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UN Comtrade 2008—2017年中国与东盟能源贸易的相关数据,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实证研究中国与东盟能源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研究发现:中国与东盟能源产业内贸易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为辅,中国与东盟各国能源产业内贸易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产业内贸易结构呈现垂直型和水平型兼具的混合特征,其中垂直型以低质量垂直型为主;中国与东盟能源贸易增量主要来源于产业间贸易,中国与东盟各国能源产业内贸易增量主要由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引起。  相似文献   

2.
胡佩尔  杨丽华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5):114-116,144
本文运用产品差异性的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方法,测定了1992-2005年中国汽车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汽车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出口单位价格低于进口单位价格,开展汽车贸易的主要动因表现为成本优势和品质劣势.因此,我国应该提高汽车产品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的档次.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南亚国家有着长期友好交往的历史,双方发展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南亚地区人口众多,市场巨大,地域广阔,需求多样,这为双方进一步扩大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据海关统计,2004年中国与南亚国家双边贸易额达195.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成,远高于同期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增速;中国在南亚地区累计签订经济技术合同额138亿美元,南亚地区已成为中国在海外最重要的承包工程市场之一。近年来,随着双方经济的快速增长,资源合作日益成为中国与南亚双向合作新的增长点。  我国与南亚四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2年~2003年SITC四分位贸易数据分别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的总体产业内贸易、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规模因素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起到了正面的影响.人均GDP差异与3种类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动方向相反,这说明需求结构的相似性在中国与东亚经济体产业内贸易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自由化因素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对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具有正效应,但在此以后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东亚各经济体的地理位置、政治文化等因素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贸易不平衡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水平测算中的低估作用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
新H—O理论视角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四位数表进行计算,2006年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指数超过50%,初步进入了产业内贸易为主的阶段.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我国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明显带有新H-O理论的特征.中国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的低质量的差异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高质量的差异产品.经验分析说明,产品差异性对我国产业内贸易具有显著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发展产业内贸易的政策建议,希望更好地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 HS 6位编码, 利用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2001~2017年的机电产品贸易的数据, 通过出口相似度指数, 实证分析了中国机电产品在目标市场的竞争态势; 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 测度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 的贸易紧密程度; 通过静态和动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 考察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 机电产品的贸易互补性。研究发现中国与其他“ 金砖国家” 机电产品的出口相似度较低, 但出口相似度在提升; 中国与其他“ 金砖国家” 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的贸易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而资本密集型机电产品贸易则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 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的贸易互补性较强, 而资本密集型机电产品的贸易互补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和国际煤炭市场的联动效应越来越明显。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分析我国煤炭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对找出行业产业内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制造业贸易成本的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贸易成本的估计采用缺乏微观基础且基于对称性假设的理论模型,本文利用克服以上缺点的模型,估计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制造业各产业的贸易成本,结果显示:1997—2007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在制造业各产业上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逐年下降趋势,在制造业所有的产业中,高技术型制成品贸易成本最低,下降幅度最大。在主要贸易伙伴中,中国与日本、韩国的贸易成本低于欧美国家。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技术鸿沟,高技术产业仍处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低端环节。因此,国家亟待调整和出台国际贸易及相关支持政策,引导、促进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加快升级,减少贸易成本。  相似文献   

