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现象十分普遍,而民营上市公司因股权质押而陷入的资金危机对其自身业绩和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本研究集中于了解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现状,分析股权质押成因和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并提供短期解套路径选择。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成因主要有:一是公司大股东缺乏资金,同时又不愿意放弃现有的股权及其收益,因此选择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以获取资金;二是股权质押融资操作程序较传统融资方式更简单,审批流程快,所受约束较少。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主要有:(1)崩盘风险;(2)大股东对公司的掏空行为。短期内的解套路径主要有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和寻求合作伙伴资金支持,长期应鼓励大股东承担责任和加强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银亿股份较高的股权质押比例入手,分析了其股权质押的动机,发现前期股权质押融资用于支持上市公司转型,而后期大股东开始利用股权质押及现金分红掏空上市公司,损害了中小股东权益。基于此案例提出规范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自我国修改了股权质押制度以及并购制度以来,股权质押融资已成为企业进行并购重组有效的方式之一,由此形成的高并购溢价的后续处理及减值风险也备受关注。基于此,文章利用2013—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商誉减值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股东股权质押可以减少企业的商誉减值;高质量的内部控制通过抑制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显著减弱了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对商誉减值的负面影响;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大股东股权质押与商誉减值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拓展和加深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质押行为经济后果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4.
《商》2015,(35)
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质押这种财务融资策略越来越受到大股东的青睐。股权质押一方面能解决大股东的资金困境,但是另一方面也会给公司带来控制权转移风险和杠杆风险。本文基于学者关于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研究成果,从股权质押动机、风险入手,剖析大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由于股权质押这一融资方式具有融资简单快捷、并且受限较少的优势,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压力,纷纷选择了股权质押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然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股权质押虽然可以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但同时也会给公司带来平仓风险、掏空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因此,上市公司应当谨慎选择股权质押,并提早做好风险防范。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的战略动机以及风险,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股东参与公司治理,除了通过"用手投票",还可以选择"用脚投票",采用退出威胁的方式最终达到治理目的。基于新兴资本市场的公司治理特征,本文利用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在除控股股东之外还存在其他大股东的股权结构下,大股东的退出威胁是否可以抑制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并基于股票收益率和上市公司透明度进行异质分析。研究发现:大股东退出威胁可以显著降低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并在股票收益率高和上市公司透明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4-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内部控制在大股东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中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存在大股东股权质押行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更严重,内部控制质量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较强的外部监管强化了股权质押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7~2017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当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更低。在采用公司固定效应、倾向得分匹配以及双重差分分析等方法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细分产权性质后研究发现,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本研究为保证股权质押缓解融资约束的同时,预防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爆发风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融资需求是上市公司运行面临的重要问题,在银行信贷和大股东减持受到限制、资本市场并不活跃的情况下,股权质押以其独有的灵活性、轻资产性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缓解融资约束的首选方式。本文实证分析2011-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比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更倾向于股权质押;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股权质押呈负相关关系,并受到股权性质的影响,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赌"意愿更加强烈,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绩效呈正向相关,这种相关性会因为股权性质不同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陈潇 《现代商业》2013,(17):50-52
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是现代公司治理面临的巨大问题,掏空行为在给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带来损失的同时,也使得我国法律监管面临严峻的挑战。股权分置改革前,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手段比较传统,也较容易被发现。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已经逐渐转变为通过二级股票市场对公司进行掏空。本文详细介绍了大股东掏空公司的原因、手段及危害,旨在帮助大家充分认识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13—2018年发生了股权质押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生命周期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偏好的影响,探讨了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股权质押活动的偏好。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衰退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大股东股权质押更为显著,成长期偏好程度要高于成熟期。本文的理论分析为股权质押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股权质押与企业生命周期的认识,为不同企业生命周期下如何抑制管理层股权质押行为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宋霞  魏邓茜  程晨 《财贸研究》2019,30(9):90-100
选取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避税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国有企业股权质押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更强;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在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时,避税程度更高。研究结论为理解股权质押这一融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价值具有负面影响,随着质押比例的上升,公司价值会显著下降。经过验证,公司创新投入在股权质押抑制公司价值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本文对规范上市公司经济行为、促进公司创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过去几年,我国二级市场上的股权质押规模不断扩大,一度达到股市总市值的10%以上。随着股权质押融资解压期限的集中到来,股权质押融资违约风险不断暴露。以A公司为例,对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违约进行研究,对股权质押融资违约可能的原因以及对大股东、中小股东、质押权人和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对不同主体给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孙隆  孙林 《现代商业》2011,(24):146-148
中国的绝大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上市而来,而存续分立模式是改制上市的主要模式,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难以通过正常的股权转让渠道或者其他渠道获得收益,而"隧道挖掘"的行为所导致的公司价值损害又不能很好的反映在公司的股权价值上,这导致了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有着很强的动机进行隧道挖掘。本文以2010年深交所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资金占用程度,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公司规模,公司业绩,负债比例以及公司成长性等数据分析,表明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数量与其他大股东持股数量之和的比例与公司隧道挖掘的程度呈U型关系,通过股权制衡等一系列措施可以减少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从而减轻上市公司隧道挖掘的现象。本文从样本公司财务背景角度系统的分析了股权制衡对于限制上市公司大股东"隧道挖掘"的影响,并对减轻"隧道挖掘"行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金鑫 《商》2013,(17):87-87
在股权集中的上市公司,大股东会利用其控制性地位,将上市公司的现金资源和利润转移到大股东及其附属公司中,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本文将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与公司并购结合起来作为研究对象,探析大股东通过公司并购来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国家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一步,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股权质押近年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发展迅速,当大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不仅可以获得资金,缓解当前财务困境问题,同时大股东并不会丧失质押的股票的控制权,同时股权质押方便快捷,得到了普遍青睐。本文从股权质押后,大股东和管理层的态度和行为着手,研究大股东股权质押对于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表现及其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金奇 《江苏商论》2008,(3):168-170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偏好股权融资,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着上市公司的行为,因此应该从上市公司大股东实现其利益角度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行为。通过分析得出股权融资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实现其控制权收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后股权分置时期大股东会减少“掏空”行为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亮  姚益龙 《财贸研究》2011,22(1):110-118
利用2004—2008年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后会显著减少对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股权分置改革的效果初步得到体现。央企、企业集团和资产规模较大公司的大股东自我约束加强,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期会显著减少"掏空"行为;而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制约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孙波 《国际商务财会》2024,(8):78-80+97
股权质押在当今被许多大股东视为首选的筹资方式,因其融资速度快、期限灵活而备受欢迎。但随着股权质押的普及,其不利之处也逐渐显现。股权质押对公司的筹资、投资和利润分配都产生了不利影响,特别是大股东的股权质押对公司的财务状况产生了不利影响。文章通过分析乐视网退市前(2013—2018年)大股东股权质押对筹资、投资、经营、利润分配的不利影响,旨在提醒公司在进行股权质押时保持警觉,并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确保股权质押不仅能够有序进行,而且能够有益于公司经济利润的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克服这些不利影响,文章对财务活动的各个阶段提出了相应对策。首先,在筹资方面,应多样化筹资方式。其次,在投资决策上要保持理性,确保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此外,建议建立监事会制度和独立董事等监管机制,以增强公司的透明度和监督。另外,在进行股权质押时,必须进行充分的股权信息披露,确保信息公开透明。同时,要密切关注政策变化,以及时调整策略。只有这样,股权质押才能更好地为公司的利益服务,而不至于陷入负面影响的泥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