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利用从江西省武宁、德兴和崇义等17个县(市)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基于林农视角,运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探究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对林农林业生产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林农林业生产综合效率、规模效率都较低,只有生产纯技术效率较高,均值达到0.972;林农年龄、林业经营资金畅通性、林业产品销售渠道畅通性、家庭人口数量、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和补偿标准满意度等变量对林农林业生产绩效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大资金以及政策扶持力度、实行灵活的补偿标准和完善农村农产品市场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择江西省南方集体林区10个县50个村的503个农户样本,分为全部农户和受偿农户2个不同群体,分别测量两组农户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满意度的差异。对于全部农户,构建户主特征、家庭收入、家庭资源禀赋、生态资本感知和政策参与度5个维度;对于受偿农户,构建户主特征、林业收入、林地资源禀赋和生态资本感知4个维度,分别进行定序Log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全部农户,家庭资源禀赋、生态感知度及政策参与度都直接影响其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对于受偿农户而言,林地资源禀赋和平均收入水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在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让林农广泛参与,加强林农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在林业生态公益林范围划分等重大问题时,要结合村及农户自身林地状况,降低受偿农户林地经营的机会成本,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永安市样本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研究私人所有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林业收入占比、生态补偿满意度、生态公益林起源、树龄、营林成本和联户户数对私人所有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接受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并且提出相关建议,为制订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涉及多方相关利益者,了解不同利益相关者对该政策的态度与认知,对进一步完善该政策、提高政策实施效率提供客观依据。文章以江西省和铜鼓县、以及三都镇大槽村为三级调查对象,采用参与式调查分析方法,以受偿方的利益相关者为重点,分别对省、县、乡林业管理部门,村委会、林农以及木材加工厂等利益相关者进行半结构访谈、关键人物访谈、群体讨论和问卷调查,在整理相关利益者各自看法基础上,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受益者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劳动力人数、家庭纯收入、对受益者是否产生影响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支付意愿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年龄、家庭总人口、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是否了解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具有负向的显著影响。在分析基础上提出建议:促进居民收入提高;让受益者了解保护生态公益林对个人产生的影响;建立受益者对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生态公益林补偿是促进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分类补偿标准是生态公益林分类补偿的关键。该文经研究确定广东省生态公益林的分类标准为生态重要性和脆弱性、林种,将生态公益林分成严格禁止区、一般禁止区、一般限制区和特殊限制区等4类,并在此基础上以林地租金、木材收益、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作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补偿依据,测算出各阶段的分类补偿水平。  相似文献   

7.
林农既是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接受者,又是参与生态公益林管育的微观决策主体。文章基于江西省的753份调查数据,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从林农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地理环境特征和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等四个维度出发,利用二元Logit模型,经过三次配对后实证分析林农参与生态公益林管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体特征中林农性别对林农参与管育意愿影响显著,其余变量无显著影响;家庭特征对林农参与管育意愿有显著影响;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满意度对林农参与愿意影响显著;生态公益林管育政策了解程度对林农参与管育意愿有一般影响;距离乡镇政府远近对林农参与管育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因此,从发展生态公益林林下经济、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和生态公益林管育政策等方面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大样本问卷调查和研究数据,通过计量分析,发现对生态补偿标准接受意愿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的是生态公益林禁伐比例,其次是林龄;对生态补偿标准接受意愿的负向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家庭劳动力。从单位面积补偿标准来看,林龄、家庭劳动力和生态公益林禁伐比例是福建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接受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上述计量分析结果和样地经济损失测算结果,提出按照龄级分别制订生态补偿标准,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比例为112∶97∶74;分树种制订补偿标准,杉木、桉树、马尾松、阔叶树和木麻黄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比例为96∶115∶56∶74∶59;依据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级制订补偿标准;根据生态公益林禁伐比例制订补偿标准等。  相似文献   

9.
