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4.
国外失业保险与再就业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对失业者再就业激励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缺陷之一是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失业者正常渠道再就业的积极性,许多失业者不得不从事较为普遍的隐性就业。本文探索引入“负所得税”的方法,建立更加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既减轻了国有企业和政府的负担,又保护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历时3年,截至2005年底,我国于2002年制定的各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政策的最后审批期限已到,为继续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新的再就业税收政策加以明确.联合发布了《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86号)。新的再就业税收政策不再厚此薄彼,在对减免税方式、政策扶持范围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并将政策审批的截止时间延长至2008年底。  相似文献   

7.
8.
<正>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仅占用了农民的大量土地,而且由于征地制度不完善、农民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素质偏低等,导致很多失地农民未能就业。据粗略统计全国失地农民总数4000万人左右,以后每年逐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  相似文献   

9.
对金融支持失地农民再就业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农民特别是城郊区县农民的土地被大规模征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民正在部分或全部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成了既失地而又无恒业者,井由此产生了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近期,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部署.人  相似文献   

10.
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需要迈出更大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的土地权利仍然很弱 最近几年,由于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由农民负担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得到缓解或者基本消除了。现在农村最尖锐的矛盾主要跟土地问题有关,土地问题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中不容回避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用不同方式剥夺农民的土地,已成为新形势下侵犯农民利益的最重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2002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重点围绕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制定了积极的就业政策,连续3年召开全国性会议,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部署。  相似文献   

12.
李洪贺 《中国外资》2009,(18):175-175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意义重大。笔者从当前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简要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意义重大.笔者从当前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简要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2002年广西就业形势相当严峻.表现为:劳动力供求总量的矛盾与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并存;新成长劳动力就业与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此外.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日趋明显。1999年开始扩招的本专科毕业生2002年进入就业期,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就业问题一直是全民重视的大事。据了解,2009年1月至11月,城镇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13%、96%和146%。到11月底,全国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3%的水平……但另一方面,数字也折射出中国“就业难”的问题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集体用地特别是城乡郊区农村土地,经由征用转为国家建设用地。据中国土地勘测研究院统计,仅2002年,全国由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面积12.423万公顷,获得的土地收入为2419.79亿元。使用权出让的收入全国平均为12.97万元/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再就业工程取得了斐然业绩,创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但仍存在着结构性、短暂性的问题.本文论述了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不断增加城镇下岗职工的人力资本存量,提高下岗职工的就业能力,成为新时期下岗再就业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