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联汇制的运作机制及条件理解联汇制,首先须澄清通货与货币在概念上的区别.通货是指钞票、铸币和辅币,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现钞,而货币则是指通货再加银行存款.银行存款即是"帐目数字"形式的钱.当然对某一个体而言,存款和现钞是可以转化的,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货币是远较通货有意义的.以1987年7月的数字为例,香港社会流通的港币现钞(即保留在银行和公众手中的通货)是245.85亿元,占M1中港元的42.64%。  相似文献   

2.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涵义理解 资本项目的开放属于货币自由兑换的范畴,当前文献中对货币自由兑换较全面的定义是:一国通货的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所持有的通货按市场汇率兑换成另一国通货的权利,在货币完全自由兑换的情况下,持有通货的人享有无限制的通货兑换权.  相似文献   

3.
(一) 货币,应当既包括现金通货,又包括存款通货,以反映货币流通全貌,总揽其活动规律。这一点,最近在学术界认识几乎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只是对存款通货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已。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货币稳定;在稳定货币的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和稳定货币两者相辅相成,以发展经济为主。如果把货币政策目标确定为稳定货币,就有可能导致单纯追求货币稳定,脱离发展经济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货币理论教学中,存款货币的创造是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国内货币银行学教材对于货币供给部分的论述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通过对目前国内货币银行教材对货币乘数公式推导的一个基本版本的分析发现:存款创造倍数和货币乘数两个公式当中现金漏损率和通货比率都用字母来表示是不妥的;存在现金漏损时计算商业银行应上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存款基数会相应减少;转换比例t的提高将导致存款创造倍数和货币乘数的上升而不是下降。  相似文献   

5.
金辉 《浙江金融》2003,(8):44-45
货币自由兑换是指在一国通货持有者拥有将所持有的通货按市场汇率兑换成另一国通货的权利,这一兑换的权利不受兑换目的的限制.货币可兑换,一般要经历限制兑换、有条件可兑换、经常项目可兑换、完全可兑换(即经常项目可兑换再加上资本项目可兑换)和货币国际化几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货币理论数学中,存款货币的创造是货币供给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国内货币银行学教材对于货币供给部分的论述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通过对目前国内货币银行学教材对货币乘数公式推导的一个基本版本的分析发现:存款创造倍数和货币乘数两个公式当中现金漏损率和通货比率都用字母来表示是不妥的;存在现金漏损时计算商业银行应上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存款基数会相应的减少;转换比例t的提高将导致存款创造倍数和货币乘数的上升而不是下降,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论稳定通货     
稳定通货是我国长期执行的货币政策。当前提出要稳定通货,是由于目前我国通货呈现不稳定的态势,即存在着通货膨胀。通货不够稳定的标志有两条:①从价值均衡理论来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是通货不稳的现象。这个现象是在价值形式上的反映。②从货币购买力与物资供应平衡理论来说,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也是通货不稳的现象。因为上述两种现象都要通过价值形式反映出来,故均为通货不稳的标志。当前由于这  相似文献   

8.
辛业谱 《金融研究》1981,(S1):25-28
(一)这里要提出讨论的问题是,与货币流通有密切联系的存款通货及其膨胀问题。银行存款应否纳入通货的范围?我国历来就认为银行存款不是通货,理由是: 第一,银行存款是资金的一种形态。它是企业资金的组成部分,是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不能把它列入通货的范围。我认为这种认识值得商榷。银行存款,固然是企业资金的组成部分,它与企业的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商品资金是有区别的,但它毕竟是货币形态的资金,企业可以随时使用。难道可供随时作为购买与支付手段的存款,还不具备货币资格纳入通货范围吗?  相似文献   

9.
货币流通状况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长期以来,我国经济、金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对货币流通问题的研究十分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全面、系统地论述我国40年来货币稳定问题的专著,尚不多见。东北财经大学教授、货币问题专家林继肯同志的力作《稳定通货论》,是一部比较深人、系统地研究这一问题的理论著作。该书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货币原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我40年来通货稳定间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该书不仅丰富了通货研究的内  相似文献   

10.
稳定通货与稳定物价的关系至为密切。在日常生活中,币值下跌与物价上涨常常是互为因果的。任何形式的通货膨帐最终都会归结到物价上涨上来。因此我们在考察物价情况的时候,就不能不注意到货币的币值。稳定通货是稳定物价的前提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价格是相对价值的一种形态,它把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货币上面。因此,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但可以由商品价值的变动引起,同时也可以由货币价值的变动引起。如果货币的价值变动了,即使商品本身的价值不变,商品的价格也要发生变动。  相似文献   

