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推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为打破全民企业长期单一的固定工制度的格局,增强企业用工活力,十九冶从1988年起,根据省政府的试点部署,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大胆地进行了“农民轮换工”制度的初步尝试。1988年7月,在制定具体换工条件、换工待遇、换工方法和步骤等政策规定的基础上,对1966年以前参加工作并在攀枝花工作8年以上,家居农村、体弱多病、需要换工的老工人,采取“自愿申请、组织审批、签订协议、  相似文献   

2.
用工"双轨制"是当前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造成劳动关系矛盾的根源之一。这种现象至今依然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并轨改革心存顾忌。用工制度改革缺乏理论支撑。本文从制度适应性效率的视角。通过组织运作的模型抽象与模拟。对用工的"双轨制"和"单轨制"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表明:用工"单轨制"更具适应性效率。更能促进组织绩效的快速增长:用工"双轨制"具有刚性特征,组织很难自行进行矫正;在并轨改革过程中。国家需发挥政策制定的主导作用,有必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强制推行用工"单轨制"。  相似文献   

3.
<正> 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派生出富余人员难以处置的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富余人员找厂长要活干,要饭吃,威胁、乃至伤害企业领导的事件也有发生,不但扰乱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而且给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改革造成了阻力。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企业富余人员的就业途径应该在社会劳务市场,但是,目前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时  相似文献   

4.
一、劳动制度改革在推进过程中矛盾纷呈,阻碍了这一新型用工制度优越性的发挥,主要问题是:(一)企业吞吐功能遭到破坏。据调查,有的施工企业固定工队伍平均年龄高达41周岁,工种不配套,尖子工人缺乏,后继无人矛盾日益尖锐;有的企业固定职工退休退养率高达10%以上,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10年多一些时间固定职工将所剩无几。  相似文献   

5.
经上级批准,攀钢对家住农村长期两地分居的老工人进行换工试点。这是对现行用工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结合企业实际,贯彻国家改革劳动制度四个暂行规定的有益尝试。 一、从三线企业实际出发,探索劳动制度改革的新途径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攀钢从1979年起经济效益持续增长,9年实现利税21.68亿元,每年递增18.4%;钢、铁产量比1979年分别增加83万吨和70万吨,相当于新增一个中型钢铁企业。 但与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攀钢拥有16000名家居农村的单身职工,占企业人数的30%;他们是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先后从农村招收的固定工,现已50岁左右,过了近30年的独身生活,困难重重;废除职工退休子女顶替政策后,他们感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方针的贯彻落实,我国的劳动制度改革也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用工制度的改革也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我国用工制度的改革大致分三步来进行的:第一步,是在企业外部结合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实行了“三结合”的就业方针,改革了就业制度;第二步,改革深入到企业内部,改革了招工、用工制度;第三步,在巩固用工制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转到搞活固定工制度上来了。  相似文献   

7.
张刚 《中国石化》2014,(8):58-59
<正>油品销售企业要保持用工竞争力,必须适应劳工市场趋势,优化用工结构。在国家不断关注民生、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企业用工成本大幅增加,招工越来越难。由此带来的企业用工需求和用工成本增加、员工素质、员工思想复杂之间的突出矛盾,在很多地区和各行各业均普遍存在。当前,销售企业经营一线都出现了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部分地区加油站一线员工队伍流失率居高不下,尤其是一些骨干流失,直接影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电用工管理有三大特点:一是人数多且集中;二是同工要同酬的呼声在基层反映强烈;三是农电工退职后的养老和医疗保险问题。三者加起来,增加了基层供电企业的用工管理成本,其中最直接的结果是农电工对电力企业的认同度低,间接的问题是可能诱发劳资双方的用工风险和法律纠纷。那么,今后农电管理体制会向那个方向发展?其路径又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9.
郭敏 《冶金财会》2011,(10):8-9
<正>矿山企业维简费,是矿山生产企业从成本中提取,专项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矿山维简费是一项沿用多年的矿山企业专项会计政策,为矿山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维简费的会计核算规定对于矿山维简费的会计处理,早期的权威性规定见于《财政部关于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财会字[1993]29号文(以下简称《规定》)第6条:矿山企业  相似文献   

