5.
新闻眼     
《中国西部》2014,(40):8-9
<正>为区域教育高位求进开剂"良方""生态教育就是以生态为特色、以生机为灵魂、以生成为目标……""生态教育与学校办学的历史如何有效对接?生态德育的生长点在哪里?……"11月14日,成都市青白江大弯中学会议室暖意浓浓,学校校长赵泽高与西部教育研究中心(研究院)的专家们就学校如何实现高位求进、走向品质卓越进行了一场深入对话。"我们力争用3年的时间,按照‘均衡发展、高位求进、树区域品牌’的青白教育发展定位,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鼓励学校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各校有优势’的办学格局,推动每一所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青白江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知名度。"青白江区教育局局长何丽介绍了对大弯中学、祥福中学、清泉  相似文献   

6.
石均 《魅力中国》2014,(14):197-197
当代社会独生子女是入学就读的高峰期。这一现象将长期存在。作为学生的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影响和督促是举足轻重的。建立一个有效的家校联系工作机制是我们工作的必须,是保障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之一。本文通过对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家校联系的现实意义及机制的建立,家校联系的误区、家校联系的原则等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合理的利用好家校联系的策略来促进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具有科学^道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现代教育的构成越来越趋向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合作共育,这也是解决家校矛盾的根本途径。家校共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澡题。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并目与时俱进地创新,才能达到以孩子健康规律成长的最终效应,共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在家校关系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家庭和学校共同育教育孩子的思想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国各地有许多学校在对此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无论是在家校合作的理论还是实践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体系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颇具特色的有上海的“家校互动”,香港的“家校合作”,山东的“家校共建”,特别是成都在家、校、社三结合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校共育”。他们根据自身的区域特色,构建出了各自不同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吴瑰 《魅力中国》2014,(4):167-167,155
每一个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都充满好奇心,都期待着发现未知世界,学习未知知识。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用自己全身心的投入,与学生形成知识与情感的互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客体,同时又是自身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师虽是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但教师的教只能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中,完全服务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9.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创新是发展之根本,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乃至一个行业要想不断发展,都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创新理念,变革发展模式,如此方能进步。在我国医学界,就有这样一位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的儿科专家——张锦铭。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2012,(27):16
在家校关系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家庭和学校共同育教育孩子的思想已经逐渐深入人心。近年来,我国各地有许多学校在对此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无论是在家校合作的理论还是实践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尤其在家校合作的实践体系上取得丰硕的成果。其中,颇具特色的有上海的"家校互动",香港的"家校合作",山东的"家校共建",特别是成都在家、校、社三结合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家校共育"。他们根据自身的区域特色,构建出了各自不同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川 《魅力中国》2010,(8):39-39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改革。新得教育理念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思路,给我们体育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我深感自己肩子担子的分量,曾强了课程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决心把把握课改方向,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全身心投入到这次课程改革的教学研究领域,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进行一次较大的革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合作经济》2005,(7):17-17
日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做出决定,在全系统开展向王凌云同志学习的活动。我们对总社党组的这一决定表示热烈拥护和坚决支持。供销合作社事业的改革与发展需要一大批像王凌云同志这样优秀党员特别是优秀党员干部。供销合作社系统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积极响应总社党组的号召,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学习王凌云同志的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2012,(27):54
我们以为真正的家校共育应当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作,以孩子健康、快乐、规律地成长为最终效益的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4.
马丽娟 《魅力中国》2013,(20):395-395
班主任工作虽说平凡而普通,但是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却是意义非凡。探索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个班务管理者的重要工作。纵观成功的班级管理案例,哪一个不是班主任老师用情、用心、用力去研究和实践的。学习优秀的管理方略,立足班级实际,研究与探索本班有效管理的方式方法,是我日常班级管理不可或缺的工作。在多年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我全身心投入,用教师的爱心和班级管理制度、以丰富的活动和科学的评价方式,努力搭建班级有效管理的“立交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舒畅行走。一、用真爱架起的心灵之桥  相似文献   

15.
<正>学校确立以"和谐、求真、发展",为每个孩子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着想,让每一个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树立以人为本意识,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养,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内涵,努力创建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学校现有一所幼儿园。  相似文献   

16.
易欣 《东北之窗》2012,(16):82-83
西林区教育局局长隋美春介绍说,2011年,在市教育局及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林教育工作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认真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各项工作新突破、新发展。一年来,西林区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粟道中 《中国西部》2012,(27):54-55
我们以为真正的家校共育应当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作,以孩子健康、快乐、规育思想体系。 记者:有人认为,家校共育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得到大家认同的定义。您认为该如何对此定义? 刘良华:家校共育的确是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不过,基础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可能是教育制度改革,包括学生评价制度改革、考试制度改革、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制度改革等等。家校共有黾教育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支持和支援。如果没有家校共育的支持和支援.学校教育改革只是残缺的、不完整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李雪 《魅力中国》2013,(8):170-170
义务教育是我国的教育基础,城乡义务教育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其中表现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生源存在差距,主要是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资源不平衡所造成的。针对这些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通过加大投入、改善财政体制,加大师资力量建设,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制度来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国家、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好义务教育发展工作,缩小城乡间义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9.
乔昕 《理论观察》2023,(4):157-160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教育领域努力前进的步伐也从未停歇。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一项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为目标并切实增强素质教育发展的文件。充分发挥了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家长经济负担,更好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鉴于此,身为一名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思考如何借助双减政策中提出的“时间、空间”的便利来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更好地发展。本文将从“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切入,对“双减”背景下中小学家校共育有效衔接的实践路径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20.
正实现中国梦需要教育贡献智慧,未来社会是一个多样、智能的时代,需要有文化、有思想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我们一直都在思考,有想法、有行动,也有困惑。没有分数,今天无法立足。当前,高考承载了过多过重的期待,要让人民满意,只能努力做好自己。中学教育没有高大上,必须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不忘初心、永不懈怠。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征程中,我们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加务实的抓师资、夯实基础;抓课堂、提升质量;抓课程、寻求高度。但是,只有分数,明天无法走远。不能将分数和素质混为一谈,不能用粗浅的指标来遮丑,不能以教育的名义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