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杨天虎 《改革与开放》2016,(16):118-119
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利于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经典、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实践教学可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  相似文献   

2.
张鹓 《黑河学刊》2023,(1):100-105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1],文化育人内涵不断得到新的诠释和突破,文化育人也成为高校图书馆的价值追求和灵魂所在。高校图书馆作为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传播中华文明、厚植传统美德、积淀文化自信的民族重任。在国家不断倡导文化自信、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与文化的关联日益紧密,经典阅读也不断转化为大学生育人工作的实践新引擎。基于“文化育人”方式变革的时代背景,重点研究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与文化育人之间的联结,针对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在国家层面、社会层面、高校层面的特殊定位,提出厘清群体需求,培植文化自信;链接阅读课程,濡染文化自信;构建阅读引领,推广文化自信;媒体融合尽瘁,助推文化自信等四项经典阅读推广路径,旨在培育当代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领域的高度自信,在品读经典中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举起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经典阅读与文化自信的伟大旗帜。  相似文献   

3.
杜军平 《中国西部》2014,(37):74-75
<正>近几年,许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学的学者,都呼吁和提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也随之进入了学校的课堂。那么该如何开展小学国学教学呢?笔者认为国学经典诵读的课堂教学主要有三个问题值得深思。国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国学课堂教学与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班队会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呢?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主要指向、重点目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华  相似文献   

4.
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经典图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听书更应该成为广大少年儿童了解中华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少年儿童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阅读能力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5.
赵侠  王鹏 《中国西部》2014,(41):89-91
<正>校本课程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学习和发展需求的重要平台。当下,很多区域的学校都在大刀阔斧地设计和开发匠心独运的校本课程,以此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经典的文化资源、精美的图案配画……可谓"高贵典雅"、大气十足。不过,许多学校和教师精心设计和开发的校本课程并未受到学生的热捧,课程开发者们的良苦用心并未激起孩子们学习的热情。甚至许多学生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也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现实选择。二者融合的路径方式主要有:一是科学合理地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二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引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兴趣与理性认同;三是开展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习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标基本理念下,古诗文教学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大量诵读经典古诗文段落,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丰富学生语言素养、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标对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的要求,让中华传统经典滋润学生心田,让经典之花在学生心田绽放呢?在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日常课堂教学实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张营 《理论观察》2022,(2):41-43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离不开高校思政课堂这一重要阵地。在价值维度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进高校思政课程改革与完成教育要求的客观选择。在理论维度上,思政课本身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内在契合性和包容性,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可能。在实践维度上,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则需要高校坚持“两个结合”,加强意识形态和文化自信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9.
贺志敏 《魅力中国》2014,(1):304-304
一、课程纲要〈br〉 课程名称:《滚滚黄河水,悠悠中原情--综合活动类校本课程设计方案》〈br〉 课程设计:郑州外国语学校教师贺志敏〈br〉 教学材料:自编〈br〉 适用年级:高一、二年级〈br〉 课程类型:综合实践类选修课〈br〉 总课时:6个课时〈br〉 课程简介: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的中心,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而多样的文化资源,如:古都文化类、戏曲文化类、武术文化类等。这些都是优质而又宝贵的校本课程资源,本课程依托历史学科,以及中原地区丰富的历史资源,开发了《中原文化》这门校本课程。通过引领学生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合作探讨等综合实践活动,陶冶学生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丰富社会经历、积累社会经验;增进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崇高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历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来源。目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实践来看,仍然存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教育工作者欠缺传统文化素养、融入方式方法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从重视教育实践、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完善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文化育人实践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师全面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制订教师法治培训大纲,开展法治教育,提升教师法治素养和依法执教能力。在师范生和在职教师中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通过经典诵读、开设专门课程、组织专题培训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当代大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草是我国传统药学知识的统称,我国历代保留了大量的本草经典典籍文献,抓住了本草经典也就抓住了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一大精髓.而开展"本草经典诵读",既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满足市场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也有利于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热爱,进而形成文化自信.以"本草经典诵读"为路径是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新课标的到来,高中语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越来越多,阅读学习慢慢成为高中生语文学习的核心,作为高中生,扩展阅读量,提升阅读能力,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涵养,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就从高中生角度,对修辞学视野下阅读文学作品的特征、高中文学作品的阅读方式做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消费社会下青少年经典阅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消费社会价值观念冲击下,由于时尚文化和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经典阅读的现状不客乐观.强化青少年经典阅读的主要对策是:融洽的社会氛围,形成全民悦读的良好风气;通过科学的学校教育、编选合适阅读篇目进行经典文本的学习;要求学生直接阅读原始经典;开展多种多样的形式强化经典文本的阅读.  相似文献   

15.
<正>自新课程实施以来,笔者就开始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研究。近几年,学校以"课程育人,涵养人生"的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打造多元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课程内容的确定过程为了让学生不仅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还能积累一些语言文化精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语言水平,学校组织人员编写了系列的配套特色文化建设的校本教材。这一校本教材在三年的编写过程中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已经越来越淡漠了,究其原因,就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传统经典诵读至关重要。作为中学语文教学,抓好名句名篇背诵是当务之急,本文拟就背诵名句名篇与承扬传统文化,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张小军 《发展》2020,(4):94-94
本文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思维能力、审美阅读和审美表达能力、创新素质和创造能力三个方面,论述语文教育要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大而化之"于精神生命的成长。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是认识、领悟与把握传统文化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自觉地将文化建设融入语文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8.
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内涵和原理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进一步发展,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重视实践作为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源自于社会实践;最后,以人民为主体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人民的需要为文化发展的创作导向,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两者在融合过程中存在融入意识不强、内容缺乏系统性、方法单一陈旧等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加强培养培训,打造一支文化素养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将“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多元实践”有效地融入途径;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传承的自觉意识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夏渝 《重庆与世界》2017,(27):81-84
为了更好地开发、完善校本课程,推进课程建设,需要了解现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参与意愿、能力状况及学习反馈,并从中找出影响校本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为此,我校科研室组织开展了教师、学生和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建设的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