10.
东煤公司从1984年开始试行农民轮换工制度。几年的实践使大家认识到,在井下采掘一线采用农民轮换工是比较适宜的,已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如遏制了固定工不断增加的趋势,减轻了企业负担;搞活了用工制度,解决了能进能出问题;拓宽了企业招工的门路,缓解了煤矿劳动力来源不足的矛盾。但也必须看到,当前农民轮换工制度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如农民轮换工难管理,流动性大,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农  相似文献   

11.
<正>在企业"走出去"的进程中,海外用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用工主要包括从国内直接派往投资目的国的员工、投资目的国合作企业派出的员工和在投资目的国直接雇佣的员工。在海外用工中,必须十分重视在投资目的国直接雇佣员工的劳动用工风险问题。这其中包括用工制度、管理理念和工会维权等。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在充分理解、信任的基础上,妥善处理海外用工的劳资关系,以保证  相似文献   

12.
一、劳动人事制度现状及分析 目前,煤炭企业劳动人事制度的实际状况是:劳动用工制度方面,国家掌握企业的用工权,确定企业职工的身份;企业职工存在所有制身份,即全民工、集体工;企业用工形式有固定工、合同工(城镇合同工、农民合同工)、轮换工、劳务工、临时工。人事制度方面,企业套用国家政府机关人事制度,职工存在干部、工人身份之分;干部有行政级别,对干部任用方式,基本是任命制,部分实行聘任制和选举制。  相似文献   

13.
统配煤矿从1984年开始实行农民轮换工制度,这是煤矿用工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实践证明,这种新的用工制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五个方面:采掘一线有了比较充足和强壮的劳动力;能进能出,解决了过去用工制度中能进不能出的弊端,减轻了因老、弱、残增多给煤矿带来的负担;缓解了煤矿职工家属住宅十分紧张的局面;安置了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培养了人才。  相似文献   

14.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开始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工制度的改革。县办企业、乡镇企业率先实行新的用工制度,并在工资分配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形成一套新的劳动工资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也实行新的用工制度和工资制度;国有企业亦有步骤地实行新的用工制度。我国企业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实行的传统劳动用人制度,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用人制度。这标志在我国延续几十年、被称为“铁饭碗”的固定用工制度已成为历史。 为适应劳动体制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需要,实行政府指导下的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我国于1994年开始建立并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至2000年,劳动保障部  相似文献   

15.
<正>三、实行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电力企业长期以来实行的用工、用人、分配三大制度是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而逐步形成的,虽经过10多年的改革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机构臃肿、人员多、效率低仍然是企业提高"双效"的关键问题。要想企业摆脱困境,必须以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配套改革(简称"三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带动企业内部改革的全面深化,形成一个以竞争机制为主要标志的良好内部机制,使企业走向  相似文献   

1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三年走出困境,实现扭亏增盈的有效途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涉及最敏感的问题是企业用工制度的变革。现行的国企用工制度大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直接制约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规范。因此,改革国企劳动用工制度、理顺各类人员劳动关系是目前劳动管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农民轮换工(以下简称农轮工)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本着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通过平等协商,用劳动合同的方式确定的用工制度.是劳动合同制的一种形式.实行农轮工制度,是我国劳动制度的改革;完善农轮工制度则是用工制度的深化改革.本文试就完善农轮工制度,搞好与之相适应的工资、保险、福利、劳动力管理等项制度的配套改革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彬蓉 《冶金财会》2006,(12):37-38
<正>冶金矿山企业的铁矿石成本构成中直接费用少,间接费用多其税费所占比例较高,对成本核算影响较大,笔者结合在新疆钢铁雅满苏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雅矿公司)的工作实践,对税费制度在冶金矿山企业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三大矛盾市场容量与产能过剩之间的矛盾管理行为与市场现实脱节的矛盾行业发展与政府职能改革滞后的矛盾当前,国内工程建设行业的问题和乱象,突出表现为三大矛盾,即市场容量与产能过剩之间的矛盾,行业发展与政府职能改革滞后的矛盾,管理行为与市场现实脱节的矛盾。这些矛盾既有历史沿革的影响,也有现实环境、包括社会风气的滋养,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为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国家、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包括施工企业都进行了很多努力,从法律、制度、流程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20.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采掘一线几种用工制度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改革设想,目的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完善用工制度,培养和造就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炭生产主力军。一、几种用工制度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