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进入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为经济力、科技力和军事力的竞争,而且更重要的是文化力的竞争。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已经显示出了其强劲的生命张力和迅猛的发展势头,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文化产业作为安徽省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这一观点可以确认。本文首先介绍文化产业的基本内涵,然后运用产业经济学SWOT分析方法对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简单分析,接着说明安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原则,最后提出一些发展安徽省文化产业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安徽文化产业现状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为经济、科技和军事的竞争,还有文化方面的竞争。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产业已经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张力和迅猛的发展势头,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产业已成为安徽省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可以运用产业经济学SWOT分析方法对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安徽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PESTEL模型分析了安徽省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的社会大环境,认为安徽省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应通过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支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鼓励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抓住产业融合的契机;培育大型文化企业等方式促进本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文化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基础厚实、产业政策完善等优势,也有专业人才缺乏、创新动力不足、产业研发能力不强等劣势。应抓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文化产品海外市场不断扩大等机遇,采用先进科技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继续深化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专业人才的培育,促进龙头文化企业形成品牌竞争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对外贸易,以推动安徽文化产业"走出去"。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化进入加速阶段,都市圈空间一体化的趋向日益明晰。都市圈内各城市自然禀赋的相近、文化资源的融合性、产业集聚性以及消费市场的集中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形成了以南京为核心的六大特征和三重圈层发展态势,呈现出市场导向带动政策支持、产业链拉长的新格局。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下,各城市应制订行之有效的文化产业政策,促进资源优化组合、产业集群升级,以提升整个都市圈的文化产业竞争力与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机遇。广电产业是文化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广播电视的海外传播有助于树立中国国际形象,促进中华文化的交流、海外贸易的发展。当前,应着力弥补广电产业的发展短板,带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为此,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快政策创新;加强市场分析,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培养龙头企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努力将广播电视产业打造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7.
论文化产业链的知识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链是文化产业的产业链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本文在综述文化产业链知识整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产业链知识整合的主要模式和制约文化产业知识整合的因素,并提出了促进文化产业链知识整合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现实层面看,文化产业与创业投资都天然具有高度耦合性。吉林省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资金需求巨大。通过吸引创业投资流入能够缓解吉林省文化产业的资金缺口,促进其发展。在文化产业与创业投资对接上,吉林省文化产业的产权结构不清晰,产业链不够完整及环境欠佳等障碍阻碍了创业资本的流入。为此,需要从发展吉林省文化产业和完善风险投资环境等方面促进吉林省文化产业与创业投资的对接。  相似文献   

9.
"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出台,为该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契机。然而长期处于探寻跨区域协作方式的语境中,环首都经济圈文化产业对接首都,首先要准确定位区域产业功能,整合区域内外产业要素资源;再从延伸、补充和服务环节着手,以错位、迂回、追求超越的思路设计产业链;又要善于借助文化传播、科技力量优化价值链,实现辐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对于提升国家整体软实力,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宝鸡市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但目前文化产业还处于规模较小、结构失衡、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的发展阶段,尤其融资困难仍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亟待政府、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