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进,公共雕塑艺术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逐步应用于乡村建设之中,成为地方标识符号,在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乡村精神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公共雕塑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通过梳理乡村振兴中公共雕塑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阐明公共雕塑艺术在乡村振兴实施中的意义,探析公共雕塑艺术融入乡村振兴的要素和路径,为公共雕塑艺术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城市雕塑是城市公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精神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城市的形象和品位.宁波作为港口、工业、旅游城市,亟须有一批能够反映宁波风貌的优秀城雕作品.本文在我国城市雕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概述了宁波城市雕塑发展的历程,分析了宁波现状雕塑的问题,并对未来宁波城市雕塑的建设与管理机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皖江铜文化在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应用的发展现状、应用特点与艺术风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结合其现有的优秀的公共环境设计作品,对其皖江铜文化的地域特色及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的艺术特色予以分析,以期对独特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公共环境设计中的运用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般而言.所谓公共艺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公共艺术.指在公共空间设置或展示的艺术作品.广告招贴.车船路牌、演出活动及其他与艺术相关的活动或行为.而在日常人们的观念中.一般更是将其限定在以雕塑为主体的城市艺术范围之内:广义的公共艺术.可以指整个公共空间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因此一般谈到城市公共艺术.  相似文献   

5.
环境雕塑是雕塑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装饰,既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空间,同时又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环境雕塑是一个时代精神和文化状态的体现标志,它体现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面貌和人民的生活方式。每一个时代的人们总是运用着雕塑形成着自己城市独特的人文景观,以致力于精神的表达和环境的改造,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所处时代、所处地域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一个逐渐发展的状态,公共艺术同样也随着城市形态的发展而变化着。公共艺术是城市的历史与未来,增加城市的记忆,讲述城市的故事,满足城市人群的行为需求,创造新的城市文化传统,展示城市的文化现象,记录一个个阶段的社会状态。这是公共艺术社会学特征的表现,是公共艺术在当代环境下比较突显的特征。公共艺术的发展,必须在理解中国具体城市问题的基础上,更贴近我们市民生活文化的表现,创造更加富有活力的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已成为体现城市形象、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它的叙事性表达方式是以形赋意,通过叙事主题与叙事语言构成蕴含特殊意义"形"组合来表达"意"的内涵,与公众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完成场所精神与公众内心的联系,进而真正体现公共艺术的"公开性"与"公共参与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雕塑作为一种工业革命以来的公共艺术.首先是一种大都会文化的产物。大都会文化实际上又是政治、商业和市民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交织和表现的核心地区.即使在全球化时代.在大都市和大都市之问的郊外高速公路两边以及自然景区的景观雕塑.还是反映了城市的现代性趣味和市民社会的集体时尚.  相似文献   

9.
汉代雕塑对审美意识中人性与神性沟通有良好反映,而人性觉醒在此成为重要转折点,大量雕塑开始作为公共空间设计符号出现,其审美形态表现为速度、力量、朴拙与意象四个方面。徐州作为汉文化沿承较好的城市之一,汉代雕塑审美形态的研究对其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有启示作用,体现在汉代雕塑审美形态符号的系统化及"扬弃"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公共精神兼有政治品德和社会公德两方面内容,网络的出现对大学生公共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高校公共精神培育带来契机和挑战。网络空间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应贯穿在公民教育内容中,采取课堂教育与网上教育相结合、理论与生活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注重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形成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