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数据"正以各种方式和路径影响着企业的商业生态,它已经成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基本时代背景。文章将站在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层面、"大数据"自身层面、行业整体层面来为企业在"大数据"时代探寻商业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杨杰  王妮娟 《现代商业》2022,(9):121-123
生态创新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政府、顾客、高管、高校与科研机构等驱动主体视角识别企业生态创新的动力因子,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对企业生态创新面临的困境进行剖析,并构建了信任机制、协同机制、保障机制三个维度的动力系统,以明确企业生态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了"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中的微观个体,其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认为企业的自主创新需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支持,因此,探讨地方政府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如何构建财政科技投入的模式,以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4.
企业财务制度是国家财政法规的有机组成部分,1993年开始实行的现行企业财务制度体系以《企业财务通则》为统帅,以10大行业企业财务制度为主体,以企业内部财务办法为补充。10余年来,国家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微观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财务制度亟需进行全面改革,实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制度的改革和变迁,带有明显的中央集权和路径依赖特征,是中央、地方政府及农民三者之间利益博弈过程。因此,以制度变迁理论为依托,强化中央政府在财政支农资金制度创新的作用,重视地方政府的"主体地位"和壮大农民组织利益集团,实现财政支农资金效益的跃升,这是财政支农资金低效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绿色财政作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化了政府对于节约型社会的思考,完善了财政制度和管理方式,强化了民众的环保节能意识,加快了企业对节能技术的革新。本文从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出发,结合绿色财政的实践,对绿色财政的相关理论依据、内涵与传统财政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拓展了绿色财政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面对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财政必须立足全局,妥善处理生财、聚财、用财的关系,加大体制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全力支持经济发展,促进实现"五个统筹",概括的说,有三大任务。想方设法做大财政'蛋糕" 财政工作千头万绪,落脚点就是要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方针,想方设法做大经济和财政收人蛋糕。雄厚的财政实力是一个国家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技术要求为切入点,以地方高校、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以各主体协同创新为目的,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支持"三农"工作,各级财政每年都在政府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资金支付渠道和项目繁多、实施和管理主体多层次、多元化整合工作难度大。为提高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效率和效果,经思考和探索提出在目前的经济体制下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的方法,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上将财政分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划分为两个渠道:一是财政分权提高了地方政府对企业创新的财政补助,直接推动了企业创新;二是财政分权通过优化地区金融结构,发挥了股权融资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间接推动了企业创新。利用2008~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和省级层面数据相结合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企业创新确实存在双重影响,并且对民营企业、处于成长期及公司高管具有研发背景的企业的研发创新有显著激励作用。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财政支出分权对企业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而财政收入分权则对企业创新有抑制作用。本文认为,应在完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基础上,适当提高地方财政自主权,强化对处于成长期民营企业创新的财政扶持力度,并发挥股权融资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以更好地推动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1.
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大企业产生和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小微企业的品牌建设状况决定了企业的发展状况。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小微企业的品牌建设举步维艰。从品牌生态位的视角看,可以从品牌定位差异化、品牌创新动态化、利基市场专业化和品牌成长集群化四个方面建设小微企业的品牌。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小微企业品牌战略创新应注意品牌的"态"即地位,又要注意品牌的"势"即潜力,"态势"关系需关注。  相似文献   

12.
装备制造业是行业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某些技术装备成套性强、协作配套关系复杂,本文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调节、以企业为主体、高校为技术核心"的技术装备自主化能力创新体系和路径,以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产业生态创新的主体首先是企业,所以最早开始得到研究的是有关企业层面的生态创新。然而,通过对能查到的国内外研究资料的梳理及观察,发现存在着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生态创新的研究资料非常有限,并且在一些文献中很多就是直接把生态创新的研究结论为生态技术创新研究使用,导致在理解和认知上存在一定的混淆。鉴于此,围绕生态创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14.
“生态银行”是对生态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运营、管理生态资源利用平台,有利于收集、储存、整合和优化“碎片化”生态自然资源,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开发向经济发展转化。针对基于协同创新的“生态银行”多元主体价值共创机制的有效建设,以及如何有效发挥政府、企业、农户、金融机构在“生态银行”中多元主体价值共创中的动力协同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建立完善的基于协同创新的“生态银行”多元主体价值共创机制提供更有效的理论与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5.
马震 《商业研究》2020,(2):44-51
作为中国的一种特殊财政现象,土地财政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生产行为及其效率。本文以2007—2017年我国上市企业为分析对象,通过纳入地方政府意志探究土地财政对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差异特征。研究发现,地方土地财政强度越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的抑制作用越明显,而不同属性的企业在面对土地财政的影响时存在差异化的表现;从宏观影响机制来看,土地财政强度越大越会抑制区域层面的技术交流,并驱动地方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投资,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抑制作用;从微观影响机制来看,土地财政强度越大越会驱使企业强化金融杠杆以获取更多金融资源,这样的后果之一就是企业的财务稳定性下降,并对企业的研发投入造成挤出,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此外,地方政府的考核制度会影响“土地财政—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范式,“为增长而竞争”的制度激励强化了土地财政的负向抑制作用,“为创新而竞争”的制度激励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土地财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集群化和高端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而集成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通过分析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径和集成创新的成功典例,得知进一步推进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成创新的策略在于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加大财政税收政策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17.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十九大提出的战略目标,解读新时代以来我国在技术创新领域取得的成就,深入剖析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并且从政府作用范围的角度揭示了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仍存在的问题。最后,以美国学者亨利·埃茨科威兹提出的"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模型理论为基础,创新性的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理想作用模型,说明了新时代以来"企业、市场、政府、学研机构"四者的理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商》2015,(15)
自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逐步步入人们的生活开始,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已慢慢开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商业革命方兴未艾,所有的行业都在发生剧变,移动互联网的大潮正在以史无前例的态势冲击众多传统行业,在融合与碰撞中,产业结构的重塑正在进行,颠覆和重生不断上演。在此大背景下,移动互联技术在社交、传播、支付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催生了一种新的经济生态,即社群经济生态。本文以互联网黑马品牌"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为例,阐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如何在经济社群生态中应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企业品牌营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重要保障。基于企业微观视角,归纳总结并深入探讨了我国基于健康医疗大数据服务模式创新的主要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应从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政策和法规支撑体系、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完善商业生态等三个方面为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驱动的服务模式创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企业生态行为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作为经济运行中重要的微观主体,在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因此,企业行为的转变对于推动低碳经济意义重大.本文拟从企业生态管理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入手,分析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生态文化创新、生产技术创新、生态营销创新,以期通过企业生态行为的转变建立起生态与经济协调互助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为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