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补偿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补偿标准的确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目前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经济效益损失补偿为出发点,阐述了生态补偿资金使用原则和影响补偿资金标准的因素,提出了生态补偿资金分阶段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生态补偿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相互制约,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评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宁夏隆德县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法,从隆德县森林、草地、农田和水域4个方面展开分析,对隆德县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生态补偿进行估算。[结果]在黄河流域宁夏地区,隆德县作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在其生态服务价值中,发挥主要作用的为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补偿额为6.447亿元,在总补偿标准上占据绝对地位,其次为农田、水域、草地生态补偿,且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符。[结论]根据宁夏隆德县生态补偿标准测算结果,草地生态系统外溢补偿标准相对偏小,仍需继续改善,后期应对土地利用规划及时加以调整,为草地生态系统的良好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受偿意愿分析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支付卡式条件价值法(CVM),Tobit模型,分位数回归(QR)。研究结果:(1)69.46%的受访农户对现行生态公益林标准并不满意,农户期望的补偿标准为38.54~48.29元/(亩·年),约为现行标准的3.85~4.83倍;(2)农户的个体特征、资源禀赋、主观认知、政策参与均是影响其受偿意愿的关键因素,其中,林地比重、政策满意度、是否享有政策对受偿意愿的作用明显;(3)若在提升补偿标准的同时制定差异化补偿,相较于新参与政策的农户,应优先提高对原先已参与政策农户的补偿,且林地比重应作为重要参考因素。研究结论:应参考农户受偿意愿,适当提升公益林补偿标准;可结合农户异质性,探索差异化补偿;加强宣传,提升农户森林保护意识和政策满意度;同时,通过公共建设和产业扶持,促进补偿方式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清晰识别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加强耕地生态保护、保障农作物质量安全、提升农户耕种收益、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488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分析农户生态耕种特征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和Probit模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农户生态耕种10种具体行为的采纳情况差异明显,其中施用有机肥采纳程度最高,生态农业模式采纳程度最低。农户采纳生态耕种整体水平不高,但仍具备进一步推广的潜力。家庭劳动力比重、生态耕种成本认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法律法规认知、生态耕种收益认知、生计分化和生态环境认知等解释变量是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主要内部因素,政府补贴、农田基础设施、生产交流程度、耕地质量变化和生态耕种信息获取难度等则是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结论]政府及基层管理部门应在推动农户非农就业生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生态耕种宣传与推广、完善政策扶持与管控机制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生态公益林的产权结构与农民收入和生态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运用产权经济学和公共产权等相关理论,从江西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出发,在分析生态公益林产权外部性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设置流转权、界定生产活动权、完善补偿权和明确林地使用者义务4个方面来完善生态公益林的产权结构,以更好地保护生态公益林产权主体的切身利益,促进农村生态建设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森林生态系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以伊春林管局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生态补偿标准确定依据的比较分析,认为生态补偿应以成本补偿为主,并考虑森林生态区位的重要性,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分、林龄等自然属性来制定差异化的补偿标准。在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生态区位和森林生态效益调整系数的基础上,构建了森林生态系统补偿标准计算模型,并对伊春林管局森林生态系统补偿标准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林农森林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以云南492户林农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云南492户林农,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林农森林保险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林农林保态度、是否购买过其他保险、灾害发生强度和频率、林地质量、林地是否有保护树种和流转限定对林农森林保险需求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政策性森林保险应以病虫害险和火灾险为突破口,恰当选择森林保险试点;拓宽宣传渠道,强化林农风险意识;实行流转限定等措施;拓宽森林保险险种范围,创新投保形式。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双变量Probit模型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对浙江省丽水市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试点地区255个林农的贷款可得性、内在联系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0.39%的林农对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有需求,11.76%的林农成功获得贷款;丽水试验区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存在供给范围较窄、公益林小户和大额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等问题;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负担、公益林面积、贷款期限是影响林农收益权质押贷款需求决策的因素;在需求约束下,年龄小、受教育程度高、公益林面积大、优质存量客户的贷款可得性更高,并且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的可得性更依赖于林农家庭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丹霞山是广东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研究丹霞山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及其补偿问题,对于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丹霞山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进行评估测算,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支付意愿影响因素,提出了保护丹霞山遗产地生态公益林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2年对江西省8个城市进行调查所得的1 262份有效问卷,引入不同的影响因素,构建多元选择模型——有序Probit模型,对林场职工生活满意度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国有林场职工生活满意度普遍较低。在家庭特征变量中,影响职工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职工家庭户均年收入;在劳动条件变量中,影响职工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林场组织培训;在认知程度变量中,影响职工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林场与职工关系以及职工压力。职工家庭户均年收入、林场组织培训、林场与职工关系这三个是正相关因素,而职工压力因素是负相关因素。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阐述了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目的 ,同时针对福建省目前的省情 ,提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补偿方法 ,并对补偿金额进行了初步测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