11.
"二元悖论"向传统的"三元悖论"发起挑战,认为在资本可自由流动条件下,浮动汇率国家无法保持货币政策独立。然而,作为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直观判断,"二元悖论"背后的理论逻辑并未详细阐明。为弥补这一缺憾,本文提出货币乘数传导假说,认为全球性避险情绪会通过准备金比率、通货比率两条渠道对货币乘数产生负向的影响。在这一机制作用下,浮动汇率制国家的基础货币仍然可控,但货币供给总量会受到全球避险情绪的影响,使宏观经济呈现出随国际金融周期变化而变化的"二元悖论"特征。随后,我们采用IMF连续11年评估为浮动汇率制的1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对上述假说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假说。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含义有三个方面:第一,浮动汇率制并不能"隔绝"全球性避险情绪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因此对资本流动采取一定程度的宏观审慎管理是必要的。第二,"三元悖论"未被推翻,因此"二元悖论"不宜被过分强调。这意味着仍有必要增强汇率灵活性,而没有必要重回资本管制的老路。第三,应密切关注全球性避险情绪的变化,建立相关监测指标,必要时可考虑将其纳入货币政策分析框架,从而为更好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对策之一。它足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运用各种工具通过货币存量调整总需求进而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手段。所以,货币政策的实质说到底是国家如何处理货币发行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问题,通过它确定一个合理的货币供给增长率并保持相对稳定,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协调、健康的发展。综观建国以来我们所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有不少问题是值得反思和研究的。首先,要选定正确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核心是稳定通货,要稳定通货就必须控制信贷总量。而我们一向以“发展经济,稳定通货”为货币政策的双重目标,并且,又多强调它们之间的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对于金融市场的货币供给而言,中央银行先后实施适度宽松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证了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充分供给;商业银行保持着低不良贷款率和正常杠杆率,也不会明显削弱其贷款创造能力以及货币供给水平;个人偏好和支付便利导致公众在特定时段更多地持有通货的行为,即使有削弱货币乘数的作用,其影响也是极其轻微和短暂的.因此可以断定,“六月货币荒”并非真实的货币荒,而是某些货币表象的欺骗性所致.“六月货币荒”现象的重要启示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意向要更加透明,商业银行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公众要权衡个人偏好和支付便利与持有通货的货币性成本等诸多因素.这是消除货币表象的欺骗性,避免类似“六月货币荒”现象的出现,以及防止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王隆昌同志在《关于通货适度贬值问题》(《金融研究》1985年第3期)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命题:'货币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血液,适当多供应一些是稳定和发展经济的前提之一'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一〉多供应货币,必须有特定的条件建国以后,有过几次多供应一些货币,稳定和发展了经济的情形。  相似文献   

15.
固定比率法因为需要选择某一年作为研究基期假定该年地下经济规模为零,将该年度的货币比率K值作为K0代入现金比率模型进行测算,所以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且,现金比率模型一般基于地下经济全部采用现金支付的假设条件下,所以会对地下经济规模造成低估。本文基于固定比率法的基本模型进行部分修正,估算我国从1994年到2013年的地下经济规模。  相似文献   

16.
《云南金融》2012,(4):48-48
currency货币,通货 Any form of money that is in public 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17.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08,(11):56-75
本文基于货币状况指数理论与国际实践经验,测算出1978~2005年的中国货币状况指数,首次采用未观测净金融投资占均衡GDP的比率与未观测跨境流动资金占贸易总额的比率分别替代民间利率和黑市汇率,构建了中国的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拟合货币状况指数和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发现:未观测货币金融状况指数基本能够反映未观测金融对货币运行的扰动程度,对货币政策操作和宏观调控具有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8.
已有的研究文献普遍将贸易关联度和经济周期的相似性指标分别作为最适度通货区的两个独立的判断标准,运用历史数据来研究哪些经济体适宜组建一个最适度通货区.这种割裂两者关系的研究方法有可能产生不正确的结论,使得某些国家事先看来满足加入最适度通货区的条件而在事后看来并不合意.本文将这两个指标作为两个相互影响的内生变量,通过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来判断东亚各经济体是否适宜组建最适度通货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东亚区域基本满足建立最适度通货区所需的自我强化发展的动态约束条件,即随着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开展东亚货币合作的条件将随之改善,而东亚货币合作通过稳定汇率则能够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一体化.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尽管目前东亚经济体进行货币合作的成本较高,但是它们完全可以着眼于未来收益而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的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缘何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2年9月至2003年底,这16个月时间我们称之为通货适度紧缩的时期。2002年8月以来,货币、信贷的增速开始加快,到2003年年中尽管遇到非典、货币信贷增长速度仍在进一步加速。为此,央行频繁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意图予以收缩信贷。但货币、信贷的增长势头一直无法得到遏止。迫不得  相似文献   

20.
认真实施货币政策促进经济金融健康运行刘亚桥,薛育真1994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货币调控的短期目标是:对阶段性的货币供应过多或过少实行平稳调节,而不忽松忽紧。货币政策的中长期目标是把货币供应量控制在国民经济有效、持久的增长速度和社会可能承受的通货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