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两个指标体系,实证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凤翔县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结论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种粮农民的农业收入并未同步增长,并运用不稳定蛛网模型分析了农业现代化是如何影响种粮农民收入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与中国农业的现代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郭剑雄 《经济问题》2003,(11):48-50
技术进步、结构转变和制度变迁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决定因素,而这些因素的成长对城市化存在着很高的依赖性。城市化的合理推进,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3.
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技术进步对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选取2015—2020年省级样本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技术进步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技术进步在数字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具有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可通过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科技人才数量越多,数字经济对于技术进步的促进效果越明显。据此,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营造良好技术进步环境、构建农业科技人才发展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希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现代化中要素制度的创新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中要素制度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有效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求。农业现代化中要素制度创新的切入点应该是:土地资本化、农民市民化和农业科技产业化。这三大要素制度的创新,将强力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缓解二元经济结构矛盾。  相似文献   

5.
完善现行土地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核心,是深化农村第二步改革的重要课题,势在必行。解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稳步发展,良种技术大面积推广,化肥技术普遍应用,地膜覆盖迅速发展,旱作农业配套技术不断提高,植保技术不断采用,水利事业不断发展;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化因素不断增长。因此,在现阶段,土地制度的变革必须有利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因素的增长。据此,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王金安 《生产力研究》2004,(12):36-37,58
深入系统地研究农业综合开发这一制度,充分认识其制度优势,并加以有效利用,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视角,对农业综合开发这一支农制度与我国传统支农制度的比较优势作一研究。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农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家庭联产承包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经济改革和 发展的重大课题。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与农业现代化不存在实质性的矛盾,但它存在的一些缺陷对农业现代化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我国的农地制度创新应当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中心,遵循和服从现实条件 的约束,其创新至少包括:(1)农地产权结构的创新;(2)农地流转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农业改革已从“体制外”推进到“体制内”,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从增量调整、边际革命到存量置换,特别是进入以旧体制的核心部分为对象的攻坚阶段时,却步履艰难,出现了制度供给不均衡、制度需求动因不足、制度体系不配套等制度缺陷。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制度的“计划情结”根深蒂固和前一轮制度创新的效率释放殆尽,而新一轮制度创新又没有随制度环境的变化而适时跟进。本文就从当前农业制度安排缺陷的根源着手,来谈谈农业改革和发展如何突破僵局和制度封锁。一、农业制度安排缺陷的根源思考1.前一轮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订单农业起源的历史分析,认为订单农业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而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具体表现;我国订单农业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现代意义的订单农业则伴随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而产生;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是决定订单农业产生的前提条件,而技术进步和组织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是订单农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入世”后,我国将分阶段削减关税,并逐步放弃非关税措施,农业作为我国的一大弱势产业,从短期来看,受到的冲击尤为严峻。面对过剩经济的来临和人世后的贸易自由化,必须实现更深层次的制度变迁。本文拟从当前影响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全局的制度因素着手,作些简略分析。一、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是制约农业经济最根本的制度,建国以后三次土地制度变迁,都给农业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有了自己的财产,生产积极性极大地焕发,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分析工业化背后的农业因素,并从工农业部门技术进步的角度探究工业化的起因。本文首先区分了两种农业生产技术,即传统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并指出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下,工农业生产技术都陷于停滞;而在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下,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对工业化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进而以工业革命以来的英国工业化为例,对英国工农业生产率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证实了上述结论。最后,本文将工业化依赖于农业现代化的结论应用于我国工业化的实践,指出了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工业化存在的偏差,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对于我国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磊  祝宏辉 《时代经贸》2012,(18):62-63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订单农业起源的历史分析,认为订单农业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而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具体表现;我国订单农业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现代意义的订单农业则伴随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而产生;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是决定订单农业产生的前提条件,而技术进步和组织制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是订单农业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农业现代化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反思得出两点认识:一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只是科学技术问题,也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相联系。二是已经历的几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目标设定单一化,没有从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和发展现代农业相统一的要求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与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关系;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与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关系;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与农民在生产中主体地位的关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要解决好两大问题: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调动农民积极性;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为规模经营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农业现代化是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条件。美国作为世界上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做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应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建立功能完善的农业合作化组织、注重应用新型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快完善土地制度和构建农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制度创新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所必须的一种制度引进和制度创新,农业产业化在中国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也逐渐显示出来一些难以克服的矛盾。深入探讨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制度创新问题,搜寻合理的企业化组织制度安排是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理论研究重新审视并界定了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与范畴,提出了农业技术进步的金字塔排序体系;解析了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及其内在机制和技术进步的动力问题;剖析了农业技术进步的双重性及内在关系的处理以及我国农业技术进步面临的困境,影响因子和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农业技术进步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一雅 《经济师》2006,(9):48-48,5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技术不可能独立于商品经济体系之外,农业技术的运用同样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制度环境。人类的各种技术活动,无论是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扩散、技术推广,都是在社会经济制度框架之中进行的。欧美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从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三个方面,对传统农业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文章通过发达国家农业技术进步过程的比较分析,为中国正在进行的农业技术进步过程寻求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技术进步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而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决定着农业产业化的层次和水平。从技术创新、融资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探讨了龙头企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新阶段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宏观方面 ,应该积极推进城市化以逐步消除二元结构 ,逐步由“农养工”过渡到“工补农”和转变政府职能。在微观方面 ,应该大力进行制度创新。创新的目标是变低能量农业为高能量农业 ;创新的主流是变宗法式经营为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经营应该包括布局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技术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 ;创新的保障是农业土地制度、保护制度和技术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新的发展阶段,“三农”问题已变得更加复杂、更加突出、更加紧迫,现有的制度安排已无法使农业资源实现效用最大化,而且正是由于农业发展机制的缺失,使“三农”问题处于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境。现实表明,仅仅靠重视、支持和结构调整已不能解决事关长远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问题。而不能形成内在的发展机制,则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和提高就没有制度保障,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就会受阻。因此,切实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把制度创新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突破口才是根本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