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对农村贫困变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对农村贫困变动的影响国家统计局办公室盛来运本文旨在宏观的层面上从动态的角度测量中国农村贫困变化,并将这种变化通过模型进行分解,以说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变化对贫困状况变化的贡献度。在此基础上,简议我国扶贫战略转型的必要性。一、198...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否受益并相关结论贫困变动由人均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两个因素共同决定。贫困变动的增长再分配分解,考察1997—2003年间如上两个因素村贫困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进而分析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穷人是算和比较基尼系数,考察在此期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状况,得出对农测。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经济》2017,(8)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2010年和2014年的数据,通过对贫困指标的测算和分解,研究发现:农村家庭贫困发生率在下降,但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趋于恶化;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恶化了贫困状况,对贫困的影响效应增大。基于不平等的收入结构分解,研究发现: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家庭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最高,以下依次是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主要集中于高收入组家庭,而家庭经营性收入主要集中于贫困等低收入组家庭。基于收入和不平等的回归分解,研究发现:包括自然生态条件等村庄特征变量、家庭人口结构等家庭特征变量、户主受教育水平和健康状况等个体特征变量,对家庭总收入、不同来源收入和收入不平等都存在有差别的影响。未来扶贫工作的难度增大,在构建公平收入分配体系的同时,要基于精准扶贫的理念,因地制宜、因户因人而异,采取有差别的扶贫措施。 相似文献
4.
5.
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四十年的时间里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反贫困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不但贫困率持续降低,贫困深度进一步减轻,贫困严重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在政府扶贫力度不断加强的同时,贫困率却面临下降趋缓的局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就需要对农村贫困人口的关键影响要素进行分析,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视角寻找脱贫、减贫的方法和路径,以便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推动下,让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状态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类反贫困的进程,探讨增长、分配和贫困之间的关系,估计贫困的增长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60个发展中国家(地区)在过去20多年的数据对贫困的增长弹性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7.
8.
9.
本文利用2002—2007年中国59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所属20个省份的农村数据考察食物价格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分别以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和农村居民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作为门槛变量,考察在不同区间内,农村居民食物零售价格、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价格对农村贫困的差异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食物价格对农村贫困有重要影响;农村居民食物零售价格对农村贫困的影响随着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提高呈现出近似倒U型的曲线关系;农村居民食物消费价格对农村贫困的影响随着农村居民食物支出占总支出比重的增大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但始终呈现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新疆农村人力资本状况的基础上,以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将人力资本变量引入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模型,运用Eviews软件对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投入对经济拉动力最大,但有下降趋势,而人力资本对农村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应加大农村教育和医疗投资,提高农村人才质量和素质,加快剩余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运用2014年、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收入不平等、居住条件对农村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影响。结论表明:收入不平等、居住条件、外部环境污染会对农村老年人口健康产生负向影响,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工作性质、家庭规模及医疗保健支出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经济》2016,(2)
本文利用1995年、2002年和2007~2009年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缓慢,整体收入流动性不强;2000年以来,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重视的加强,农村家庭的收入流动性在2007~2009年有了明显的上升。非农就业、教育等对农村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日益突出,而农村家庭少子化和老龄化的趋势不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993~1995年间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归功于代表绝对流动的收入增长累进性部分超过了代表相对流动的收入再排序部分;2000~2002年和2007~2009年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扩大是由于收入增长的累进性部分不足以抵消收入再排序的流动性部分。 相似文献
14.
脱贫群体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对后脱贫时代的减贫政策制定和共同富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周至县为例,基于2016—2020年全县农村建档立卡家庭收入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和收入流动等指标从收入结构视角对脱贫农户的收入不平等变化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脱贫农户与一般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工资性收入在脱贫农户的总收入和对总收入基尼系数的贡献率上都占据主导地位。不同时期都有不同来源的收入分别发挥带动增收和平抑收入不平等的作用,其中分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是影响总收入基尼系数的决定性因素。2020年仅有转移性收入的增加能显著降低脱贫农户的总收入基尼系数。在脱贫攻坚时期的政策作用下,脱贫农户自生能力有显著提升,收入有序流动,总收入不平等状况呈减缓趋势,在疫情背景下也并未表现出“危机下更加不平等”的现象。鉴于此,本文认为应通过延续现行减贫政策、注重精准再识别并分类施策、提高脱贫农户财产性收入等方式带动农村脱贫群体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利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四期平衡面板数据,参考Maasoumi个体福利函数以及Kakwani指数的构造方法,构建了老年人福利不平等指数,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及工具变量模型分析了养老金对农村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的影响。发现养老金能显著缓解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状况,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于混同均衡,养老金通过缩小收入差距缓解了农村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状况。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目标任务,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及缴费补贴等进行相应的设计与安排。 相似文献
17.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这三者任何一个发生变动都会使经济发生较大的波动。现阶段,随着我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越来越严重,其对消费、投资和出口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收入分配差距加大对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影响,进而间接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证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经济结构变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经济结构变动关系的研究陈吉元,韩俊第一部分改革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的分析一、农民收入增长的总量特征1.名义增长率。改革以来,农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1992年的784元,增长了650元,年均... 相似文献
19.
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是造成收入增长与健康变化不一致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微观层面还未得出一致结论并缺乏进一步的机制讨论。本文采用客观和主观个体相对剥夺来衡量个体收入不平等,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从心理途径、资源配置以及社会凝聚三方面分析并验证收入相对剥夺对健康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客观个体相对剥夺程度越高,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差,主观相对剥夺程度越高还会损害身体健康,采取工具变量控制双向因果关系后的结果仍然稳健。同时,上述影响在男性、中老年组、非农工作者以及在低收入、高收入的群体中更为明显。并且,相对剥夺的拉大主要通过增加个体负面情绪、降低其对医疗资源的可得性以及降低社会凝聚力三种路径损害个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收入不平等对农村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居民健康不容忽视。虽然采用跨国数据进行的研究基本上证实了收入不平等对人口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但采用跨地区和个体层面数据的研究仍未得出一致结论,因此本文利用CGSS2015数据,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了个体和群体收入不平等对农村居民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收入不平等(Podder指数、Kakwani指数、全样本Yitzhaki指数)对农村居民自评和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群体收入不平等(基尼系数)对农村居民自评和心理健康在整体上都存在"U型"影响关系,但这种"U型"关系的具体形状存在差异,在自评健康的"U型"关系中大部分样本位于其右侧,心理健康中大部分样本位于左侧。除此之外,部分个体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的变量对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