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年辉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165-166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对我校研究生的就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新疆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但劳动力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通过分析新疆地区劳动力就业现状和问题、三次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快发展第二、三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提高少数民族劳动力文化水平,争取更多就业机会;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企业发展,扩大择业空间;建立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的就业信息平台,提供有效信息交流渠道。  相似文献   

3.
随着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的日益突出,硕士研究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影响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并且提出了解决其就业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彬 《现代商贸工业》2022,(24):114-116
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会计人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给会计人才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分析中国当前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从培养目标、师资建设、课程体系、专业实践等方面提出建议,提升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财经类硕士研究生具有独特的专业特点,招聘单位对其需求也具有特殊性,因此他们的职业期望、职业选择更值得高校关注。本文旨在通过数据调查,呈现财经类硕士研究生的理想职业特点和职业选择影响因素特点,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真正的职业需求,最后从高校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如今,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为财经行业带来重大变革,也在对财经行业工作者以及打算从事财经类行业工作的就业者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从金融科技和财经领域两个视角出发,结合理论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了金融科技对财经类行业的影响及由此所产生的对财经类毕业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财经类毕业生应对金融科技发展的就业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冯闯 《商场现代化》2010,(15):109-109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研究生就业工作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但是教育部出台相关政策,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数目。我们从现状入手,分析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总体状况、影响就业因素的深层原因,找出适合的方式和策略,促进研究生就业。  相似文献   

8.
吴跃赛 《现代商业》2014,(30):278-279
本文主要就当前我国研究生就业现状进行了探讨,首先从研究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就业率偏低、就业层次不高及就业"扎堆"现象严重等问题出发,分析了造成当前研究生就业困境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国家、高校及研究生自身三个层面来试图找出解决当前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理科基础学科硕士研究生(下文简称理硕生)的就业情况更加严峻,文章就理硕生就业环境、就业特点、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的市场定位进行了阐述,旨在提高对基础学科的重视程度,加强和保护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2021届物理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创业现状分析,找出物理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思想症结,探讨物理学专业(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创业思想繁杂原因,并提出促进就业创业对策,更好地落实学校党委提出的把学生培养成“幼儿园和中小学欢迎的好教师、创新研究的好苗子、社会欢迎的好员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风暴,此次全球性的危机对于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可谓是雪上加霜.经历了几年的复苏,此次危机已经缓解,我们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就业压力依然严峻,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在这种环境下,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应届生也应积极调整心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风暴,此次全球性的危机对于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可谓是雪上加霜.经历了几年的复苏,此次危机已经缓解,我们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就业压力依然严峻,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在这种环境下,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应届生也应积极调整心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前,多数乡镇财政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亟待解决,债务急剧增长,财源基础薄弱,收入增长乏力,已经影响到我国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使乡镇摆脱财政困境,必须进行机构改革,减少政府层级和财政层级,适当调整利益分配关系,多留一些财力给乡镇,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健全财政债务管理制度,大力培植税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国内外大学毕业生就业理论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理论研究发展的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都明显存在着很多问题.笔者针对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策略,这样可以确保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并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优化企业财务结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标准成本制度,实现科学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16.
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企业财务控制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论题,也是现代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分析财务控制的概念、地位等方面入手,归纳和总结出部分企业财务控制的方法和企业财务管理的激励机制,对加强企业财务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当前,河北省保定市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中小型企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导向就业机制不完善是导致失业进一步扩大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文章提出完善劳动力市场、社保制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对就业服务机构实行差别税率和税收补贴的税收政策;进一步扶持中小金融机构和加大小额信贷工作力度的金融政策.  相似文献   

18.
农村金融市场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金融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由于商业化的改革和金融组织原来体制中弊端,为农村服务的作用弱化,本文深入分析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体制建设、金融创新、社会保障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建议,以优化配置金融资源,适应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局.  相似文献   

19.
浅析企业财务预算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财务预算是指企业结合本单位管理目标和经济资源的运用与配置,根据本单位发展计划、经济任务及社会责任,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年度内所有财务收支而编制的数字化的综合性计划,目的是通过预算使单位现有的资金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是单位内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的现状,就企业做好财务预算的有效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nrich the current conceptualization of graduate employability and employment through the lens of policy, academia and practice in UK higher education. We examine the UK policy context that is shaping graduate employability and employment debates before enriching this conceptualization through a discussion of key themes in the academic literature. We then undertake a comparative study across a sample of 35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the UK to identify and discuss key employability practice areas shaping their graduate employability and employment provision. We do so by drawing on institutional employability data that is already availabl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mapping key themes in the literature against institutional employability practice, we conclude that the employer‐university interaction theme in the literature is not sufficiently addressed in UK higher education practice. Drawing on the evidence from our comparative study, we provide a discussion on four directions worthy of further exploration by universities as they shape their institutional responses to the lack of employer‐university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