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21世纪前10年安徽省劳动力供给趋势取决于本省的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安徽省劳动就业的压力在未来逐渐缓和,而老年人口的就业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偏低的人口文化素质会在相当长时间里对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而女性人口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会得到提高.未来大批农村劳动力仍将向本省的城镇地区和收入较高的外省市流动.  相似文献   

2.
临沂市是一个人口大市,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级党委、政府一直给与了高度重视,并把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劳动力规模庞大,临沂市2004年底拥有人口1015.04万人,居山东省之首,其中非农业人口约765万人,农业人口为250万人。基于这种庞大的人口数量,整个“十一五”期间,劳动力的供给仍然是上升的。这种劳动力资源丰富特别是一般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状况在短时期内,甚至于在未来的几年或更长时间内都难以改变。加上现实的一些问题,就业作为困扰临沂市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而复杂的问题,其治理之路仍将是曲折与漫长的,因此,研究临沂市劳动力就业问题,寻求扩大劳动力就业的途径,对于促进临沂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临沂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劳动力就业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主要取决于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系。就业问题十分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在诸多影响就业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影响劳动就业的决定因素,而经济因素对就业的影响又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会对经济增长速度进而对就业产生影响,为此本文主要从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方...  相似文献   

3.
如何保证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实现相对充分的就业一直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一般而言,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时,经济创造就业的能力较强,就业压力相对较轻;而当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时,经济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会随之减弱,就业压力将相应加大。我国在2010年之前一直遵循这条规律。不过,2010年以后由于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并没有导致就业压力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大,就业压力大。进入“十二五”规划的新时期,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成为安徽省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提高安徽省经济实力的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安徽省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了安徽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路径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特点是:劳动力供给潜力呈现下降趋势;社会抚养负担较重;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存在虚假的人口红利。选择实际就业人员作为劳动力投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资金投入,与经济增长一起构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进行定量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劳动力的产出弹性远远高于资本的产出弹性,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增加劳动投入或将对黑龙江省经济复苏带来较大助益。为改善人口年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黑龙江省应重视劳动力资源外流问题,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养老产业。  相似文献   

6.
转移西部农村劳动力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西部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村经济繁荣,是西部2.85亿农业人口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西部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但文化素质整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劳动力转移可实现就业,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劳动力的顺利就业与劳动力的素质密切相关。劳动力素质对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收入、工作稳定性以及社会稳定性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人口就业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劳动力就业结构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而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与人口就业协调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借助结构偏离度和第三产业就业弹性两个定量指标对山东产业发展与人口就业的联系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山东产业发展与人口就业之间的协调程度较差。为此,提出山东产业发展与人口就业协调发展的产业对策。  相似文献   

8.
江丽媛 《商》2013,(2):294-294
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等因素的影响,广东省的年龄结构发生较大转变,这种转变会对未来劳动力供给产生重大影响,对整个广东省人口政策、社会政策、经济发展方向的制定提供参考方向。因此,本文旨在具体探索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未来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全省6516万人口中近70%也就是4500万人在农村,农村劳动力3000多万人,其中有100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且每年新增60—70万。全省耕地而积仅为6400万亩,人均不到一亩五分地,仅仅依靠农业资源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是绝对不可能的。从安徽省实际情况出发,加快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工程,是实现安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战略构想和中部地区崛起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浅议当前中国就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时刻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中国 ,就业问题显得尤其重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建立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上的就业机制正在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代之以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机制。在这个转轨过程中 ,由于中国特有的人口包袱 ,导致劳动力供求的严重失衡 ,原体制下国有企业的隐性失业和二元经济中农村隐性失业的释放 ,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的不断上升 ,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面临的信息化、工业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等几重任务所要求的就业转移 ,导致就业矛盾更为尖锐 ,各种失业不断增长 ,劳动力市场面临空前的就业压力 ,且持续时间较长。 2 0 0 1年底 ,总的就业人口已达到 73 0 2 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达到 3 7%。如果说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的话 ,那么解决占总人口 1 /2以上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号任务。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解决就业问题的实质就是解决劳动力的供需平衡问题。就中国国情而言 ,在劳动力供给中 ,新增劳动力的自然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  相似文献   

