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的主要意识形态。在今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环境下,多元社会思潮借助"互联网+"时代信息,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意识形态安全带来冲击,要求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是必须进一步提升对社会思潮传播的安全防范意识,分析当前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国梦,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接触媒体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等新媒体与人们变得密不可分,社会思潮也通过新媒体扩大了其影响力,这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双重冲击。多种社会思潮挤压了主流价值观的传播空间,分流了其受众。在这种形势下,通过网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科学方法鉴别社会思潮等手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变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新媒体时代下探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高校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文章归纳了新媒体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的原因;并结合高校实际,提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喻冰  余娟 《改革与开放》2016,(3):108-110
近年来对社会思潮的研究成为热点,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思潮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载体,社会思潮与大学生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社会思潮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断涌现的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回避社会思潮带来的影响,而是要正视多元社会思潮提出的问题与困惑,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运用正确方法引导社会思潮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加强理论建设和鉴别能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申晓玲 《新西部(上)》2013,(12):108-108,105
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着理想信念的淡薄迷茫、价值判断模糊、传统价值观念弱化等问题。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的路径主要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到校园文化和班风建设中;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创造良好的社会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李炳辉 《魅力中国》2013,(31):175-175,177
新媒体在逐步地取代传统的媒体,影响了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及阶段。新媒体逐渐渗透进入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大学生成长过程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媒体已然成为大学生成长中蓝不可少的交流方式、存在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其所具备的传播主体多元化、空间开放性、信息庞杂性等特点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如何运用好新媒体,在新媒体背景下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调查新媒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机遇和挑战,对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多元社会思潮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受到一定冲击和挑战,高校要切实担负起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多措并举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和原因,提出了多元社会思潮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当代青年大学生社会思潮的引导方法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思潮是特定历史背景下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矛盾冲突的产物和表现,它可以在一定范围和领域获得广泛的认同,对社会生活起到巨大的冲击作用;而青年大学生又是最容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群体,二者之间发生作用影响着青 年大学生的价值现取向.本文就如何在青年大学生中传播积极向上进步思潮,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运 用理论教育、教育与自我教育等方法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社会思潮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9.
依赖网络技术、移动数字技术的纵深发展而兴起的新媒体,嵌入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它解构了传统社会交往关系,重塑了传统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场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价值契合,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新途径和载体,有效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传播,发挥了实践育人功能、信息传播功能、舆论引导功能和价值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并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和相当社会影响的思想倾向。全媒体的发展,大大延伸了大学生的身体器官,拓展了大学生活动和发展的新领域,为大学生成长开辟了新的平台。但是,数量庞大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无孔不入,构成了纷繁复杂的信息生态。面对不断涌现、五花八门的信息资源,一些大学生缺乏鉴别真伪、优劣的能力而盲目接受,影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这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仅要实现工作理念、方法、途径等内容的革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要创新教育观、提高自身政治和业务素质、掌握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以适应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廖声丰  汪玲 《老区建设》2020,(22):46-50
近年来,包括实用主义思想在内的一些国外社会思潮在国内部分高校校园重新泛滥,这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对一切新生事物都容易产生好奇心,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盛行,导致部分大学生容易接受该思潮的影响,从而在社会上、校园里以及家庭中表现出较强烈的崇尚实用主义的一面。因此,认真分析大学生实用主义价值观的消极表现及影响,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视域下,对当前大学生网络党建工作进行实效性研究,是信息化社会对党建提出的客观要求。在高校中构建网络虚拟党支部,是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开展党建工作的一大创举,有利于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及其价值,使党建工作从单一走向多元化。本文则通过研究“易班”网络平台在大学生党建工作推广中的实际效果,探索培养和教育大学生党员的新途径,建构和完善网络党建工作模型,以进一步提升网络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加速转型时期,文化的全球传播、社会思潮的潮涌在冲击、影响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同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其本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特定内容向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传播过程。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解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寻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姜瑶  伍林生 《重庆与世界》2016,(4):65-68,79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其本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特定内容向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的传播过程。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解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寻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高校培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大学生意识形态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文章以文献计量学为基础绘制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对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了解当前研究现状,探寻研究热点,把握研究趋势。在新时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需要从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实践中入手,在当代社会思潮中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思想文化引领,开展信仰和理想信念教育,在新媒体和大数据趋势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雨峤 《发展》2016,(4):62-64
所谓强制性传播,就是新媒体的运营机构或个人在没有征求公民意愿的情况下,以强制手段扩散信息已达到某种目的的传播行为.作为一种强制性传播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将有效实用的信息提供给了参与新媒体活动的受众并在同时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到达率,但这种强制性的传播事实上是侵占了公共的传播空间,使受众失去了选择信息、接收信息的自由和权利,降低了信息的传播及接收的有效性.而大学生作为最为积极地参与新媒体传播或被传播行为的群体,更是每天都在受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带来的影响.本文以大学生为例,进行了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所处的环境和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在给意识形态传播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加剧了西方社会思潮意识形态的渗透,冲击了传统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话语体系,弱化了高校师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创新话语建设体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传播主体多元化、空间开放性、信息庞杂化等特点使其成为一把双刃剑。合理利用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调查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总结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反两方面影响,进而提出可行性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张宾 《改革与开放》2013,(8):168-169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交织下大学生的价值观体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及问题。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总体积极向上,但价值主体取向已由社会本位转向社会个体新结合本位,他们更倾向个体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价值观念日趋功利化,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层次多样化,价值目标现实化、短期化,价值评价标准愈发相对化。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大学生价值体系构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