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价值工程思想对产业竞争模式进行价值分析,研究在产品生产领域推行清洁生产的有效性,帮助企业更有效地以市场为导向,转变产业竞争模式,使一些企业或产业群由末端治理模式转变为清洁生产模式,促使产业的竞争模式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价值工程思想对产业竞争模式进行价值分析,研究在产品生产领域推行清洁生产的有效性,帮助企业更有效地以市场为导向,转变产业竞争模式,使一些企业或产业群由末端治理模式转变为清洁生产模式,促使产业的竞争模式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3.
周小锋 《商场现代化》2005,(8X):213-213
本文利用价值工程思想对产业竞争模式进行价值分析,研究在产品生产领域推行清洁生产的有效性,帮助企业更有效地以市场为导向,转变产业竞争模式,使一些企业或产业群由末端治理模式转变为清洁生产模式,促使产业的竞争模式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产业发展面临资源趋紧、环境恶化压力不断加大的问题,雾霾天气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京津冀产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三次产业所产生的"三废"对环境污染,以及环境污染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建立京津冀产业与环境相统一的承载数据库;以生态产业园区发展平台为重点,实现京津冀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同步;加强京津冀产业发展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强化京津冀产业发展资金筹措,形成多元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5.
我国世界遗产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量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出现因旅游发展造成区域资源环境不堪重负、遗产地重要遗产遭受破坏的现象。三江并流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分布着具有较高价值的遗产资源。为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提出三江并流地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应走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构建农业生态化、工业生态化和服务业生态化体系,并提出资源利用集约化和产业发展低碳化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分析了区域经济生态化的本质和西部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制约机制,并进一步揭示了生态系统日渐脆弱、生态系统恢复压力大、生态贫困逐步凸显等西部地区产业经济生态化的瓶颈,最后给出了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转型效率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分析对全国31省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转型经济效率展开实证分析,同时分析其原因,以及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地区综合经济效率明显。  相似文献   

8.
生态效率是评价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与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京津冀都市圈作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在形成工业化优先倾斜突进格局的同时,也正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本文依据2006-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京津冀都市圈10个城市的生态效率进行了评价,并测算了它们的投入冗余率,指出了相对无效率城市今后的主要改进方向,以期为推进这一地区乃至全国的工业生态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针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共同的目标。新余市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但产业生态链条并没有完全形成;工业"三废"严重,废弃物回收利用效率不高。在分析新余市概况及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生态化发展格局,即仙女湖区适度发展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渝水区和分宜县重点发展循环型产业,各经济开发区重点构建产业生态共生系统。  相似文献   

10.
蔡绍洪  陆阳  钱怡帆 《商业时代》2015,(11):131-132
本文针对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比重较大,呈现出高碳低效特征这一状况,从产业组织模式生态化的视角,探讨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组织低碳高效优化的发展模式。通过重整资源型产业组织价值链,提高资源型产业经济效益;重整资源型产业组织生态链,扩大资源型产业生态效益;整合产业价值链与生态链,实现低碳高效发展三个方面提出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组织生态化发展的模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资源型产业改变"三高一低"现象迫在眉睫,中央提出的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发展为产业和企业集约化转型提出了动力。通过选取江苏省2005-2014年10个资源型行业的数据,发现其中7个行业生态化水平呈上升趋势,3个行业基本不变。面板数据模型估计显示,江苏省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对产业产出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生态化水平不变的行业其正向影响程度要强于生态化水平上升的行业。结论表明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过程不会对产业产出增长有负影响,相反具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地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高雾霾产业过度集聚造成大气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运用公共服务政策手段有效协调京津冀地区高雾霾污染产业与经济发展成为关注的热点.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地区高雾霾污染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发展演进过程.归纳出京津冀地区高雾霾污染产业...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2):267-268
文章通过相关理论分析以及对京津冀经济圈体育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区都市圈体育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路径为:政府建立和完善产业集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体育资源禀赋;依托体育产业基地;构建京津冀都市体育圈。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是衡量旅游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全国省级行政区2006年、2011年、2016年、2021年的截面数据为基础,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及空间收敛性模型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发展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省份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有明显差距并存在趋同性和收敛性。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在协同治理视角下,改善京津冀地区的流通产业同质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分工指数、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考察2016-2019年京津冀地区流通业6大分行业的产业同质化现象,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区流通产业的区域分工指数均小于1,流通产业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流通产业内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加快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河北地区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速度逐渐变快。经过多年发展,京津冀三地区各产业分布状态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本文运用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计算出1990年-2013年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业梯度系数,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状况。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内部各产业之间存在较大的产业梯度差。但是随着时间的改变,产业梯度差也随之改变;同时河北作为主要承接地,其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为了实现区域内产业合理布局,河北天津应采取积极措施做好承接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因此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迫在眉睫。产业生态化应运而生。目前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产业生态化水平还比较低,并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我国应大力推广生态产业园的建设,这是我国走产业生态化道路的必然路径选择,是我国实现产业生态化的战略措施。在产业生态化的政策支持方面,我国应加强全社会对产业生态化理论知识的了解,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构建成熟的产业生态系统,实行环境准入和淘汰制度。  相似文献   

18.
汪中华  彭涌  谢仲玮  李岩  刘伟 《北方经贸》2011,(12):60+74-60,74
农村贫困地区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使农村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提到日程上来。在这种背景下,农村贫困地区产业转型模式选择为:产业链延伸模式、产业特色化模式和产业生态化模式。这三种模式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农村贫困地区产业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高污染、高消耗的问题,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发展需要循环经济的指导,协调内部的结构关系,发挥集群优势,实现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促进产业集群之间生态系统的建立。本文分析了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产业集群生态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与中部崛起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中部地区发展相对过于缓慢而出现"中部塌陷"困境,为了让中部走出这一困境,实现中部崛起,本文认为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是最佳途径和重要载体.文章分析了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对中部的影响,探讨了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与中部崛起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