11.
粮食主产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地域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粮食主产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年龄和所在村外出务工人数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地域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加大粮食主产区农村的基础教育投资,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地域,使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粮食主产区应该发展适合当地情况的第二、第三产业,提高当地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尤其是保证年龄较大的农村劳动力可以有机会在当地实现非农就业;粮食主产区的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工作,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规模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安徽职业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批复,对于安徽省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安徽省的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促进安徽省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主要对策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安徽经济,努力提高经济总量;大力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努力使安徽省的职业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加强对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监督,完善工资保证金和工资支付重点监控制度;认真落实劳动准入规定,为安徽省职业院校毕业生本地化就业创造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就业一直是热点问题,而税收对就业的作用不可忽视.从税收对劳动供给和需求的影响两方面出发,探索构造税收与就业的良性循环机制.结合安徽省的具体情况,从税收对就业水平和结构优化两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企业所得税和出口退税对就业无影响,经济水平和个人所得税对社会有负影响,流转税对社会有正影响,且税收能优化就业结构.最后,提出结构性减税、优惠政策、对外开放和引领保障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当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时,海外投资如何影响不同技能劳动的就业。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海外投资会减少高技能劳动就业,增加低技能劳动就业,进而降低就业技能结构;而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海外投资则能促进高技能劳动就业,减少低技能劳动就业,提升就业技能结构。同时,本文使用分位数回归检验了当就业技能结构处于不同分位数时,海外投资提升就业技能结构的经济发展水平临界值存在的差异,由此可以推断我国企业在不同就业技能结构下的海外投资动机。  相似文献   

15.
In the decades ahead, the US labor force will reflect changes i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with declines in som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nd expansion in service industries. The services sector is so diverse that the jobs within it cannot be categorized as either high wage or low wage. The service-producing sector employs 85% of professional specialty workers in the US. In general, information on compensation trends indicates that greater increases in compensation have occurred for workers in service-producing as opposed to goods-producing industries. The increase in service sector jobs has created opportunities for women to enter the labor force and, at present, 5 out of 6 women work in this sector compared to fewer than 2 out of 3 men. Productivity growth rates in the service-producing industries vary substantially and are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business cycle. Central to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 the years ahead will be the effect of new technology. To date, the aggregate effect of new technology has been increased employment and higher living standards. Although retraining programs should be in place, the scenario of a huge technology-created labor surplus seems unlikely. In fact, a more likely problem is a shortage of labor resulting from earlier labor force withdrawal and demographic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Those in the 25-54-year age group will represent a larger share of the labor force in the years ahead. In addition, blacks are expected to account for 20% of the labor force growth in the next decade. Finally, given increasing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s among mothers, employers may have to provide more flexible work schedules, assistance with day care, and more attractive benefits packages.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最终商品分类法,在手工计算获得我国分行业出口贸易额数据的基础上,基于2004-2010年行业收入波动、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比重的统计数据,采用面板系统GMM模型研究了出口贸易和收入波动对高学历劳动力集聚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出口贸易规模的提高和行业收入波动的降低会显著促进高学历劳动力向该行业集聚;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行业开放程度和收入的稳定性对其就业选择的影响越大,而当期收入的绝对水平对其就业选择的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7.
《Journal Of African Business》2013,14(1-2):229-249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and compares the employment and labor laws of three countries-US, South Africa, and Ghana. The methodology employed is a qualitative review of each countries employment and labor laws that are centered on collective bargaining,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and other workplace standards, unemployment compensation, pensions, workplace safety, and workers compensation. Even though, the three countries have laws covering various areas of employer/employee relationships, perusal of the various countries' laws reveals there are consider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countries with respect to the importance of labor market institutions and the role they play in determining the terms of employment.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并没有呈现一致性。这并不完全是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减弱,而是影响就业增长其他因素的负效应抵消了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部分贡献,也有经济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宏观政策等因素。应采取增加劳务输出和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单纯GDP取向、完善劳动力市场等措施,实现经济与就业一致性增长。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人民生活福祉和社会稳定。为了让企业吸纳更多就业,政府对企业进行了大量补贴。基于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本文聚焦政府就业补贴、劳动保护政策与就业这个主题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政府补贴有助于推动企业吸纳更多就业,劳动保护能够协同政府补贴促进就业,政府补贴通过"政治许诺效应"和"融资效应"影响就业,地方人力资本积累强化了政府补贴对就业的正向影响;与资本密集型企业相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政府补贴强化就业的效应更明显;政府补贴增加了企业产生冗余雇员的可能性,冗余雇员在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率的负向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伍红 《商业研究》2005,(4):109-110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我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长期存在,解决就业,扩大就业是我们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失业问题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领域,也是财政应当有所作为的一个领域。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就业、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提升就业的弹性,建立完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及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失业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