9.
中韩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的理论分析了10年来中韩之间的贸易,并得到以下结论:过去10年间,中韩贸易额迅速增加,而在两国贸易总量的快速增加中,工业产品贸易起了主导作用,其中工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持续增加,并对两国贸易的迅速增长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工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中,与同质产品的横向产业内贸易相比,质量与价可有所差异的垂直产业内贸易起了主导作用。考虑这些倾向,中韩贸易结构在表面上看来产业内贸易的比率较高,但是实际上保持着由资源禀赋条件所决定的产业间贸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贸易理论在国际经济学中的扩展,产业内贸易(IIT)已成为当前世界贸易的一个重要现象。文章主要采用格鲁贝尔(Grubel)和劳艾德(Lloyd)提出的测量产业内贸易指数的G—L公式,利用我国的相关统计数据。具体考察我国1980~2006年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目前已呈现明显的产业内贸易趋势,但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不发达,且开展产业内贸易的产业分布与行业结构仍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11.
美国石油贸易变化趋势及其对全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美国石油贸易格局发生了重要演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油进口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对外依存度大幅下滑,同时,原油进口来源发生重要变化;二是2011年美国出现60年来首次油品净出口,2012年以来油品净出口量进一步增加.美国石油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将对全球石油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为全球其他主要石油消费国获取原油资源腾出更多空间,同时使油品出口导向型国家或地区面临更大挑战,也增加了中国主要石油公司海外炼厂开拓市场的难度.美国能源自给率提高为其他石油消费国的能源独立和能源安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和双边产业内贸易的现状,重点利用计量模型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论证了新加坡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得出两个重要结论:新加坡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诱发并扩大双边的产业内贸易、垂直一体化直接投资是现阶段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更好地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利用环境贸易政策来实现竞争优势已经出现趋势。本文介绍了欧盟的环境贸易政策,基于环境贸易政策的背景,预设国内外上、下游企业之间已经构成一个产业链,应用Stephen F.Hamilton的垂直型结构模型,将数量竞争分为四种不同情况,给出了最大均衡供给量。分析表明,如果采用垂直合约,则数量竞争和价格竞争的最佳非合作环境政策均是庇古(Pigouvian)税。在国内下游出口商与上游进口品供应商能够达成合约的条件下,政府之间存在着非合作环境政策。因此,我国的产业环境贸易政策应当是努力实现环境成本的内部化。  相似文献   

14.
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5  
当代的国际分工正由垂直型分工向混合型分工转变,呈现出产业问分工、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并存的格局。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调整与变迁,并对相关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按照货物贸易商品和服务贸易商品的标准把对外贸易商品分为两类, 以 2000 ~ 2016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 基于SYS-GMM 方法分析了对外贸易同产业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间为先抑制后促进的 U 型关系; 贸易结构、货物贸易结构和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均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对外贸易对高技术产业的影响为先抑制后促进, 二者之间为 U 型关系, 对外贸易和第三产业间为正相关关系; 人均 GDP、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均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最后本文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华商标》2015,(3):98
中国国储能源化工集团股份公司(简称:中国国储,国储,国储能源,国储集团)成立于1981年,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精神,于2010年重组成立的集能源勘探、开发、储备、储运、能源化工产业为一体的大型资本产业集团。国储总部位于北京,主营业务有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的勘探、开发、运输及港口、码头的储备储运;新能源、再生能源、循环能源的科技研发;能源贸易、金融资本等。国储始终坚持以能源开发为驱动,以能源储备为主业,以化工产业为支撑,以政策、资本、金融为支柱的多元化行业发展模式,以国家能源战略储备为先导,坚持能源储备、应急保障、市场平抑为主要职能,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和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来,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动态揭示能源市场的动态变化,选定煤炭开采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电力及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业和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等5个产业,在1987~2007年间8张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这些能源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度、经济效应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能源部门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多地体现为推动效应,煤炭开采业发展稳定,但电力和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成为能源利用的主体形式,表明二次能源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利用的主要形式。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相似文献   

18.
全球变暖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降低碳排放的关键是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客观准确的找出碳排放量变化的驱动因素是制定碳排放政策的关键。基于2002、2007、2012、2017年投入产出表,利用结构分解模型(SDA)对中国碳排放量变化进行研究,从能源结构效应、碳强度效应、投入产出技术效应和总量效应4个方面对碳排放量变化进行分解,得到结论:4个驱动因素共同作用于中国碳排放量变化,不同行业对各个效应的贡献度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LMDI模型的CO2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Kaya及其扩展模型将CO2排放影响因素划分为产业能源强度、生活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均产出、人居收入和人口总数7个方面。根据1995~2009年江苏省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部门的12种能源消费数据,利用LMDI模型分解计算出7个因素的CO2排放量和贡献值。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9年江苏省CO2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均产出、人居收入和人口总数对CO2排放起到正向驱动作用,产业能源强度、生活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起到负向驱动作用,人均产出和产业能源强度分别是影响CO2排放的正向和负向主导因素。降低CO2排放量,需要通过提高产业能源强度、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促进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20.
从环境变化看同煤集团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际、国内经营环境的变化及影响1 能源结构变化给煤炭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当前 ,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约占89 % ,而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未来 ,煤炭所遇到的最强的竞争对手是天然气。 2 0 0 1年 ,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已超过煤炭。但是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我国是一个富煤贫油的大国。中国煤炭需求总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大幅度上升 ,将由 1995年的 9 78亿t标煤提高到 2 0 15年的 13 1亿t标煤。煤炭作为中国能源的主要构成不会改变。因此 ,煤炭产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会有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