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计软件是用于辅助完成审计工作的计算机程序,审计软件分为专用审计软件和通用审计软件,当前审计人员选用审计软件辅助完成报表审计,本文论述了审计软件辅助报表审计的功能,应用审计软件完成报表审计的模式,审计实施阶段审计人员应用审计软件完成报表审计的流程,审计软件在报表审计中的作用及优势,并对报表审计中审计软件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风险管理审计模式的构建有助于使审计过程条理化、完整化。风险管理审计模式由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方法、审计准则、审计职能、审计本质六大要素组成,其中以审计目标为逻辑起点更有利于风险管理审计工作,有利于实务操作;审计方法附着于审计程序,以审计目标为起点实施风险管理审计程序,运用相应的审计方法,依照风险管理审计准则的要求,体现了风险管理审计的职能,最终揭示了风险管理审计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对于审计行业而言,信息技术对审计线索、内部控制、审计内容、审计方法等方面产生影响,改变了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有利于审计人员更可靠地识别信息。但信息技术导致了审计环境发生改变,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面对新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风险,应对审计对象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对审计主体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并加强审计行业的自律。  相似文献   

4.
审计的本质在于核查审计对象与审计标准之间是否存在偏差以及偏差的量值。审计工作实施的有效性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包括审计者的主观能动性、审计标准的名确定、审计材料的完整性、审计工具和平台、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独立性等。审计随着审计对象、审计技术、组织形式、审计标准的发展而不断变化。随着信息网络科技的发展,审计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不论是外部审计还是内部审计,在审计对象、审计平台和工具、工作流程等方面,都与传统审计截然不同。首先介绍了信息网络科技时代下的审计环境,并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探讨了大数据审计的特点及趋势。  相似文献   

5.
审计重要性和审计证据是审计学科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实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审计重要性概念的运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审计证据是注册会计师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本文首先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过程出发,深入分析了审计重要性的应用,最后论证了注册会计师应以估计的重要性水平为依据设计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  相似文献   

6.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既有一定的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现目前我国审计主要采用财务审计为主,绩效审计为辅的审计方式。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绩效审计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国应当注重绩效审计,加强绩效审计的管理和扶持,使我国的绩效审计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相互分离,相互独立。现目前,有关部门在进行审计时采用的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结合的审计方式,这是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过渡方式。本文从要素差异、审计理念、审计侧重点和切入点以及对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等方面对绩效审计和财务审计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金维岚 《现代商业》2020,(11):173-174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在审计目标、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为提高审计效率,可对两者进行整合审计,以避免重复开展审计工作,有效降低审计成本。本文分析了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整合的重要性,并以A公司整合审计案例为依托,论述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政府审计大致可分为两大审计类型: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其中我国目前的审计主要采用绩效审计为辅、财务审计为主的方式。总的来说绩效审计是财务审计的发展,但二者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异。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绩效审计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地加强绩效审计的扶持与管理,我国应当更注重绩效审计。本文着重从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在审计概念、要素差异、审计的切入点和侧重点,以及对审计人员的要求等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首先提出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相互整合的重要意义,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有效整合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产生重要的影响,使企业转变了管理的理念,有效建立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会计师行业的有效发展,有效提高了审计的效率,降低了企业的审计风险,在此基础上对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包括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具有一致性目标,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具有相同的审计模式,内控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两种审计程序具有相关性。最后提出了财务报表审计和内控审计有效融合的具体策略,旨在提升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合理性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10.
夏敏 《中国市场》2014,(48):126-127
计算机应用为深化财税审计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本文通过计算机审计在财税审计的审计调查、审计重点、审计内容、数据查询和审计技术方法这五个方面运用,结合财税审计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分析,阐明了计算机审计对于财税审计有着理清审计思路、明确审计目标、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深化审计内容五个方面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荷兰审计的国际活动,其丰富的审计经验有助于我国借鉴,促进绩效审计发展.介绍荷兰绩效审计的国际活动、发展历史,通过审计目标、审计对象、审计内容,聚焦荷兰绩效审计的代表性审计即环境审计的审计依据,来了解荷兰绩效审计最新发展状况.然后,从荷兰绩效审计的最新发展中得到六点启示,最后提出对我国绩效审计开展的四点建议,以期...  相似文献   

12.
绩效审计与财务审计既有一定的区别也有一定的联系。现目前我国审计主要采用财务审计为主,绩效审计为辅的审计方式。相比于其他发迭国家,我国的缋效审计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国应当注重绩效审计,加强绩效审计的管理和扶持,使我国的绩效审计像其他发达国家一样。相互分离,相互独立。现目前,有关部门在进行审计时采用的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结合的审计方式。这是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过渡方式。本文从要素差异、审计理念、审计侧重点和切入点以及对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等方面对绩效审计和财务审计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周艳 《商业会计》2011,(12):46-47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程实际上就是审计风险控制和管理的过程,也是不断权衡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的过程。本文从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的关系着手,分析了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之间的均衡关系,提出注册会计师在对年报审计中应该有均衡审计风险和成本的意识,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达到规避审计风险、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收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审计准则下的审计质量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审计准则的修订和发布是完善我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审计准则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对推进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建设有重大促进作用。《国家审计准则》分别从审计业务过程和审计主体两个角度归纳了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要点,在推行审计质量控制时必须是全过程的控制。在审计机关层面,从审计机关领导到一般审计人员,从审计业务部门到综合管理部门,都应围绕审计质量责任、审计职业道德、审计人力资源、审计业务执行和审计质量监控这五个要素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同时,审计质量控制也必须是全员参与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信息系统审计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审计机关不发展信息系统审计,就无法完成"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目标。本文从分析基层审计机关开展信息系统审计面临的困难入手,对目前基层审计机关如何开展信息系统审计进行深层次思考,旨在引起基层审计机关对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重视,努力探索信息系统审计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化,控制内部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已经成为我国内部审计发展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密切相关.提高审计质量又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从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的涵义入手,探讨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成为传统审计转变为现代审计的一项重要标志.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注册会计师用以确定审计程序的重要依据,加速了现代审计方法的变革,节约了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降低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质量,同时扩大了审计范围,完善了审计职能.  相似文献   

18.
审计全覆盖的提出使得审计需求扩大、项目增多、规模变大、难度加大,然而目前政府审计存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资源有限。因此,要想取得较好的审计结果,必须充分发挥和调动内部审计的积极性,依靠内部审计资源来实现目的。审计全覆盖的提出使得审计需求扩大、项目增多、规模变大、难度加大,然而目前政府审计存在审计力量不足,审计资源有限。因此,要想取得较好的审计结果,必须充分发挥和调动内部审计的积极性,依靠内部审计资源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到目前为止,我国审计主要还是以财务审计为主、绩效审计为辅。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的绩效审计还有不足之处,绩效审计必须和财务审计结合在一起。本文通过对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自身的研究,找出它们两者之间的不同,最后阐述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在现行风险导向审计的推动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有关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导向审计模式,以推动审计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审计实践的创新。本文从利用审计资源的角度,通过审计资源的耗费及审计成本的大小比较不同审计模式的优劣,确定最小化审计成本函数及完成审计目标的约束条件,解释审计模式的演变,并对风险导向审计和治理导向审计进行比较,同时讨论了审计抽样在审计模式演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